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英”教育炼出“真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14日   07 版)

    近期,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上,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与“985”、“211”本科院校学生同台竞技,最终荣获大赛一等奖,全国仅有两所高职院摘得桂冠。

    就在不久前,该校的6支参赛队在省预赛上全部获奖,取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获奖数量和获奖等级,均居参赛院校前列。

    为什么高职院校的大专学生能够多次在国赛、省赛上摘金夺银?凭的是敏锐灵活的创新思维和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学生练就的这些“真才实学”得益于该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2014年起实施的“精英高职人才”培养工程。

    该工程以个性化人才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力图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技术技能突出、迁移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精英型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这批获奖学生大部分来自该校机械创新、工业机器人、汽车技术等精英人才培养班,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祝木伟说:“经过两年试点,精英班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素养更好、动手能力更强,创新创业更突出,团队合作也更优秀,实现了学生、学校、家长、企业四方共赢。”

    “3+N”培养模式

    让学生更专心专能

    精英高职人才采用“3+N”综合培养模式,“3”指精英班学生必须完成其原专业3年的学习任务,“N”指精英班特定教学活动,通常在原专业课余时间进行,执行Ni(i是指不同的精英班)教学计划。

    副校长金万祥介绍说:“精英班课程以专项训练为主,通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创新创业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专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按照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和开放化的思路,更注重个性化培养,让学生学习生活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小班“导师制”

    人才培养不再“一锅煮”

    精英班采取小班授课,班级规模控制在15人内,按照“师徒式”进行培养。学校教务处处长冷士良说:“精英班采取以个别指导为主要特征的导师制,能够避免 ‘一锅煮’的模式化弊端。”

    精英班采取混班教学管理,大一和大二学生同班学习,“以老带新”成为精英班的特色之一。指导老师会专门针对精英班,制定教学大纲、开设相关课程、实施特定教学方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项目引领式教学,以主题设计或研究工程、假期实践工程、创新创业工程、技能竞赛工程、读书工程等项目为载体开展全面教育与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信息技术精英人才培养班大二学生董涵说:“加入精英班,让我在学习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在三位专业老师指导下,我课余时间基本泡在实验室,两年的学习,让我最终收获‘H3CNE’网络工程师认证、2项软件著作权以及年销售额达百万元的创业公司。”

    项目引领式教学

    高起点缔造竞争优势

    该校按照成果吸引、低端介入、高端引领、系统运作的构建思路,对精英班学生个性化培养体系进行整体筹划,系统建设,使项目引领式教学成为精英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项目引领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主线,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基础培养阶段以实务专题或技能竞赛为单元开展教学,充分运用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技能提升阶段依托小课题、小项目,更加注重成果的转化;高端引领阶段依托技能大赛或指导教师的课题进行嵌入式训练,逐步使学生关注高端、参与高端、引领高端。

    校党委书记周立雪认为:“精英高职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是高职院校培育具有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新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精英高职人才培养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效,精英班学生共发表专利43项,论文18篇,大赛获奖25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1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0人,企业合作项目2项,实物作品10余项。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14日 07 版)

关爱留守儿童“淮安模式”如何打造
湖州师院:大学生化“春泥”真情“护花”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英”教育炼出“真才”
思想“出”智慧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