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被流放的李白经过奉节白帝城,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欣喜若狂的大诗人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诗。这首经典唐诗和诗中的白帝城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存下来,千百年来,召唤着一代又一代的旅客。
探访奉节,能倾听刘备托孤的历史回声,能感受三峡移民的酸甜苦辣,更能沿着诗歌的方向,找到自己心里的那个村庄。
诗意,是这趟旅途的关键词。
如果你是不谙世事的孩童,能够看见“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美景;如果你是豪情满满的青年,能够体味“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的波澜壮阔;如果你正值历经沧桑的中年,可以体会“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人生况味;如果你是耄耋老者,可以为“跃马雄图余垒迹,卧龙遗庙枕潮声。飞楼直上闻哀角,日落潮头气不平”发出一声叹息……
踏过一个溪流,就会遇见一首名诗
位于三峡腹地的奉节,素有“诗城”美誉。
在这里,夔门雄峙,瞿塘幽深,环山皆秀,胜迹处处。墨客骚人至此,无不游目骋怀,“吐纳珠玉之声”。
在中国的小城镇中,古人写下诗歌最多的就是奉节。曾经在这里俯仰吟咏的诗人中,有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孟郊、白居易、刘禹锡、李贺、苏轼、苏辙、王十朋、范成大、陆游、杨慎、沈庆、王士祯、张问陶等一串闪亮的名字。
尤其是“诗圣”杜甫,晚年在奉节寓居1年零9个月,作诗437首,占他流传下来作品的三分之一。公元767年,杜甫在奉节写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明代文献学巨匠胡应麟在其诗论专著《诗薮》中,推崇这首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旷代之作”,评价其“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诗豪”刘禹锡在奉节出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当地民歌“竹枝词”,仿照其进行诗歌创作。他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尽了奉节的天气和少女的情怀。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前,已经有1万多首诗歌诞生于奉节。如果将这些诗歌均匀分布在奉节的4000平方公里土地上,翻过一个山头、踏过一个溪流,就会遇见一首名诗。
“6个1”,世界为“诗城”馈赠的私城定制
奉节之所以让众多诗人和游客心潮澎湃、诗意盎然,是因为其山川秀美、人文厚重。在这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80%,山谷之间溪流密布。大山大河之间的立体风貌,容易激发情绪的共鸣。
夔门是三峡的起点,也是三峡的标志性景点之一。长江上游的水经过这道“门”后,涌入三峡,千百年来,以“夔门天下雄”著称于世。
夔门也是目前正在流通的第5套人民币10元的背景图案,这“一张钱”是奉节6个标志性符号之一,此外,奉节还有“5个1”:
“一座城”——白帝城,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4A级景区,刘备托孤的典故让其声名远扬,70多块完好的石碑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一个坑”——小寨天坑,系世界最大的天坑,容积约1.2亿立方米,是目前世界已发现的容积最大和最深的喀斯特岸深漏斗,也是探险家眼中世界一流的魔幻式洞穴群。
“一条缝”——天井峡地缝,系世界最长的地缝,茂密的原始森林之下有一条深达数百米的神秘地缝,被岩溶地质专家称作“世界喀斯特峡谷奇中之稀”。
“一条河”——龙桥河,系世界最长的地下暗河,探险家至今未完成探测,但已测得的数据足以表明这是一条世界级的地下暗河系统。
“一个字”——“夔”,则是汉字中奉节的专用字。
张艺谋团队将在此打造第三代“印象”
今天的奉节,不仅在古人的诗歌中鲜活,也在现实的旅游版图中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
该县正把旅游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予以打造和培育,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将奉节打造成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县。
变化正在发生。
夔门两岸对峙的高山,南边主要含钙,呈白色,叫“白盐山”,北边含有氧化铁,呈红色,叫“赤甲山”,两山隔江相望,一个红装、一个素裹,令人印象深刻。多年来,游客到了夔门,大多遥望,不能登临。而今,奉节开辟出登顶赤甲山的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在三峡最高峰上“观滚滚长江东逝,赏白帝一叶小舟”。
在夔门、白帝城景区附近,正在建设“归来三峡”实景剧场,这是张艺谋团队第三代“印象”升级版。该项目规划总投资2.35亿元,有望明年首演。
奉节之旅,或将就此成为无数次旅行中记忆深刻的一场诗意的穿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