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挤满了前来采访的国内外媒体记者,他们准备了很多有关经济的问题想问一问参加这次记者会的政协委员。厉以宁、陈锡文、杨凯生、常振明、钱颖一5位经济界大佬聚焦经济平稳发展,回答了记者有关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经济等问题。
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经济增速设定在6.5%左右,是近年来较低的一个预期目标,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到了探底的拐点?
面对记者的提问,厉以宁认为,中国现在正处在转型阶段,要从原来把速度和数量放在主要位置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效率和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方式,“我们的结构性改革一直在进行之中”。
厉以宁说,我们的国情表明,我们是在不断的转型、不断的改革当中来达到新的位置。
厉以宁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能否超过6.5%,关键要看我们的效率基础如何,效率基础取决于物质技术基础,如厂房、设备、原材料、劳动力质量,以及道德基础,如人民的认同感。“所以在今年的增长当中,能不能有6.5%以上的增长,这个要看我们的效率基础怎么样,能不能使大家都感到有新的突破。”
金融风险完全可控
从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防范金融风险两次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也成为本次记者会的焦点之一。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表示,目前,我国金融风险是可控的。
杨凯生认为,中央两次提到金融风险问题是有的放矢的,是审时度势之后提出的一个重要工作方针。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由于经验不足,法规也不尽完备,确实需要对各类风险保持警惕,特别是对现在监管没有覆盖到的一些金融交易行为、金融产品实施所谓的穿透式监管。
杨凯生表示,目前金融风险完全是可控的。他透露,去年各家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超过两万亿元,而不良贷款率是1.74%,不良贷款额只有1.5万多亿元,少于拨备的两万多亿元,再加上十几万亿元的资本金,充分说明银行业消化目前不良贷款的损失和稍微暴露出来的不良贷款的潜在损失的能力是强的,是充分的。
应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及经营体系创新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指出,最重要的是推动农业科技和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第一,要从良种培育到栽培养殖技术,再到后续的加工储运都要创新。第二,要推进农业经营体系方面的创新,弥补农业规模偏小的,特别是在土地密集型产品方面规模偏小、效益不太强的基本事实。
他说,很多地方的农民通过对土地进行托管、代耕以及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小块土地上享受到了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带来的效益。通过一年多的改革,我国农业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提高,成本降了下来,目前的玉米国内市场价格和进口价格差不多,未来更多品种需要作出这样的改革。
人才红利的实现关键在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进行,如何加快改革的步伐?在全国政协委员钱颖一看来,其推动力在于不断释放人才红利。
钱颖一认为,我国有巨大的人才红利潜力,高校所有在校学生包括在职学生共有3600多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40%。他说,人才红利不仅要求数量,也对教育的质量要求更高,“人才红利要想实现,重要的是在教育。教育水平的今天就是经济水平发展的明天。”
钱颖一还认为,人才不仅仅是指杰出人才。他建议,实现人才红利需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要在拔尖创新人才、人的创造性方面大力提高。另一方面,全社会要在现有基础条件下培养大量的、各种层次的有技能的人,“要实现人才红利,提高今天的教育水平至关重要”。
去杠杆会稳步推进
对于去杠杆短期内影响经济增长的担忧,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解释,我国企业的杠杆率偏高,工业企业的杠杆率约为167.6%,而资产负债率大概超过56%。尽管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有所下降,但与美国、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同期相比,仍然偏高。如果不降下来,将直接拉升企业的成本,更将影响与去产能的衔接,企业保持可持续健康运营也难以衔接。
钱颖一认为,在短期稳增长和去杠杆之间会有一定的张力。政府工作报告中确立了今年非常重要的战略导向是稳中有进,所以稳定是第一位的。由于去杠杆是“三去一降一补”中的一个环节,所以政府会稳步推进去杠杆,不会在短期内进行剧烈的调整。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这两个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积极的就业政策对稳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北京3月6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