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2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西方魔术火热,中国古彩戏法依旧冷门

实习生 姚广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29日   10 版)

    周增雄在道具展上转了一圈,东瞅瞅西看看,还是回到了一家较为传统的中国道具摊位上。

    广州、上海、深圳、北京……每年国内大一点的魔术会,周增雄都会去参加,这个习惯坚持了30多年,许多年轻人和他熟络后会称他周老。

    70岁的周老,是民间艺人,也是第一批武汉杂技艺术团的成员,曾在团里学习古彩戏法。周老说:“身上得背着几十斤的东西练功夫,大碗瓷器、鱼缸、火盆、花瓶还有各式各样的摆件,大小物件得一样一样的亮相,这套活没几年的功夫下不来。”

    也正是古彩戏法东西繁琐,要求基本功扎实,往往要学习七八年才会有些火候。很多年轻人都对中国的古彩戏法望而生畏,而去学习变扑克、变鸽子、变洋伞等这些容易学习、方便展示的西方魔术。

    周老说看了这么多年的魔术聚会,发现近几年学魔术的人年轻人越来越多,但中国传统的古彩戏法却依旧冷门。

    在中国,古彩戏法的学习主要靠传承,师传徒,父传子,传男不传女。中国魔术新生代领军人物刘世杰就认为,“任何一种东西,如果是以传承而向下延续,是很难保存下来的。”

    刘世杰认为 ,国外几乎没有传承这种说法,主要依靠交流。中国、埃及、印度是世界三大魔术起源,然而直到现在中国都没有老师傅录制一个视频,来教应该怎么做,怎么演的。

    西方的魔术师很早就有人拍下自己表演的视频,然后传播出去。喜欢的人可以去练习,去改变,去创新。所以现在观众能看到他们变杯子可以由3个到6个再到8个,最后又变回3个。杯子也可以从不同材料的,演变成现在的透明材质。这些演变让魔术的创新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

    周老也表示,年轻的时候跟随老师傅们学完基础,大家都是在房间里或者密闭的空间练习,不让任何人进。但周老否认在传承的过程中,没有对古彩戏法进行创新。古彩戏法的表演,通常是穿长袍,周老也曾尝试民族短装,也可一口气变出12件东西,包括2个花盆、6个瓷盘、3碗水和1个小火盆。

    有关古彩戏法的理念,或许我们还可以有机会改变,而传统技艺的消失对古彩戏法的生存更构成了不小威胁。

    中国古彩戏法传人李阳说过:“道具就是魔术师的生命。”对于古彩戏法的表演者而言更是如此。

    古彩戏法表演中用到的鱼缸,需要采用特殊方法吹制而成的,现在这门手艺几尽失传。周老说练习所用的花瓶,是专门有人烧制的中国特色瓷器,而不是现在流水线的生产。还有更多的已经叫不上名称的道具,已经逐渐消失在市面上。

    为了找到适合的道具,也有很多魔术师自己制作道具。52岁的魏需元带来了许多魔术道具,有批发的,也有自己原创的。他的空百宝箱可以变彩旗、小礼品等七八样东西,是他花费将近一年时间精心做出来的。

    在他的家里,有更多他自己用心打磨出来的魔术道具,可是老魏说,他不敢带出来,被有心人看到,没过几天,他们就能仿制出一个赝品再进行批量生产。

    “我这真的800多元,他们那假的小几百元,谁能区分真假,肯定买便宜的。”

    将近10年都没有再变魔术,周老早已将自己从前手里的家伙收起来了。他说:“他不会卖的,也没有传人能够传下去,就让这些东西一直放着。”不仅是周老,其实很多古彩戏法老师傅们也有这样的想法。

    传统道具已失多半,原创道具缺乏保护,戏法传人又寥寥可数。老魏叹了一口气说:“我也想收几个好徒弟,将我懂得的一些古彩戏法表演传给更多的人,不想把它们带进棺材里,要不我收你为徒?”

实习生 姚广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29日 10 版)

谁来对“神秘”负责
西方魔术火热,中国古彩戏法依旧冷门
青少年魔术培训越来越受重视
魔术道具期盼原创保护
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