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父亲迷上收音机论坛,之后开通了淘宝店卖货,6年前他注册了微博,3年前他用上微信……父亲始终相信,人生是开放的,人生并不一定要“随波逐流”。
-------------------------------------------------
父亲今年65岁,退休5年来,一直生活在浙西的一个小镇上。新年刚过,父亲就收到了一份颇为珍贵,甚至有可能改变他人生景观的礼物——机动车驾驶证。说是礼物,其实略显勉强,因为从2016年4月开始,父亲足足花了8个月的勤学苦练,才最终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小本子。
父亲对开车一族的羡慕,肇始于47年前。1970年的冬天,19岁的父亲入伍。到了部队,他发现有几个一起去的战友被分配到了汽车连,开上了解放牌大卡车,羡慕万分。不过部队不像公司,不可以随意换部门,所以羡慕只能归羡慕,想法也只能埋藏心底。1976年父亲退伍,之后通过考试进入了家乡公社工作。原本只是小学毕业的他,因为在部队勤奋好学,文化程度赶上了高中生,谋得了一份后来被称为“公务员”的工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镇,政府人员的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车,小汽车那是县里的标配。到了1995年,父亲从乡政府离职,“下海”来到了一家电子厂,紧接着被派往当时正在崛起的“世界工厂”——东莞。父亲曾动过学车的念头,无奈作为行政主管的他,每天事务缠身,遂放弃;匆匆数年,电子厂效益大不如前,父亲回到家乡小镇,他试着与母亲商量去学车,母亲给他浇了一大盆冷水:“你都50多岁的人了,还学什么车?”
2002年,我上高中,3年后我又上了大学,4年后,我又读了研究生。除了学业负担,其间,家里还先后做了旧屋装修、购置新房、操办儿子婚礼等几件大事。这些都是令人高兴但同时十分费钱的事,所以,父亲一直不好意思再提学车的事。因为他知道,即使学了,家里也没有能力添置一辆车。所以,尽管有一颗“骚动”的心,但是家庭责任在肩,自己的诉求总是排在最后。
改变发生在去年4月,父亲因为钻研乒乓球技能,顺便带了几个孩子练球。其中的一个孩子家长,恰好就在镇上的一所驾校工作。在孩子家长的鼓励、怂恿下,当然也在优惠的刺激下,父亲再度动心了。我记得那一天,我接到了父亲的电话,问我自己是否应该去学车,我给了很坚定的支持态度。正如父亲在后来学车日记中写道:有了儿子的鼎力支持,第二天就毅然报名了。
就这样,64岁的父亲踏上了学车的征程。在他周围,学员普遍是70后、80后和90后,60后已属凤毛麟角。他一个花甲老人,经常亢奋地出现在学车场所,也算是一道引人瞩目的风景线。
毕竟岁月不饶人,加上这两年驾考难度有所提升,父亲要面临的挑战不可谓不大。但父亲一生笃信的人生格言,就是“勤能补拙”。更何况,父亲不算拙,悟性起码也有中人水准,加上勤奋,翻开他的学车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却又整齐地记录着每次学习驾驶的感悟、总结,还配有一些手绘。
学习的过程不轻松,而考试的过程也不平静。科目二考试的那一天,轮到父亲上车时,天空突降倾盆暴雨,这让父亲慌了手脚,最终败走考场。一个月后,笔记本上记录了更多,也练习得更熟练的父亲再次走上考场,最终顺利通过。
之后的科目三和科目四,虽然考试还是会让父亲显得紧张,但结果都不错。今年1月5日,父亲通过了最后一项考试,拿到了期待已久的驾照。他第一时间拍了照,发了微信给我。作为儿子,我给父亲发了一个大红包。8个月的辛勤努力,甚至夸张一点说,47年前埋下的梦想终于成真,这无疑是父亲在2017年获得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这份新年礼物,包含着父亲的梦想与勤奋,更蕴藏着他对岁月年龄的不服,乃至他对社会世俗观念的柔性抵抗。十多年前,父亲迷上收音机论坛,之后开通了淘宝店卖货,6年前他注册了微博,3年前他用上微信……父亲始终相信,人生是开放的,人生并不一定要“随波逐流”。而我相信,学会开车的他,一定会购买他人生的第一辆车,一个更开放、更精彩的人生阶段,正在迎接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