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1月0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一个连重创“敌人”一个营

——“利刃-2016·确山B”陆军特种部队跨区对抗演习见闻

彭勃 商英豪 李审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03日   12 版)

    “利刃-2016·确山B”陆军特种部队跨区对抗演习中,红方夺控分队进行渗透。  潘凯/摄

    深秋的豫南桐柏山麓腹地,阴雨连绵,瘴气弥漫。参加“利刃-2016·确山B”陆军特种部队跨区对抗演习的陆军第21集团军某特战旅一营配属侦察营部分力量组成的特种作战群(营),机动上千公里,抵达河南确山,在陌生地域开展对抗式演习。

    西部战区指导组朱建彤处长介绍,这次对抗演习,参演部队全程嵌入体系作战,实践探索特种部队“逐层次、全要素、成体系”的基地化对抗训练方法路子,锻炼提高特种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战斗宿营不能讲究整齐好看,隐蔽和安全才最关键

    提高对抗层次,需要有一支过硬的蓝军。对抗演练中,蓝军部队由某集团军“邱少云”部队组成,这支配备有最先进武器装备的蓝军部队提前一个多月进驻演习阵地,勘察地形、构建工事、设置防御,形成了严阵以待的态势。

    10月25日下午,红方部队21集团军某旅特种群(营)采用铁路输送和摩托化机动相结合方式刚到集结地域——中部战区某综合训练基地,就接到导演组下达的“侦察卫星过顶”“敌情”通报。

    此时,天空下着瓢泼大雨,道路泥泞不堪。红方指挥员某旅副旅长杨建懿通过某型野战指挥系统下达隐蔽伪装、展开宿营命令。

    短短几分钟后,几十台各型车辆就“消失”在茫茫大山中。笔者在现场看到,刚刚还嗡嗡作响的运输车,眨眼间就“变身”成了一座小屋子。

    顺着群参谋侯富军的指引,笔者发现,在林海中,或五六十米,或百米距离上,一个个班用、单兵帐篷依山而设,错落有致隐藏于灌木丛中。

    侯富军告诉笔者,战斗宿营不能讲究整齐好看,隐蔽和安全才是最关键的,“天上看不见,地上难发现”才符合实战要求。

    特战班长指挥陆航武装直升机实施精确打击

    使用精干兵力,完成目标侦察、引导打击是特种作战的一个重要方式。执行这一任务时,特战队员需要孤军深入到敌阵地,面对的常常是多于己方的敌人,有时甚至是数倍于己的敌人。

    这次,也不例外。10月28日晚,一架直升机搭载着特战班长王超带领的11名特战队员,降落在一处隐蔽地域,他们要寻找蓝军通信枢纽,完成引导打击任务。

    趁着夜色,12名红军特战队员携带侦察、传输等装备,开始向山林之中秘密渗透。由于担心暴露,王超拒绝了笔者跟随的请求。

    为了不错过“好戏”,笔者赶紧返回导演部。在指挥控制室大屏幕上,身着新型实兵交战系统的红蓝双方每一名士兵都是一个红色或蓝色小点,红方正以极慢的速度向蓝军阵地移动,而蓝方则有近一个连的“蓝点”集结在一起,守护着通信枢纽。

    天黑,大雨,路滑……一系列难题摆在面前,红方特战队员明显处于劣势,笔者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这也不一定!”导演组王汉参谋说,红方虽说出动的只有一个班的兵力,但他们能调动的火力却很强大。只要特战班长“够狡猾”,任务还是可以完成的。

    每个特战队员都是一把尖刀,一个特战班组就是一把利剑。王汉参谋告诉笔者,这次对抗演练注重检验特战班组作战能力,红方参演部队所属建制班全部要单独执行引导打击、破袭、夺控任务,领任务、判情况、定决心……一系列作战情况全部交由特战班长完成,作战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可以说跟班长有很大的关系。

    “发现敌通信枢纽,方位××,坐标××,高程××,请求武装直升机实施精确打击……”两个小时不到,导演部接到了王超通过某型传输系统发来的“敌情”。

    接到命令的3架武装直升机快速升空。5分钟不到,笔者在大屏幕上看到,代表通信枢纽的硕大蓝色标点在屏幕上消失不见。蓝方阵地上的“小蓝点”四散运动,红方兵力则原路返回。

    战斗结束,笔者在导演部再次见到了返回接受讲评的王超。这个刚满30岁的特战班长从容淡定地说,特战行动不同于普通作战,自己虽然只带了一个班的兵力,但“身后”强大的支援体系让他觉得并不孤单。

    一个连是咋把一个营打败的

    10月28日深夜,对抗演习转入连对抗阶段。此时,蓝军阵地上集结了一个营的兵力,红军则要使用一个连的兵力,对“敌”阵地上的3个目标进行破袭。对抗规则规定:在规定时间内打掉蓝方两个目标,己方战损低于70%为胜。

    担任队长的张强将队伍分成破袭、袭扰、火力等5个战斗小组。各组按照不同的方位同时向蓝军渗透机动。

    29日凌晨1时50分,笔者跟随袭扰组组长陈卫东带领的12人战斗小队向大山深处摸索前行。连续的大雨让山林之中寒冷异常。笔者深吸一口气,只觉得空气通过鼻腔进入腹腔,神清气爽的同时却忍不住直打哆嗦。

    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戴着某型夜视仪的两名士兵持枪走在最前面探路,前进几米,确定安全了,学一声蛐蛐叫,后面其他队员再屈身跟进。谁都知道,每向前一步,都存在未知的危险。

    “望山跑死马”。原本不到3公里的山路,队员们“爬”了将近4个小时才到达预定地域。

    早晨6时,陈卫东发现一名蓝军潜伏哨躲在不远处的草丛中,“左前方发现潜伏哨,作出声响,引诱‘敌人’追击。”他通过单兵通信系统向所在小组下达命令。

    没想到,蓝军潜伏哨不上钩,陈卫东又带领已经撤离出几百米的队员折了回去。这次,红方十几名队员先猛烈开火,但并不“击毙”蓝军潜伏哨。他们的目的很明确,等着潜伏哨给蓝军指挥所报告,吸引更多蓝军前来支援,为红军其他队组实施目标破袭提供便利。

    短短几分钟后,对面蓝军阵地上也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一时间,山林之中枪声大作。陈卫东并不恋战,他带领队员边打边撤,成功将蓝军近半个营的兵力诱出了阵地。

    半个小时后,天色微微见亮。蓝军阵地上响起了几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陈卫东欣喜地告诉笔者,破袭队得手了。他带领所属队员由袭扰转入战斗破袭,对蓝军实施猛烈攻击。

    天放亮时,陈卫东接到破袭队长张强的命令:“带领队员迅速撤离战场。”

    仗这就打完了,胜负如何?回撤路上,笔者从单兵通信系统内听到导演部的裁定,红方成功破袭蓝方两个重要目标,有效伤“敌”过半,己方人员武器战损45%。

    这么黑的雨夜,你们怎么找到敌人?一个连把一个营打赢了?笔者大惑不解。红方队长张强道出了原委。原来,早在他们出发前,指挥部已经利用卫星对蓝军阵地进行了侦察,目标点在哪里,兵力配置情况一清二楚。红方袭扰组成功吸引了敌人大量兵力,破袭组乘势对蓝方目标实施爆破,后方火力组提供了炮火支援。等蓝方反应过来,红方所有队员瞬间都转变成了破袭组,猛烈的火力让蓝方腹背受敌,损失惨重。

    空地一体全纵深实施战斗

    10月30日,特种作战群(营)对抗展开。

    红军特种作战群按照“信火破体、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作战方针,采取火力突击、多路强击、纵深机降、迂回穿插等战术手段和作战行动,向蓝军防御体系发起攻击。

    14时整,战斗打响。空中,红军派出无人侦察机盘旋“俯视”,侦察蓝方纵深部署;陆上,特种作战群(营)多路编组,蓄势待发。

    为了保证己方实施空降破袭分队的安全,接到无人侦察机传输回来的实时“敌情”后,陆航一架武装直升机从3公里外发射两枚精确制导火箭弹,蓝方防空体系瞬间“瘫痪”。

    红军出动3个波次直升机,配合特战队员实施作战行动。第一波两架直升机在距离蓝军后方阵地3公里远佯动,造成将要实施空降的假象,吸引蓝军兵力前来围堵。而后,由两架武装直升机护航,6架运输机搭乘主要破袭分队,采取机降的方式降落在“敌”前沿阵地方圆5公里内,蓄势展开奇袭。第三波次6架直升机搭载炮火支援队集结待命。

    蓝军不是“纸老虎”,有两架直升机搭乘特战队员实施机降时,被蓝军“包了饺子”。

    15时50分,按照空中侦察组提供的情报,破袭队1队长李永才带领几十名特战队员迅速向蓝军布防较弱的正北方渗透。

    战场态势总是在变,10分钟前某型战场传输系统传来的敌情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在一个峡谷地带,李永才带领的几十名特战队员意外遇到蓝军重兵。红方破袭组损失惨重。李永才根据战场态势,要求后方火力组实施炮火支援打击。转眼间,破袭战打成了引导打击战。

    在强大的陆航和地面炮火支援力量掩护下,破袭队队员吴垒成功抵近蓝军导弹发射架附近,安装炸药,成功“引爆”。

    至此,特种作战群(营)战略目标达成。地面装甲群、步兵群在空中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向蓝军阵地展开强势纵深攻击……

    特种部队首次组织跨区基地对抗演习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不尽如人意之处也有不少。演练一结束,红蓝双方区分单兵、班排、连、营等层级,认真开展复盘检讨,梳理出作战指挥协同不够、野外生疏地域后装保障困难多、兵种之间协同还有待加强、部分官兵缺乏战场应变意识等八大类90多个问题。

    前来视察演练的西部战区陆军主要领导认为,此次特种部队跨区对抗演习的成功开展,检验锻炼了特种部队在生疏复杂环境下的体系作战能力,摸索了陆军特种部队进行跨区基地训练的方法路子,为规范全军特种部队基地训练积累了经验。

彭勃 商英豪 李审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03日 12 版)

歼-20将如何改变中国空军
让“重视和关爱”走下文件走进中青年军官
多型地面装备现身中国航展动态演示区
一个连重创“敌人”一个营
中青军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