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3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苏州市吴中区:在青山绿水间找到创富“钥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实习生 李攀 何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3月10日   01 版)

    “扁担”果农挑着两篓水果,清晨挤上公交车,坐两小时车进城卖水果……这一幕对29岁的陈毓来说“有些震撼”,这个他“从小熟悉的场景”,10多年过去依然没有变化。

    陈毓决心改变这一切。他希望利用互联网,把水果卖到更远的地方,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把钱挣了。2015年,在外闯荡的陈毓辞职回到家乡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他注册了品牌,开发了移动分销电商平台,专门用来卖特产。

    如今在吴中,越来越多像陈毓这样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在网上卖土特产,在岛上开起农家乐……

    “只有释放生态红利,绿水青山才能收获金山银山。”在苏州市副市长、吴中区委书记金洁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生态资源也成为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山清水秀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创业。

    思维转变:保护环境并不意味着守穷

    苏州吴中区东山镇有个出名的“青蛙村”,这个太湖边的小村庄,几乎处处可见青蛙的身影,一年四季都能听到蛙叫声。以前蛙叫声被村民们视为噪音,但很多城里人认为这也是生态环境好的标志。于是,当地合作社将村民闲置的民居租下来发展旅游,折价入股分红。村民们没想到,每年能因此拿到几万元的分红。

    “青蛙村”的走红并非偶然。吴中区拥有太湖约60%的水域面积和长达180余公里的太湖岸线,8个太湖取水口提供苏州市区80%的饮用水源,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7.1%,是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县、市)。

    为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吴中建区以来,累计用于太湖治理保护的资金超150亿元,沿太湖乡镇陆续关闭了采矿、建材、化工企业,并进行复绿。

    “保护环境并不意味着守穷。”吴中区委常委、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陆振华认为,在太湖边上不能大拆大建,也不能用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更多工厂企业。他们倾向于引进信息科技类企业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为生态保护预留一定空间。

    “每年起码有10~15个项目被否决。”吴中区甪直镇党委委员吴婧长期从事招商引资工作,去年曾有一家企业打算入驻,每年可带来3000多万元的税收,但因为该企业“涉化”,他们最终“忍痛割爱”。

    吴婧说,每年会有不少项目最终卡在环保线上,“看似项目流失了,实则给了低能耗、无污染、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好的生存空间”。

    从敞开大门引进企业,变成设立高门槛限制污染型企业进入、并为优质高科技智能企业和高科技人才“筑巢”。吴婧形容,自己如今的工作是“招商引智”。

    如今,越来越多像吴婧这样的年轻干部转变思维,不再单一追求经济发展,而是力求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

    转型升级:把污染装进笼子里

    31岁的金皎健是吴中区临湖镇某毛衫厂总经理,他从父辈手里接过“接力棒”,开始“二次创业”。

    早些年,厂里的50台燃煤锅炉黑烟滚滚。后来,公司用3年时间,逐步升级为35台生物锅炉,燃料变成玉米颗粒,污染排放物立刻减少了。如今,公司再次投资改造,使用电锅炉,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这种改变对企业来说并不容易,尽管政府有一定补贴,但除了要付出高昂的设备改造成本,材料成本也随之提高。不过,金皎健似乎看得更远:“保护环境是企业生存的红线,触碰不得。”

    目前,临湖镇已完成燃煤锅炉的淘汰。临湖镇镇长朱艳介绍说,临湖镇全境地处太湖一级保护区,西北部紧靠太湖饮用水源保护地,对于产业开发有所限制。多年来,临湖镇选择低污染、竞争力强、可持续提供稳定税源的装备制造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近年,吴中区立足自身实际,一方面,鼓励节地挖潜,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拓展升级空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和“机器换人”,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

    作为一家在吴中区甪直镇扎根10多年的化妆品生产公司,苏州博克企业集团常为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代工。如今,该公司也面临转型。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炜介绍,以前公司主要生产日化用品,虽然产业比较单一,但利润非常可观。随着政策管控越来越严,公司在原地扩大生产的可能性很小。

    冯炜逐渐意识到,“必须做更环保的东西”,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该公司开始摸索在产业链上进行拓展,不再局限于生产日化用品,而是瞄准研发、营销和品牌推广等多个环节。现在,该公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几乎为零,投入的改造资金也很快收回。

    土壤治理专家、苏州中科慧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金华与吴中区很多企业家有过接触。他发现,与老一代企业家不同,年轻一代企业家的生态观逐渐发生改变,他们发现环保的成本有时候要高于其他成本,对生态的敏感让他们更加注重安全和法律风险,“要把污染装进笼子里”。

    创业潮流:在青山绿水间找到创富“钥匙”

    今年33岁的杨豪放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发现吴中区风景秀丽,正是他“想要找的地方”。“谈了两三次,就决定落户了”,2013年年底,他将公司落户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办事高效,服务意识强,没有一点衙门的感觉”。

    杨豪放的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移动医疗产品研发、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得益于近些年国家大力推行基层医改,公司多项专利技术符合基层医改需要,得以迅速发展。

    与杨豪放一样,现在很多高科技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杨豪放的很多同学和合作伙伴来到吴中区,都会有和他一样的感受,认为这里的花园式创业孵化器是很好的载体,与美国硅谷的风格很像。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项目选择在吴中区落户,全区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0%以上。2016年,吴中区新增专利授权7300件,增幅居全市第一,新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5人。

    在杨豪放的高科技企业在吴中区不断“开疆拓土”时,30岁的退伍军人秦超在这里开办的农家乐也越来越红火。2008年,在外打拼了几年的秦超回到家乡东山镇三山岛时,几乎是全岛最年轻的岛民。

    谁也没想到,岛上的旅游环境越来越好,一开始为村里收门票的他,在亲戚朋友建议下,借钱办起了农家乐。“天热游客多,经常要守到半夜,天没亮又要起床。”

    像秦超这样的年轻人,在青山绿水间找到创富的“钥匙”。前不久,在团吴中区委组织的“青年生态观”大讨论上,秦超讲了小天鹅的故事。他说,这几年,来吴中区太湖越冬的小天鹅越来越多,已从几只增加到上百只。

    “小天鹅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水质干净、食物丰富、人为干扰少是小天鹅重视的3个因素。我们创业者就像这些小天鹅,也需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场所。”秦超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实习生 李攀 何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3月10日 01 版

打好蓝天保卫战还需迈过几道坎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苏州市吴中区:在青山绿水间找到创富“钥匙”
人大监督升级,执法检查明察也要暗访
郑维勇:大山的儿子为乡亲“代言”
两会全媒体报道要目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