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不跑马拉松怎么和人愉快地喝星巴克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8日   08 版)

    这是有“百马大叔”之称的田同生与女儿田十川共同创作的第三本跑步绘本——《百马人生,跑向纽约》,前两本分别是《百马人生,从55岁开始》和《百马人生,跑向波士顿》。承接上一本,本书记录了他跑芝加哥和纽约的经历。

    田同生,一名职业马拉松“跑手”,目前已经跑了80多场马拉松,人生小目标是100场,今年11月6日,刚跑完了马拉松界赛事标杆之一的纽约马拉松。这些年来,他在全国各地做了数十场“奔跑的力量”主题演讲,通过专栏、图书、纪录片等推广跑步; 2015年,他还和朋友创立了一个名为“跑哪儿”的公司。

    出版这本书的出版公司总经理称,公司近年来不仅出版了近20本关于跑步的书,而且公司所有高管都已经跑完了马拉松,他本人更是在刚刚结束的纽约马拉松上收获了一枚“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六星完赛者奖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出版界完成大满贯的第一人”——语气中满是骄傲。

    跑步,这项本来最没有门槛的运动,被慢慢包装成迎合中上层人士需求的工具。比如,总经理先生无意间说的,只有公司“高管”才全部完成了马拉松;而田同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动了万科、联想、中海地产、华润等数百家企业的高管和员工参加马拉松。

    马拉松毫无疑问是一门好生意。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收入是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超百亿元,2015年则达300亿元;中国的跑者人均要花3601元购买跑步装备。2016年更是涨势喜人,仅上半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就赶上了去年全年的数量。

    马拉松带动了整个产业链,仅装备就有运动耳机、速干衣、智能手环、跑鞋、水壶……更别说其他相关产业。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先天优势的非洲朋友纷纷来到中国当“马漂”,有专业的经纪人安排他们的日程,为各地的马拉松比赛增加专业和国际的色彩,而他们获得高额比赛奖金,双方各取所需。

    马拉松也毫不避讳地成了一门好生意。

    现在的书流行在腰封上作名人推荐,比如,文学类的推荐者一般是作家、学者;金融类的一般是经济学家、知名CEO;那这本跑步的书呢?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并不是什么健康专家或者比赛冠军,而是地产公司老板、时尚集团董事长、汽车公司总裁……

    新书发布会也是“第三届跑步文化推动者颁奖”,获奖者有珠宝商、地产商、创业机构、摄影师等。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在家门口跑马拉松”就能成为房地产公司的宣传语。

    今年3月,田叔参加由某网站举办的“跑动中国”年度颁奖盛典,获得“跑步意见领袖”大奖。“跑步”和“意见领袖”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竟然是莫名地契合。可不,跑步现在几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的运动,不然,你何曾听说过“羽毛球意见领袖”“跳绳意见领袖”?

    书中通过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描绘了跑马拉松的种种好处:之前,“我经常接触职场经理人,发现他们很少运动,常常一个会开到一半,大家就哈欠连天,腰酸背痛”,“这是中产阶级的通病。日子稳定而平静,人们却时常在这样波澜不惊的日常中感到深深的无力”;之后,“我们都跑了半程马拉松,我现在腰疼的毛病几乎康复了”,“脸上的痘痘没有了”,“瘦了整整40斤”。

    并不是谎言,锻炼身体有益身心健康的道理人人都懂,只是懂了道理,还要小心跑偏了道。

    比如,朋友圈里一个姑娘,花了3个小时跑了一次半程马拉松,相关感悟文章一口气写了3篇,仿佛一跑步整个人都升华了。有一哥们儿,某天发朋友圈的跑步路径显示为一颗爱心,说是送给女朋友的生日礼物。如果我是他女朋友,一定跑一个丰乳肥臀的姑娘轮廓,送给他去谈恋爱。还有一个姑娘,因为跑马拉松邂逅了现在的男朋友,然后两个人天天一起出去吃喝玩乐,再也不跑步了……

    当在午后的星巴克用“tall”来表示自己要中杯、已经不足以显示自己的生活情趣时,马拉松适时地出现了。有个段子:请问跑马拉松的时候最怕什么?最怕跑完发现手机没有同步!

    马拉松是一个特别适合熬鸡汤的话题,书中也随处可见金句。比如,“人类的祖先跑步是为了生存,当下我们跑步是为了生活,跑步+,就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它让跑步不无聊,它让人生更有趣,它让生命更有质量”。

    在“跑步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下,其他运动都显得不够挑战、不够走心、不够互联网。但讲真,我每天牵着自家小狗散步一个小时,又有何不可呢?

    这些年,中国迎来了跑步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想跑马拉松,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去跑国外的马拉松,甚至诞生了“生日跑”的概念——在生日当天跑一场马拉松。其实,这一点儿也不难,都不用出国,中国每年就有300多场马拉松。

    书中写到了一些人的“困扰”:想跑个“生日跑”却不知道跑哪儿,也不知道怎么跑。对此,田同生的合伙人表示,“如果借助商业和资本的力量”,就可以实现出国跑的梦想。

    在鄙视链盛行的朋友圈,跑步鄙视链也初具规模:穿普通鞋子绕自家小区跑的不如佩戴专业设备在森林公园跑的,自己跑多少算多少的不如参加马拉松的,跑国内马拉松的不如跑国外的,在国外跑一个生日跑那就能暂时居于鄙视链的顶端。

    书中有一句话大概无意中泄露了人们对马拉松狂热追求的心理动因——“让跑步的人有钱,改变的是职业,很难;让有钱的人跑步,改变的是生活,容易”——虽然我们很难变得有钱,但只要跑起马拉松,我们就过上了和有钱人一样的生活,方便、快捷、完美!继星巴克之后,无聊而无奈的“中产阶层”似乎找到了新的身份标签。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8日 08 版)

殷健灵:曾经的女孩想和今天的少年谈谈
不跑马拉松怎么和人愉快地喝星巴克
拒绝鸡汤 走向澎湃的福流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