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6年,被国际战略研究界称为“意外之年”。不论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还是英国公投决意脱欧,又或是土耳其政变引发的土美俄关系大逆转,每一起“意外事件”,都令原有的国际范式显得苍白无力。在中国周边地区,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当选并引发的外交旋风,堪称亚太地区最大的意外事件之一。
菲律宾从“反华亲美”到“亲华疏美”
从竞选期间频频释放缓和信号,到6月底上台后,杜特尔特对他的前任阿基诺三世奉行的“反华亲美”外交政策作了180度的调整,“亲华疏美”一时间似乎成了杜特尔特的最大标签。
上台后,杜特尔特即对中国释放出善意:淡化所谓的南海仲裁案结果,表达将南海争端重新带回对话轨道的意愿;10月18日至21日率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打破了菲律宾总统就任后先访美后访华的传统,并“特意”在访华期间宣布与“老盟友”美国“分道扬镳”;他甚至还屡屡提及自己的中国血统,表达改善菲中关系的良好愿望。杜特尔特的善意收获了回报,在其访华“破冰之旅”中,中菲两国签署了13项双边合作文件,合作协议总额达135亿美元。最新的消息是,杜特尔特12月11日证实,菲中两国达成了一笔武器协议。如果这笔协议实现,将是上世纪50年代菲律宾与美国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以来,中国第一次卖武器给菲律宾。虽然武器交易并不表示战略上的重新定位,但从中国获取国防装备的做法,在当下却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杜特尔特的一系列“疏美”言行,也令人大感意外:从下令重新审查菲美《加强防务合作协议》,到暂停与美国在南海的联合巡航;从“要求美军从菲律宾撤走”,到要与美国“分手”,扬言“不担心失去美国的援助和投资,将努力加强与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联系……”杜特尔特摆出一副要与美国“恩断义绝”的架式。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事实上,菲律宾离不开美国,美国也知道杜特尔特不会弃美国而去。这有一种“默契”。
不可否认的是,杜特尔特的一系列“反美”言行,对美菲关系构成了考验,甚至可能影响美国在亚太的布局,但他很难拆散两国联盟。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尔科姆·库克说:“美菲关系的深度和复杂程度很难被低估”,美菲连结已超外界想象。菲国内一个接一个的民调结果也显示,菲律宾是世界上最亲美的国家之一。美国东西方中心太平洋岛屿发展项目主任杰勒德·菲宁说:“绝大多数菲律宾人可能并不像杜特尔特这样对美国如此敏感。”况且,美菲两国已持续近70年的军事关系也绝非一朝一夕可改变。可以预见,菲美关系在杜特尔特任期内可能不够紧密,但一定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家傅泰林在“推特”上写道:“杜特尔特真正想要的是中国的经济援助和美国停止因人权问题而对他施加的压力——这两者与其说是对外问题,不如说是菲律宾的国内问题。”
“搭顺风车”还是“参与制衡”,两种外交路径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制衡”是大中型国家的战略,相对弱小的国家选择可能更加复杂和困难。在某些特定时期,它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安抚正在崛起的大国,搭它的便车,而不是寻求制衡它或是加入制衡的阵营,而令自身利益受损。
如果说阿基诺三世当政时奉行的是“加入制衡阵营”战略,眼下杜特尔特的选择,恰好符合“搭车”战略。美国凯托学会国防和外交政策问题高级研究员特德·盖伦·卡彭特认为,杜特尔特之所以做出这种转变,有三大原因:一是,开始正视中国的发展,希望从中获益,并借此解决菲国内发展困局;二是,对美国及其盟国的现有霸权网络不满;三是,对美国保护其安全的意愿和能力逐渐失去信心。三者归结到一起就是,杜特尔特清楚地看到,他的前任全身心信任和追随美国,却并未获得什么实质性好处,所以必须作出调整。恰逢此时,中国领导人自信地向世界发出了“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的邀请。
《亚洲新战场:美国、中国以及争夺西太平洋的战争》一书作者、菲律宾知名学者理查德·海德里安说:“到目前为止,所有迹象表明,我们目睹的是战略重新定位,而不是菲律宾外交政策的全面革命。”
借“大国平衡”刷存在感
与菲律宾迅速调整对外战略不同的是,同是东盟国家的新加坡选择的是另一个外交路径:继续留在美国对华制衡的阵营里。
虽然新加坡并非美国在东南亚的缔约盟友,但它目前却是华盛顿在亚太地区最可靠的合作伙伴之一。
在今年7月所谓南海仲裁案结果出炉后,并非南海争端国的新加坡,却率先明确表达了认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还在访美期间妄称南海仲裁“强而有力”,呼吁有关国家“尊重”所谓的仲裁结果。李显龙还力挺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政策和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他说:“美国在亚洲的每个重要贸易伙伴,如今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但这些国家都很清楚,如果由美国而不是中国书写贸易规则,它们将有更自由和开放的贸易体系。”李显龙还表示,不管美国国内政治辩论如何界定美国在亚洲的角色,亚洲各国欢迎美国在亚洲的更大存在,欢迎美国主导制定贸易规则。他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无可替代”。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洁,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大国平衡战略,一般是新加坡对外战略的最重要选择。这是地区小国寻求在国际事务发声的策略。”张洁分析说,新加坡2015年接替泰国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协调国”,为期三年,所以近两年来,新加坡一直寻求在本地区事务中刷存在感。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也希望在保持与美国和中国的平衡关系方面秉持务实态度。
不论是卷入大国之间的制衡,还是对外战略寻找顺风车搭;不论是杜特尔特的“反美”,还是李显龙的“亲美”,本质上都是他们各自国家独立自主意识的折射,背后的真实目的,是追求本国的“外交独立”,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本报北京12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