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米兰留学时租的房子是在国内联系好的。房东是一位华侨,在米兰华人街开了一家旅行社,人和蔼又客气。房东的儿子24岁,14岁跟随父母移民意大利,特地来机场接我。他接过我硕大的行李箱塞进后备厢。一路闲谈,到达目的地时已是黄昏。
那是一栋朴素的居民楼,灯火从一扇扇窗户里透出来,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味,一种淡淡的温馨。和房东儿子一起拖着箱子上了二楼,老房子新装修,40平方米,家具家电应有尽有。我第一次一个人搬家,从北京到米兰,比预想中顺利得多。
其他陆续抵达的同学的搬家经历似乎就显得颇具戏剧性了。不久后,我接到一位同班女生的电话,她和另外几个闺蜜合租。由于之前只是口头说好,没有签租房合同,结果她们集体被“放鸽子”——房子被另一对提前她们几天来的夫妻“霸占了”。她一边跟我抱怨意大利人如何不靠谱,一边小心地问我可不可以帮她们从暂住的酒店搬到她们物色好的公寓,我欣然同意了。
第二天上午,我根据手机地图“摸”到了她们的住所。房间可以用“下不去脚”来形容,大大小小的行李箱铺满地板。我坐在箱子上,等待着其他几位帮忙的同伴。喝着同学冲的咖啡,听着她们继续联系着其他备选的几户。同学对我说:“早知道就提前多联系几家了。”人员到齐后,我们浩浩荡荡地走出酒店。过马路下地铁,一行人跌跌撞撞地俘获着路人的目光。
晚上看到她们在朋友圈里发图庆祝迁入新居,照片中桌子上摆着几道看得出是匆忙中做的菜,几个姑娘围坐一桌,举杯相碰,一团和美氛围。我在她们的文字描述中是“好心的同学”。
搬家大概是所有留学朋友的一段共同经历,无论是从国内熟悉的环境搬入国外的新居,还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再换住地,这都仿佛是一道必过的门槛。而其间的喜怒哀乐只有搬家者自己心知肚明。那一年中也多少听到过一些同学和房东们的恩恩怨怨,从煤气不通到没有WiFi,从橱柜莫名掉落到房东度假失联。然而他们大多也都默默忍受着,没有再搬家。究其原因自然是害怕麻烦。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城市,一个像样的居所比任何东西都能让他乡客感到一丝安心和归属感,哪怕它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和偶尔的意外。
我很幸运,有一位靠谱明理的房东,让我在后来的日子里很少为住房操心。也曾自己修过热水器和灶台,并对家居电路有了大体上的了解,但是从未将此视为麻烦和阻碍。回国那天我收拾好比来时更多的行李,坐在床上静静发呆。明明是回家,可心里却满满都是搬家的情绪。又是房东的儿子送我去机场,将那把在手里捂了一年的钥匙交还给他,他问我,没有落下东西吧,我回头最后扫视了一遍这个不大的空间,一如我刚到时的模样。
搬家就像一个交友的过程,或意外或计划之中的相遇,磨合着渐渐熟识,无论最终是否可以成为密友知己,分别时总会有不舍的情愫。对于留学生来说体会更深,因为和眼前的这位异国朋友,也许真的后会无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