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2月1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整合多方力量,讲好原创的“东城故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实习生 沈杰群 陈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2月16日   06 版)

    2016北京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以“戏剧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百姓戏剧节”为定位,讲述“东城故事”。自5月25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开幕,历时近百天。在13个剧场演出40个剧目,共148场,吸引观众5万余人次。

    在北京,只要是爱去小剧场看戏的人,都必然会与东城区建立深刻联系。一位民营小剧场创办者深有感触地表示,在全北京范围里,东城区的文化氛围是无法比拟的,北京人艺实验小剧场、国话先锋剧场、蜂巢剧场等空间的存在,都为小剧场的生长环境带来了一片盎然生机。

    近年来,东城区政府先后推行过多项措施,大力支持、建设本区的小剧场。东城区政府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分别出资3000万元,设立6000万元的小剧场改造资金,并设立引导资金,先后支持剧场改造项目83个,如今形成了五大剧场群,分别为王府井、东二环、南锣鼓巷、前门和龙潭。

    在东城区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小剧场的发展运营得到了迅速提高,以2015年为例,东城区平均每个场馆演出达232场,远超过北京市179的平均场次,其中蜂巢剧场、人艺小剧场等年演出300场以上,成为北京市最活跃的剧场演出群。

    小剧场应当具备的理想气质,是自身的戏剧演出高度贴合百姓文化生活。东城区文化委主任王伟东说:“我们鼓励民营小剧场推出原创戏剧演出,采取市场运作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讲述东城故事的原创剧目在小剧场演出。我们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整合多方力量,认真讲述“东城故事”,这是东城区政府在发展小剧场内容产品上的鲜明特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剧目创作,并在扶持方面为创作提供导向。去年的北京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2016北京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以“戏剧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百姓戏剧节”为定位,自5月25日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开幕,至8月31日闭幕,历时近百天。整个展演季13个剧场、40个剧目,共演出148场,惠及观众5万余人。2016年展演季期间,讲述“东城故事”的原创作品一共有8部,为历届最多。原创作品包括:讲述忠实里拆迁的《将军里》、描写非遗传承的《炒肝》《摔出一片天》,反映四合院百姓生活的《情系四牌楼》,讲述青年创业的《食味书店》,反映工会组织的《我还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过却春光东城客》和儿童剧《一直有晴天之咕噜归来》。

    推动小剧场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王伟东表示,由于东城区的戏剧生态环境较好,戏剧产业链完整,吸引了不少民营院团前来东城区注册,但由于核心地区的房租高、演出场租年年涨,一些初创、处在成长期的院团并不能真正在东城区进行戏剧的创作、排练和演出,日常办公场所也处于四处“游击”状态。个别小有名气的民营院团,例如雷子乐、蓬蒿剧场,由于办公、演出的租金压力,甚至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

    东城区文化委演艺科科长朱海斌说:“东城区始终积极扶持民营小剧场,面对当前个别剧场生存困难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鼓励小剧场参与原创剧目的创作,给予资金奖励,例如2016年雷子乐笑工场创作的《过却春光东城客》原创剧目,政府就给予了10万元资金奖励。另一方面,政府直接给予小剧场运营上的资金支持,比如蓬蒿剧场,为交道口居民提供排练场地,每年东城区政府负担其一半的租金。”

    关于政府后续对小剧场建设、发展的规划,朱海斌提到:“加强戏剧创作孵化,联合相关部门,打造全国首家的戏剧产业园区。”他表示,东城区政府将探索利用好77文创园、第一文化馆、第二文化馆、广和剧院(广和茶楼)等既有办公场所、排练场地,又有演出剧场的优势,以优惠的价格提供办公、排练和演出场所,打造戏剧人交流对话的“戏剧之窗”平台,切实减轻民营院团的经营压力。

    东城区政府会把握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契机,对区域内调整退出的空间综合利用进行认真研究,按照东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为文化演艺类企业搭建平台,打造集中办公的戏剧园区,积极吸引高端、优质的文化演艺类企业入驻,拉动戏剧市场整体创作水平的提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实习生 沈杰群 陈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2月16日 06 版)

“戏剧东城”创建文化名片 “戏剧生态”打造国际影响
整合多方力量,讲好原创的“东城故事”
专业剧场:戏剧下基层,扩大群众参与度
让孩子在戏剧舞台绽放潜能和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