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宏观来看,职普严格的双轨制,已经影响到了现代人才的全面发展,导致了教育与人才结构的失衡。
----------------------------------------------
记者近日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根据2017年招生工作方案,从今年起,该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试点启动中职学校、优质高中联合办学。(《中国教育报》5月30日)
外界普遍将中职学校、优质高中联合办学的改革举措称之为普职融通。河南此番试点,主要是遴选一批有条件的中职学校与当地优质普通高中,联合举办综合高中试点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应该说,此举有利于打破目前的“一考定终身”现状,破除普高和中职的绝对界限,是目前的政策框架下,尊重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创举,促进了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育领域内的职普分离是各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普遍现象。在过去,职普分离曾有利于加速工业化时期的技能传承和理论总结沉淀。在工业化时期的英国,长期坚持教育系统严格实行着职普双轨制,这不仅阻碍了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二战”后英国国力逐渐被德、日等新兴工业国家超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宏观来看,职普严格的双轨制,已经影响现代人才的全面发展,导致教育与人才结构的失衡。
而在我国,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更需要切合当前实际,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首先,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和社会选人用人机制,在人们内心的深处植入“普职等值”的观念。
在常见观念里,人们之所以把普通教育看成是正规教育、精英教育,是改变个体命运、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必由之路,就在于普通教育在自我实现、社会认可、未来发展空间和机会上仍然优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如果要占有同等的一席之地,还需要政策在引导合理报考、就业、招聘等方面加以倾斜。而目前,不少地方都将中职放在普高之后的批次录取,本就无形中迎合着社会的歧视观念。
另一方面,除了体制机制的改弦更张,推进普职融通还应该成为一种被长期坚持的教育理念。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除了如河南一样,在中等教育阶段试行普职融通,在高等教育阶段,也该有相应的承接安排。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了突出社会问题,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显著,“有文化没技能”“有技能没文化”成了两个极端现象。这提示着我们,除了落实普职“双向互转流动”,实现学生的多元教育背景外,目前更为现实的,是在日常课堂实践中实现普职的知识与技能的联动对接,合理优化日常课程结构,本着对学子升学、就业、能力培养都负责的态度,根据社会需要和人才市场变化,完善我们的学校教育结构。
肖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