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一些东北人的观念里,年轻人在体制内上班,才算是有了一份“工作”。现在,这一观念正悄悄发生变化。
年轻人选择创业之路,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尤其在东北有些人口呈外流趋势的地区,返乡创业不仅留住了一批批年轻人,也让这片黑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给黑土地做CT的创业项目
原本在北京做农业保险的赵明,2016年年初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长春组建科技团队,创业。
“我2004年就进入农业保险领域,前几年非常火。”赵明介绍说,自己2012年去了一趟美国,发现一家农业保险公司承接了3个州的业务,却只有20多名员工。一旦涉及理赔,只要调取出遥感数据,农业受灾情况就一目了然,效率之高,让他非常惊讶。
“我们的农业保险就是按照传统方式来做,哪里受灾了,我们就派人去看,实在忙不过来,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这就存在风险,有的农户上报情况不实,导致虚假理赔,有的农户受灾,却没有得到理赔。
差距也让赵明看到了商机,并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如今,赵明在吉林青年创业园有了一间神秘的屋子,从墙上的大屏幕,可以看到吉林一些地区的卫星图,而且能从中判断农作物的长势。
赵明的团队开发的一套系统,可以从开放的遥感和气象数据中,找到红外遥感数据与农业生长之间的关系。因为根据光谱反射原理,不同的作物对光吸收和反射的值不同,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生长期或者受灾反射的值也不同,最后把红外数据转化为受灾损失分布图。
“别看原理简单,给土地做CT并不容易,建立模型要涉及大量的数据与算法,土壤和气候的不同都会影响精确度。”他说,今年八九月,团队的十几个年轻人都在田间地头跑,实地修正农作物的长势与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让这套系统变得更“聪明”。
今年,他们在吉林几个县试点,“试点的项目能帮助保险公司节约保费2%~5%,如果未来大面积推广,还能进一步节约成本。”他说。
做温暖的创业园区
吉林青年创业园的一楼有个诚信超市,和普通超市一样卖饮料、饼干、电池……但这里没有售货员,谁要买东西,就按照价格把钱投到小箱子里,自助付款和找钱。这里的保洁阿姨告诉记者:“没听说丢过东西、少过钱。”
团吉林省委宣传部负责人赵志成介绍,这家诚信超市就是创业者的一个项目,创业园找了一个负责超市供货的年轻创业者来运营。
在创业园一楼大厅里,还有一块展板,专门公布创业者给园区提的“好建议”,建议一旦被采纳就会有奖励,“某小伙伴建议在寝室男女卫生间内各放一台洗衣机,园区对建议者奖励书卡100元”。
“在这里创业很温暖,园区除了免租之外,我们更看重这里提供的法律和财务类课程。”90后创业者项忠宝笑着说。
从南方回到吉林后,项忠宝开始创业。“家里以前种植人参,我也能分清楚好坏,就回到长春创业卖人参了。”他发现,很多参农有好人参但卖不出去,也不懂互联网,打不开销路。
他干脆就自己做平台,开发了“中华人参网”,把不同等级的人参放在网上,他负责把控产品质量。目前,每个月的销售额在几万元,有时甚至超过10万元。
服务创业升级到2.0版本
“我这里真没地方了,等我整第三期吧。”记者见到团长春市委青年创业办公室副主任宋庆宁时,他正忙着接电话。他负责的长春青年创业工场,工位“一位难求”,创业者需要排队。
宋庆宁操着东北口音说:“从2010年我们就开始做创业大赛,评选出很多项目,评选完之后不落地不就‘白瞎’了吗?”
该创业工场位于长春市东环城路的生产资料市场。“原本这里是仓库,我们拿出一层楼来免费给青年创业。”他介绍。
2014年2月,长春青年创业工场正茂园区成立。“运营了一年,效果还不错,这个地块也被盘活了。”
创业工场的顶楼是宿舍区,还设有健身房和咖啡厅,园区总面积达到两万平方米。宋庆宁说:“创业的1.0版本实际上给年轻人提供了办公场地,我们当时的风投就是一些青联委员。2.0版本就不一样了,创业工场做大了之后,社会资本也就跟着进来了,我们的服务也更精细了。”
宋庆宁自豪地说,在团长春市委办的两个孵化器内,他能叫出所有创业者的名字,手机里都存了他们的电话号码。
作为吉林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理事长,许萌认为:“服务创业从1.0到2.0,升级的关键就在于服务更优质,团组织就是要把创业者当做‘消费者’。”
他认为,搭建创业社区并不是把园区做好这么简单,一方面要整合空间内部的资源,促进项目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另一方面要帮创业者整合外部资源,不能做“甩手掌柜”。
了解到创业者遇到快递贵的难题,许萌约了几家快递公司老板,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一口气与三四家公司谈合作,以园区的名义打包谈价格,降低创业者的快递成本,给创业者提高议价能力。
“不仅要留住本地的青年创业者,我们还要吸引外省年轻人来吉林创业。”许萌说。近期,他还对接了一家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引入到该创业园区对青年的项目进行辅导,让青年在创业的过程中,不仅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