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教育部:研学旅行将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

探寻研学旅行“最优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1月09日   11 版)

    “最好的成长在路上。”来自广州的家长严凯笃信。

    8年前,为让上小学的女儿重拾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严凯父女开始徒步旅行,梵净山、雨崩村、月亮湾……在西南边陲的万般风景中父女二人受益良多。自此后,严凯再没停下脚步,而是成为一位研学旅行的实践者、组织者,他及其带领的学生的足迹目前已遍及国内外20余座城市。

    而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加入到研学旅行的队伍中。他们在路上行走着,摸索着,同时也在种种研学旅行的乱象中纠结着,焦灼着。

    教育部等11个部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这意味着,研学旅行将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由随机性变为计划性,由市场“混战”走向规范化。

    近日,由国内游学教育专业机构世纪明德主办的《意见》学习交流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政府、学校、业界的多位代表纷纷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支招,为学生、家长所担忧的问题寻找“最优解”。

    “旅而不学”怎么破?

    严凯虽很支持女儿去研学旅行,但对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他很是谨慎。“学校通常实施大团队作业,动辄上百人浩浩荡荡前往某处研学,往往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严凯并不认为女儿能从这种粗放式的研学旅行中真正学到什么。

    对此现象,《意见》明确提出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

    那又如何让研学旅行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有机融合?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说:“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寻找‘关键事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可视化呈现,并推进学生的参与和分享,兼顾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平衡,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郑增仪则建议,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推出个性化的研学旅行路线,“可以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契合不同学生的课程和需求。”

    《意见》同时强调,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林卫民表示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最后呈现的东西可能是一份报告,里面会包括对学生在整个活动当中所有表现的评价。”

    如何确保安全?

    直到接到儿子的那一刻,天津家长贺艳文悬着的心才放下。读初二的儿子上周跟随某旅行社组织的一个研学旅行团去了台湾,“每次他出去旅行我的心里都有些忐忑。但没办法,我们年底工作太忙,没时间陪他去。”

    安全,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所有家长揪心。那又该如何确保安全?《意见》强调研学旅行要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探索建立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

    “一是安全预案,这是保障落实研学旅行安全问题的关键;二是在活动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细节方面,比如飞机没有停稳之前不能解开安全带等。”郑增仪建议,“3~5个学生可组成一个小组,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安全,这样能更保险,让家长更放心。”

    另一方面,学校若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这也是《意见》中的一大亮点。其中,旅游部门将负责对受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进行审核,这可以说让家长们吃下颗“定心丸”。

    对此,长沙的彭智的确稍松了口气。去年他曾陪女儿去北大进行研学旅行,但细心的他发现几个带队的“北大学生”不太对劲,后来他私自打听确认所谓“北大学生”其实是社会人员假扮的。彭智回想起那次糟心的经历,不禁感叹:“怎么放心把孩子交到这种弄虚作假的人手中?有资质、信誉好的旅行机构还靠谱些。”

    在世纪明德CEO王京凯看来,“文件明确了教育部门、旅游部门、交通部门、学校、旅游企业或机构等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很细致。这将引导研学旅行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减少学生和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研学旅行费用高怎么办?

    此次《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意味着研学旅行将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以往“自愿自费参加”将变为“一个都不能少”。但“烧钱”的研学旅行虚高的价格、繁杂的费用,却将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挡在了门外。

    “没钱去不起呗!”住在北京密云县的杨孟佳满不在乎地回答,但她却在默默关注着正研学旅行同学的朋友圈。把同学晒出来的每一张图片都点开看了又看。

    而在杨孟佳父母的眼里,研学旅行纯粹是件浪费钱的事,“我们都是外来打工的,能让她在北京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有闲钱让她玩去?”

    但《意见》的出台或许会帮杨孟佳实现这个小心愿。文件指出研学旅行坚持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减免费用。《意见》提出,各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杨孟佳”们就能踏上研学的旅程,在路上感受、探索、学习、成长。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1月09日 11 版

东润丘成桐科学奖:此间少年英豪领风骚
探寻研学旅行“最优解”
孟哲:《枪口下的美利坚》是我策划的
通向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