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你是“空巢青年”吗?你怎么看“空巢青年”?据说,目前有2000万青年过着“一个人的生活”,他们孤单、有压力、有苦闷,也有奋斗。面对诸多现实难题,“空巢青年”应该怎么办,社会又该给予他们怎样的理解与支持?
---------------------------------------------------
社会的压力往往不给“空巢青年”喘息的空间,每逢过年,都会上演逼婚的戏码,也总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空巢青年”——仿佛一个人生活,不是生理有毛病就是心理不健康。
临近毕业季,“空巢青年”这个词又火了起来。央广网也报道了一个“北漂”女孩的“空巢”生活——一个人看病、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不停地搬家,读罢难免伤感。根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5800万人在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39岁)已经达到2000万。可见,“空巢青年”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空巢青年”的出现,与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人在享受独立、自由生活的同时,也必须接受“空巢”这种现代文明的副产品。但是,一个人生活,完全没必要搞得自怨自艾,一副世界欠了我的模样。很多“空巢”者还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在笔者朋友圈里,也有不少“空巢”男女青年,其中一位给我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
除了努力工作,她的业余生活实在太精彩——读书、健身、滑雪、登山、露营、潜水,还动不动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的人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对这样的姑娘,看着就觉得心旷神怡,身边巴不得来一打。
相反,那些整天抱怨自己一个人有多惨的,大多在人群中并不受欢迎,朋友也不多,这样的“空巢青年”遇到幸福的几率,无疑会大打折扣。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曾明确指出,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访朋友或加入社会团体,他们更容易聚集或创建有生气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更准确地说,我们的社会已经转变成允许人们将自己才能最大化的社会。美国西北大学的劳拉·吉普妮斯教授曾指出,没有固定的伴侣关系释放了人们各自发挥的自由。如此看来,“空巢青年”其实比起有配偶者,有更大的空间与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当然,“空巢青年”也不会一直“空巢下去。就连比较开放自由的美国人,虽然对婚姻存在质疑,可未婚者中依然有超过90%的人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选择结婚。但是,社会的压力却往往不给“空巢青年”喘息的空间,每逢过年,都会上演逼婚的戏码,也总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空巢青年”——仿佛一个人生活,不是生理有毛病,就是心理不健康。
舆论还特别喜欢给“空巢女青年”贴标签。一过25岁,就称她们是“剩女”,就试图将他们集体“驱逐”进婚姻。所以,有时候“空巢青年”们的自怨自艾,除了个人内心“软弱”之外,也往往能找到社会根源。说白了,是诸多传统社会的观念与生活方式,让很多“空巢青年”自我加压,无法正视一个人的生活。
这是现实摆在诸多“空巢青年”面前的难题。无疑,对“空巢青年”而言,反击社会偏见,最好的办法是努力工作,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赚到足够的钱,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此外,还要有一颗强大而勇敢的心,多读书,补充自己的头脑;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绪就不会那么敏感。
老祖宗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不定讨论问题的时候就能用学识撩到妹,滑雪的时候偶遇帅哥。事实上,在“空巢”的这段时间,与其在埋怨中浪费自己的生命,不如以更加积极的状态生活,你或许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现实也可能会回报你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陈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