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4月1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我要为家乡多作贡献”

通讯员 李攀 刘千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0日   06 版)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田兰如今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寒暑假回家,她用学校教的中医推拿手法给妈妈做按摩。“妈妈很辛苦,做儿女的应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个21岁的土家族姑娘,从家乡来到苏州,学习护理专业。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吕俊峰介绍说:“近些年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不少中西部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客观原因,部分中西部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感到不适应,学校针对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定了一套精准、高效的帮扶措施,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偏方真能治病吗?”

    在学校读中药专业的朱文娟是来自贵州省惠水县的苗族姑娘,大一开学不久,19岁的她就迅速融入校园生活,还当上了学生会干事和班级宣传委员。

    朱文娟说,在自己的家乡,流传着各种偏方,当地老百姓相信偏方能够治病。对这些偏方,朱文娟充满疑惑,“偏方真能治病吗?我觉得有些偏方不靠谱,有人被狗咬了居然不用打针?”

    除了疑惑,朱文娟也对此感到好奇。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果断选择了现在的学校。她是带着问题走进大学的。在学校里,朱文娟发现学习中药专业很有意思,她重新认识了人体的五脏六腑和经络。“家人理解的中药可能只是偏方,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

    学习之余,朱文娟走出学校,到养老院、社区和公园参加志愿服务,为老百姓解答健康、养生相关知识,从膳食调理到中药材的辨识和使用,她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有意思的是,现在她对偏方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那些偏方有的其实也是中药,只是不正规。社会在进步,不能只靠偏方来治病。”如今,她希望通过对中药专业系统学习,结合家乡诸多偏方,争取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朱文娟的计划是,在学校里好好学3年,毕业后就回到家乡。

    “语言问题让我很受打击”

    从家乡西藏林周县江热夏乡连巴村坐火车来到苏州,仓德吉花了48个小时。没想到,刚下火车,苏州就给她“来了一个下马威”——因为醉氧,她感到一阵眩晕,肚子也不舒服,过了近一个月才好转。

    除了苏州饮食偏甜,让她深感心累的是学习落后。“我很喜欢护理这个专业,可以帮助很多人。”仓德吉说,可语言问题成为她学医路上的最大障碍。

    仓德吉说,上中学时,她接受的大多是藏语教学,尽管学校开设有英语和汉语课程,但教学质量较低。到苏州上学后,老师都讲汉语。

    “因为我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所以学习比较吃力,各科都跟不上。”

    此外,学习英语对她来说也很困难,仓德吉一度非常焦虑。“语言问题让我很受打击”。

    该校药学院大一学生杨娅萍也有同感,她是来自云南省丽江市的纳西族人。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虽然学校抓得紧,但忽视听说读,英语总体来说很差。”杨娅萍说,“我以为学医就可以摆脱理科,结果还要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

    像仓德吉、杨娅萍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学校一直特别关注。

    该校医护学院副院长黄健说,部分中西部少数民族学生一开始确实存在汉语水平较低、学习跟不上的状况,学校会为他们安排专职辅导员,负责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各科任课教师会结合教学实际,就难点疑点对他们进行集中辅导。“要帮他们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学习兴趣,强化薄弱环节的学习”。

    在学校的帮助下,仓德吉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她慢慢找到了自信心。现在,除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仓德吉还会到图书馆和网络教室自学,语言水平提高了不少。

    去年,该校开设了少数民族英语补习班,包括仓德吉在内的4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都报名参加。在班上,他们接受英语听说读写的练习,补英语的“短板”。

    “我想找一份对口的工作”

    来自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田兰,在当医生的亲戚的建议下,很早就决定学医,医生这个职业在家乡很“吃香”,有地位,工作好找,收入也稳定。

    从小,家乡比较落后的医疗条件就让她决定要“走出去看看”。“医院治普通的常见病还行,可是治疑难杂症就比较困难。”田兰说,“医院虽然设有康复科,但没有专业医护人员,病人更多只在前期选择住院治疗,后期康复就回到家里。”

    可是,她来到学校接触康复专业后,却发现康复治疗技术的学习非常枯燥。

    后来,志愿服务经历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上大一时,她和同学一起去苏州的疗养院做义工,只能做些简单工作,比如陪老人聊聊天、打扫卫生。等上了大二,学校教了用中医手法按摩,田兰就在疗养院的老人身上“做试验”。看着老人们满足的样子,田兰心里甜滋滋的。

    这些实践经历让她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到了病患者的真实状况,也能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他们”。

    读完大二后,田兰为自己制订了职业发展规划。“我想找一份对口的工作,学以致用。”她打算今年5月先回贵阳实习,实习结束再参加专升本考试,提升学历。毕业后,田兰打算回家乡。“目前,康复产业在西方国家已经很成熟,但在国内仍属于新兴产业,中西部城市则在起步,发展空间大,我要为家乡多作贡献”。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崔伟表示,少数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人才的缺口较大,苏州地处沿海经济发展地区,可以发挥护理、中药、康复等方面专业特长,使这些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孩子能接受更系统和专业的训练,学有所成回到家乡发挥更大作用。他们还可以将现代医学、传统中医中药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医药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医药在健康、养生方面的作用。

通讯员 李攀 刘千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0日 06 版)

开往和田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号”
援疆教师的“引路人”
“我要为家乡多作贡献”
图片新闻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中青院班)2017年招生简介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