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伊始,一个名为 “Master”的神秘围棋爱好者,在网上横扫中日韩顶尖围棋高手,甚至打败“棋圣”聂卫平后还会客套:“谢谢聂老师”。取得60局连胜后,随即通过各种渠道公开承认,“Master”就是2016年春天以4∶1赢得韩国九段李世石的人工智能“Alpha Go”。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AI)的技术发展曲线正在上扬。看看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一目了然:每天手机社交、网上购物、查看空气质量、规划最佳行车路线、得知即将到来的交通堵塞、语音查询,甚至识别一首不熟悉的歌曲…都使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AI已经遍布我们的世界。
与此同时,与AI相关的创业也一浪高过一浪。人们希望机器人能在制造、培训、销售、维修、管理等方面担任新的岗位。从2015年开始,不断有IT界的技术大牛辞职,在人工智能应用各个领域发力:自动驾驶汽车、精准医疗、智能视频监控、医学图像分析等等。
但是人工智能自1956年夏天在美国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被提出,60年的发展历程中遭受过两次寒冬,无论是学术界、工业界都对此次热潮抱有警惕心理,尤其是一些研究者更是忧心忡忡,害怕整个领域再一次遭受打击,让人们对AI失去信心。
智能机器人需要灵魂和躯体共建
“人机大战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当时是一个叫Checkers西洋跳棋,之后1997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许峰雄博士开发的深蓝电脑成功战败世界棋王卡西帕罗夫,可以说,人工智能19年以前已经战胜人类了。当然2016年出现的Alpha Go更复杂,国际象棋的状态空间复杂度是10的46次方,围棋是10的172次方。”陈小平是中国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研发了两种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佳”和“佳佳”,“可是,智能机器人什么时候能够实际应用好像遥遥无期,到底难点在哪儿,值得我们思考。”
2016年岁末,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举办的“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之路”论坛上,陈小平列举了智能机器人碰到的一些复杂因素,包括精确动作、活动范围以及不可预测因素等,“麻烦在哪儿呢?是因为建不了它的数学模型,例如桌子严格来讲是不规则的,无法建模。在理论模型和实际视觉之间存在不一致性,这很容易被忽视,而这是我们过去一直忽略的。”
如果把AI比作一个人的灵魂,那么人形机器人就是躯体,造起来难度更大。
“我们看到围棋、国际象棋、西洋跳棋,完全遵守图灵计算经典编码三原则:约定强制性、约定有效性、语义封闭性,不存在不可预测性,可是三原则对智能机器人就失效了。”陈小平分析,智能机器人的难点在于面对三项挑战:建立新设计准则,模型与现实不一致性、可预测性和可解释性。
他所带领的团队还做了软体执行器,因为现在机器人大多是刚性的,手不能抓握不规则、柔软或者易碎物品。陈小平教授还演示了实验室研制的机器人,可以与主人语言沟通,并按照指令和路线,为主人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甚至能做爆米花,“我们的微波炉机器人2010年就做好了,为什么现在还不能用呢?那是因为在一个环境下调好了,用得很好,换一个环境要重新调。如果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科研人员还要到一个家庭调一个星期,这不现实。”
AI科技创新机会多,但是创业难度很大
作为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专家,中科院计算机所研究员山世光从计算机视觉发展角度来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人,7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的方式来获取的,所以计算机视觉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去看,这是非常重要的挑战。”
过去几年得益于深度学习及多层神经网络的技术,计算机视觉智能快速发展。物体检测识别率从2013年23%正确率,提高到现在80%;人脸识别错误率从5%下降到0.4%。
山世光提到AI发展有两次热潮:“前两次热潮因为不能兑现承诺而导致AI进入寒冬,(所以)切勿过度承诺,避免第三次AI寒冬。通用AI尚未出现,媒体有时候过度宣传,还有大多数AI不能自我成长。还没有成长型智能的出现。”
山世光在2016年还成为中科视拓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这家专注于人脸识别研究的公司,已经获得线性资本、紫牛基金、地平线和明势资本等千万元级别的天使投资。山世光谈到几个月的感受,用到“蛮难”这个词,用钢筋和造房子来进行比喻:“AI是钢筋,最终客户需要富丽堂皇的房子,这个中间用户看不到钢筋,他看到是其他包装出来的东西。科技创新距离钱包太远,创业周期其实蛮长的,特别考验人的耐性。”
他说,最近跟投资人交流的时候会说:“你们一定有耐心,我需要6到8年甚至10年时间。”山世光知道,这对于大部分投资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们也有业绩压力。
山世光提到Mobileye公司,这家公司专注研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公司在以色列相当于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分量。1999年成立,2014年在美国上市,80亿美元市值。创下了以色列公司在美IPO最高值纪录。这家公司创业十几年,前8年没有收益,共进行了10轮融资。
“传统视觉智能跨越式发展,部分超越人类,而且未来几年时间里我认为视觉智能还会有较大进步。AI有很大进步但不能过度解读,数据红利什么时候消失值得大家讨论,人工智能遇到的有些问题很难靠数据解决。”山世光提醒创业者,“AI科技创新机会多多,但是创业难度很大,所以谨慎进入。”
人工智能即使有冬天也是暖冬
2016年,是人工智能领域创业风生水起的一年。2016年1月,吴甘沙辞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的职务,创办了驭势科技,担任CEO。
2017年1月5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世界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会CES2017上,驭势科技展示了从零开始设计的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城市移动包厢。
这种没有方向盘、仪表盘的小型交通工具配合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全过程无人管理。吴甘沙认为,最新人工智能技术触发了无人驾驶产业的爆炸式发展。在未来的3~5年中,这些技术帮助智能车理解整个世界,给用户带来更安全、舒适和有趣的体验。
“人工智能不再会有冬天。现在无论硬件也好,数据也好,真正变成应用,真正产生价值了,而且是实实在在的。AI确实在很多垂直领域超过人,超过就可以帮助人或者取代人。”吴甘沙用一个比喻:就像从北极或者南极往赤道走,一开始冰天雪地,慢慢走就会四季分明,到赤道就不再有冬天。
他认为,2016年开始的人工智能革命影响力可以跟1996年的互联网以及1976年的PC相提并论,智能化在未来20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当然,人工智能,真正有用户要埋单的话,并不像把葡萄干嵌入面包那么简单。这里面重要问题要选择大的行业,就像在足够宽的海洋上冲浪,从冲浪板摔下来还可以重来。”吴甘沙提到,还有一个原因跟现在整个社会运作方式有关系,如果大家有信心,相信把资源投进人工智能,加上整个社会在一种有序状态下,那么就会成为可能,未来发展是可以预期的。
“从泡沫角度来说,社会舆论肯定有泡沫,但是从创业角度来说,除了个别领域有一些,绝大多数领域我觉得并不存在泡沫。因为任何一个领域,优秀公司没几家。而且(人工智能创业)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吴甘沙认为,从人才成本角度上来说,略有泡沫,是一点略微超过创业公司估值的泡沫,让人力资源变得非常贵。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有了一些优秀人才,付出一定的高成本能够促进产业进步,也是值的。只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要求变得更高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
吴甘沙介绍,目前驭势科技的产品,已经能够实现100公里辅助驾驶自主超车。当然,无人车上路还面临许多难点,吴甘沙说,要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积极支持政府去推动一些测试标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无人车都能够上路,所以要制定一些非常严格的政策和测试标准。
“现在确实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机遇期。我觉得这个智能发展不能说完全没有泡沫,可能有一点泡沫,泡沫的原因从技术角度讲还是不够成熟,从产业来讲,产业链也不完全成熟。但泡沫并不可怕,因为有一种经济学理论讲经济发展需要一点泡沫,没有泡沫发展并不是很有利的,当然这个泡沫是不能变得非常大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研究生院黄庆明教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持谨慎乐观态度,“波折会有,但会比前两次来的要少,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冬天是最冷的,第二个冬天其实没那么冷,第三个冬天即使有肯定也是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