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每逢下雨天,王希就紧张得睡不着觉,生怕有人打来电话说“我们家又漏水了”。
刚开始听父亲念叨他的活性液晶修复剂时,王希“并不是很感兴趣”。这是一种新型生物科技防水材料,通过“输液”的方式,在建筑物内部生成弹性高分子胶状物,取代水分,填充毛细孔,从而解决微隙渗漏的问题。父亲想让王希回来帮忙经营产品,可当时王希和男朋友闫永春正在江苏常州一家公司里做着“月薪轻轻松松几万元”的工作。“爸爸做的是防水,这事又脏又累”。王希心里有点抗拒。父亲执着地念叨了半年,王希才“被迫”决定“先做个调研”。
结果显示,“漏水”是建筑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而父亲研发的活性液晶修复剂和传统防水材料相比,寿命长、价格便宜,维修时还不需要破拆,市场前景广阔。于是,王希和闫永春商量,决定“创业试试”。2015年,两人一起回到王希的家乡昆明。昔日的白领高管和工程师挽起袖子爬上房顶,开始从头学习怎么给房屋施工。
最开始,业务全靠“坑朋友”。“先做的几家都是亲朋好友。脸皮厚一点,叔叔阿姨地叫过去,‘您家的房子让我们练个手’。”王希笑道,“一开始满忐忑的,因为都是熟人,生怕给人家做坏了。天一下雨我就特别焦虑,担心听到哪家又出问题了。”
王希的顾虑不是多余的。由于对建筑的结构不够了解,施工方法不够成熟,他们的项目总是“出纰漏”,“最开始有的时候一个工地跑了十几趟,客户一说‘还在漏’,我们就跑过去。”不断出现的问题甚至让王希对自己的产品产生了怀疑。
就在这时,转折出现了。某医院一间ICU病房漏水漏了5年,因为无法破拆,一直没有解决。王希看到后觉得“特简单”,两个星期就能修好。可是熬了两个月,问题还是没能解决,急得她“想撞墙的心都有了”。“当时院长说的很直白,这次做好了谈合作,做不好就再也不用聊了。”就在王希几乎要放弃的时候,闫永春的鼓励让她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他们和医院商量,拆开了漏水点。“当时发现底板上面14公分的位置一滴水都没有,材料强度还增高了。”这让王希清楚地看到自己产品的效果。经过排查,他们发现底板上有一层防水层,但深度不够,下面存了一汪积水。“这件事给我们的经验,就是必须要去学习建筑相关的知识”。
王希去请教生物科技专家、房地产公司老板、建筑师,学习房子到底是怎么建起来的、什么样的结构会因为什么原因漏水,又把市面上常见防水材料都研究了一遍。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项目,王希的心情明朗起来。“我们做的是微隙渗漏,有些墙体产生了空腔或者表层裂缝,这些以前我们都没考虑。现在才知道,要先把这些做好处理,再去做防水。”
王希正式接到的第一单业务,是一家医院的项目。医院的新建筑临近交付期,却一直在漏水。时间关系来不及破拆,便干脆“死马当活马医”,让王希“试一试”。由于经验不足,他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找到裂缝在哪里,终于赶在交付期的前一天完成了任务。
虽然第一笔收入只有2000元,王希还是开心的不得了,叫上全公司的同事吃了顿“大餐”。闫永春笑她:“以前一个月能挣好几个两千,也没见你这么高兴。”
2015年6月,昆明晶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随着项目越做越多,王希的公司获得了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在昆明有了知名度,慢慢步入正轨。这次,项目还获得了云南省“创青春”大赛金奖。不过,直到现在,王希有时还是忍不住抱怨:“我何必放弃那么好的工作和生活,非要给自己找罪受呢。”但她知道,这是一条单行道,没有回头路。“特别感谢男朋友和家人朋友们的支持,如果不是他们,我可能也走不到今天。”王希说,“既然决定做这个事,就把它做好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黄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