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暖心

“看到国旗,就看到了希望”

——“11·14”新西兰南岛大地震中国救援行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2日   09 版)

    于晓瀛抱着女儿等待救援,女儿手拿中国领事馆提供的中国国旗。于晓瀛/摄

    中国游客在直升机救援点等待救援。于晓瀛/摄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欣

    视频编导:刘攀

    H5: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编辑:蒋韡薇

-----------------------------------------------------

    “等了一天的直升机,谢谢祖国,终于到基督城了……”

    北京时间11月15日9时01分,胡佳惠打开手机,看到左上角已经消失40个小时的信号重新出现时,迫不及待地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条信息,按下“发送”键。

    直升机降落在位于新西兰南岛东岸的基督城直升机机场,胡佳惠和家人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她又在微博上连着回复了询问情况的好友6个“哭”的表情:“我现在安全了,能回国了。”

    北京时间11月13日19时02分,新西兰南岛东岸远海海域发生7.8级地震,上千名游客被困在距离基督城2.5小时车程的海滨小镇凯库拉。

    这是胡佳惠及家人到达凯库拉小镇的第一天。他们原计划进行一次为期半个月的“房车之旅”。地震波引发的剧烈摇晃开始时,全家人早已进入了梦乡。“房车开始不停地摇晃,感觉就像一头河马或大象,左右交叉着双腿晃动笨重的身躯。”胡佳惠男友的母亲于晓瀛最初以为是深夜开进营地的房车不小心撞到了他们的车。

    5分钟后,整个营地的房车灯全部亮起。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地震了,可能会有海啸,快把车开到高处去。”

    地震当晚的凯库拉小镇,天是阴的,没有月亮,外面一片漆黑。一家人开着房车跟着其他车辆缓慢往高处前进。1个小时后,他们将车开到了离营地2公里外、距离营地海拔高约50米的一个医院门口停下,这是当地的紧急避难所。

    “余震不断,地面一直在抖,刚入春的新西兰天气很冷,手也不听使唤地在抖,手机信号断断续续。”胡佳惠和男友下车询问情况,寒冷与害怕一同袭来,他们又躲回了车里。

    地震发生当晚,他们联系了航空公司,将回国的机票改签,并致电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馆。“当时领事馆还不知道发生了地震,但叮嘱我们注意安全。”

    地震发生时,新西兰华人导游姜懿明刚带着一个18人的中国旅行团在凯库拉入住不久,他“睡在床上被甩来甩去,直不起身”,而房里的东西则倒了一地。

    逃出房间时,姜懿明看到团里的游客一片惊慌,有的人已跑到旅店大厅的门口,准备逃跑。“我知道我必须镇定,稳定大家的情绪,我是他们最能相信的人。”姜懿明一直在跟团里的游客说:“大家放心,不要怕,我们这里很安全。”但在说话的同时,他的小腿肚也控制不住地在发抖。

    姜懿明清楚,新西兰有重大灾难发生时,政府会安排当地的消防车和海岸救援队拉警报,当时并没有警报声响起,证明地震震级虽高,但情况并不严重。当晚,姜懿明仅从广播中收听到了一条“惠灵顿海啸预警”的信息,为确保安全,他召集团内游客集合上车,将车开到紧急避难所附近的一块空地。

    在余震中度过了一夜。天一亮,胡佳惠一家本打算开车返回基督城,却被海岸救援队的工作人员告知沿途道路开裂、隧道坍塌、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山路被阻断。由于电力供应和信号中断,他们已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不知所措。

    姜懿明也在当地时间早上7时左右失去了与外界联系的信号,直到10时50分,微弱的信号出现,才收到两条信息。一条是国内家人发来的问询,一条是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馆的人发来的:我们接到国内亲属提供的情况,听说有一个旅行团在凯库拉,是不是你?

    姜懿明是第一个与中国领事馆救援队伍联系上的被困者。他马上将旅行团的人数和他们所在的位置回复给领事馆,信息刚发出去不久,手机的信号再次中断。

    早上8时左右,直升机公司一上班,领事馆就开始协调飞机进行救援,由于事出突然,只能租用到小型观光直升机前往救援现场。13时左右,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李昕、领事李军带着救援物资抵达姜懿明发出求助信息上的地址。

    “大家听到飞机螺旋桨的声音,一阵风袭来,纷纷抬头往天上看,抑制不住地高兴。”由于飞机只能坐6个人,姜懿明安排了团里的3个母亲、3个孩子首批撤离。

    姜懿明把自己的中巴车义务提供出来。“我最熟悉当地情况,当时又只有我这一辆车可用,我必须站出来参与救援。”姜懿明与李昕、李军组成“中国救援小分队”,步行寻找被困的中国人。“碰到华人面孔的路人,我们就问,你是中国人吗?你有没有中国护照?我们是中国领事馆来救援的,你要不要跟我们走?”

    中国领事馆前来救援的消息很快传开,也有一些游客自发加入找人队伍。

    一个穿着蓝色冲锋衣的男孩走到了胡佳惠一家人的房车前,也问出了同样的问题。他对胡佳惠说:“登记下你们的姓名和护照信息,带着轻便行李,到广场那边的红旗处集合。”

    10多分钟后,到达集合地时,一面A4纸大的中国国旗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一家人难掩激动:“看到国旗那一刻,就看到了希望。”

    中巴车很快坐了20余人,姜懿明将他们拉到了直升机降落救援地后,又驱车返回继续找人。当天下午,姜懿明共拉了3车中国被困游客前往临时救援点,车上还有不少人站着。

    在找人的时候,看到有两个华人面孔的女孩在路边坐着,上前询问后得知其中一位来自台湾。台湾女孩问李昕:“我可以跟你们一起走吗?”李昕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说:“在我们眼里,你就是中国人。”

    “我们到达救援地时,已有几十个中国游客被接走,还有上百个各国游客留在那里等待救援,吃的、用的各项物资已一应俱全。”于晓瀛回忆,“还有一些外国游客拿着袋子到我们这边领食物和水,一边拿一边说着谢谢。”

    最后一车人抵达救援地时,姜懿明手中的白纸已经写下了100多人的信息。“人多机少,我们协商后的结果是让老人、妇女、孩子先走,在场99%的人都同意这样的安排。”

    在搜寻被困中国游客时,李昕反复告诉每个人:“你们的护照就是登机牌,拿着护照即可免费乘机。”于晓瀛在手机记事本上写下:“没想到人生第一次体验直升机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而且还是免费的。”

    由于被困人数大大超出了预估范围,领事馆工作人员又协调了3架直升机前来救援,租用小型观光直升机的费用并不便宜,李昕打电话回国请示外交部。“外交部回答得很明确:国家出钱,先把人都救回来再说。”

    天黑了,救援工作无法进行。姜懿明召集剩下的中国游客驱车返回医院门口的广场,以他的车为中心停放过夜,没有车的中国游客到他的中巴车上留宿,李昕和李军也在中巴车上过夜。

    当地时间15日14时左右, 125位被困凯库拉的中国(含港澳台)游客全数被送走。一名意大利游客,因为他妻子是中国人,也乘坐中国领事馆派来的直升机离开,离开前,他向已忙活了近两天两夜的领事馆人员双手合十,表达感谢。

    “我们的救援共进行了两天,协调了5架直升机参与救援,共飞行28架次。”李昕对救援情况进行了统计。姜懿明、李昕、李军是最后一批离开的。

    胡佳惠一家6人被分为3个批次乘机前往基督城。领事馆工作人员将他们与2名来自香港的游客一同送往当地华人开的旅店入住。所有从凯库拉转移出来的中国游客,下了飞机都被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和当地华人接往各处落脚。

    16时许,一阵敲门声叫醒了正在旅店补觉的于晓瀛,“我看到两位长着中国面孔,说着中国话的陌生女士站在门口。”基督城当地的华人自发组成了一个20余人的慰问团,他们煮了银耳汤,烘焙了核桃酥,带着自家后院种的鲜花、水果,甚至体贴地为婴儿带了成箱的奶粉。“他们带来了真情和真诚,天下华人是一家,若不是这次的遭遇,还真是无从切身体会。”

    慰问团中还有一个25岁的新西兰人米球,曾在重庆做过1年外教,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米球自费请胡佳惠一家游玩了一天。胡佳惠在基督城80公里外莎玛拉羊驼牧场更新了一条微博:“羊驼太可爱了。”这也是一家6口此行旅游,游玩过的唯一景点。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遭遇地震后有人重视你的安危,惦记你的情况,很感动,很温暖。”于晓瀛在朋友圈中记录道:“这次策划了好几年的新西兰之旅,虽然才刚刚开始就以‘难民’的身份仓促结束,但经历之特殊,怕是此生最难以忘怀的吧。”

    姜懿明返回基督城后,第一时间找到了他的旅行团,继续接下来的行程。“大家突然有了一种安全感,觉得再出事情的话,总领事馆的人会来救我们的。”

    李昕没想到这次救援会在国内网络上引起极大反响。“放眼驻外使领馆,有太多的外交官在努力维护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利益,‘有困难,找使领馆’绝非一句空话。放眼整个国家,有太多的人在为我们的祖国努力奋斗,‘有国才有家’也绝非一句虚言。无论闪光灯、摄像机是否照得到他们,他们都在勤勤恳恳地付出,散发出巨大的正能量。这就是我们国家不断前进、不断强大的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2日 09 版)

“看到国旗,就看到了希望”
罗尔事件带来的应该是理性而不是冷漠
一周暖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