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续写“天神”情缘 万里穿针始于她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20日   03 版)

    今天凌晨,“天神”情缘在太空再次书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为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打开太空的家门。

    在这场万里穿针的“大考”中,由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五所研制的微波雷达因为率先发现目标、稳定跟踪、精准导引的表现而赢得关注。继成功护航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交会对接后,微波雷达再担重任。

    这次出征任务的微波雷达已经升级更新,那么,它和此前的微波雷达有何区别,又是如何通过探测、捕获、跟踪、测量,来牵起红线,续写这段太空情缘的?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从外表看,这个为“天神”交会对接牢牢牵起红线的神器,仅有iPad一半大小,重量只有几公斤,是一颗袖珍的高科技“小眼睛”。

    可别小看它,它的前身,即第一代微波雷达,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中,就已经展现出了超群的测量性能。

    根据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总设计师孙武的说法,它的测量范围可以上至北京五环一整圈,下至一张桌子的长度。在如此之大的跨度中,测距精度却可以相当于一把普通的尺子;测角精度可以更高,相当于人眼测试视力时,相邻两行之间的角度。

    相应地,第一代微波雷达的速度测量误差,基本小于一只蚂蚁的爬行速度。而此次完成了又一“太空之吻”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是微波雷达团队的第二代产品,它不仅延续了第一代产品的优异测量性能,还有三大改进。

    首先,第二代微波雷达成功瘦身,在原基础上,其体积和重量都缩小了一半,为天宫二号搭载更多产品、开展更多空间试验省了空间、减了重量,同时功耗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二。

    其次,沉默的“眼睛”可以说话了,第二代微波雷达增加了通信功能,实现了测量通信一体化功能。按照孙武的说法,这意味着通过它,飞船和空间实验室之间的沟通更加及时、有效。

    最后,第二代微波雷达披上了“盔甲”,以迎战太空中的“敌军”。按照微波雷达主任设计师蒋清富的说法,太空中环境恶劣,充满了各种高能粒子,它们像一个个敌军士兵一般冲向微波雷达,造成微波雷达误码甚至失锁。

    蒋清富说,整个立在舱外的微波雷达系统要抗击得住空间高能粒子的冲击,必须有一套可靠的防护装备,才能适应空间站未来长期服役任务的要求。此次执行任务的应答机,正是因为搭建了一套自我修复系统,即便面对空间“枪林弹雨”,也能坚守岗位。“就好像身穿盔甲的战士,不惧敌人来袭。”他说。

    如今,这样一个小家伙,在跟随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后的第20个小时,首次加电开机,顺利通过了自校准,之后与安装在天宫二号的应答机取得联系。

    这意味着,天宫与神舟正以完美的状态在茫茫太空静候着最终的牵手。

    18日22时许,当神舟十一号飞船距离天宫二号还有200多公里的距离时,微波雷达再次加电,进入工作状态,捕捉目标。

    “一切正常!”看着监控器上不断传回的数据,孙武一边点头一边说。

    扬声器里,不时传来指挥员下达调度口令和地面测控站、“远望”号测量船报告的声音。此刻,飞船与天宫二号相距约20米,微波雷达仍然跟踪稳定。

    软件工程设计师徐秋峰托着腮帮,目光紧紧跟随测量曲线。看上去,线条很平滑。“这说明我们产品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还不错。”徐秋峰说。

    “对接任务圆满完成!”北京飞控中心指挥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孙武说,对团队而言,任务远没有结束。随后的30天里,他们还将时刻关注微波雷达的工作状态,继续保障航天员的太空之旅。

    本报北京10月19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20日 03 版)

“面对病人冲上去,这是医务人员的本能”
“天神”牵手 如何畅游太空
北京雾霾净化塔惹争议
续写“天神”情缘 万里穿针始于她
“新疆牌”留学梦
南京林大49名学生被劝退背后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在京举行
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抓住改革的机遇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和工作
“天神”成功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