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一年有6个月昼短夜长,连狗都可能抑郁”的国度,丹麦人的幸福指数为什么位居榜首?全球畅销书《丹麦人为什么幸福》作者麦克·维金给出的答案是:Hygge就是让丹麦成为世界幸福之都的魔力秘方。
Hygge,这个比“小确幸”更洋气的丹麦语词汇,上个月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成为一个正式的英文词汇。你不会念也没关系,因为连丹麦人自己也觉得这个词很难发音,咱们姑且可以用中文拼音的习惯,将它念成“hū gě”。
麦克·维金(Meik Wiking)是丹麦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他觉得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研究什么能让人感到幸福。在书中,麦克·维金总结了一系列丹麦人营造Hygge氛围的小诀窍:比如要有温暖的光,吃甜品,要有温暖的毛毯、沙发靠垫和壁炉……
《丹麦人为什么幸福》的英文原著一出版,便登上了《纽约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畅销书榜单。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独家专访了麦克·维金,探讨了一系列有关幸福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以下简称“中青报”):你觉得《丹麦人为什么幸福》为什么在世界各国受到追捧?
麦克·维金(以下简称“维金”):这本书的流行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有关,很多人觉得我们变得更富有了,但没有变得更快乐,所以人们正在寻找新的幸福来源。人们正在向丹麦和其他北欧国家学习,因为这些国家在幸福指数排名上,确实有很好的表现。
中青报:现在不少年轻人严重依赖手机和社交媒体,这会影响幸福感吗?
维金:攀比对于幸福感是有负面影响的。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和你的邻居或你认识的人攀比财富、长相、事业,这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开心。我们需要记住的是,社交媒体不是真实的生活,那是被“编辑”过的生活。我们应该聚焦于能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而不是过多关注其他人拥有什么。
中青报:你在书中提到,丹麦的国家高福利制度可以帮助丹麦人避免极端不快乐的情况。那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Hygge会是一种奢求吗?
维金:Hygge不应该是昂贵的。它并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一种气氛、一种感受。它也不应该是奢侈的。在丹麦,如果我们进到一个太贵的餐厅,我们就会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去一个更加Hygge的地方?”
中青报:很多中国年轻人,特别是那些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中的年轻人,往往有一种焦虑感。
维金:在年轻一代中,我看到了很多类似的焦虑。最近我去了韩国,那里的年轻人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和竞争。北欧国家在减轻压力和焦虑的一个方法是,撕掉“贴在幸福上的价格标签”。也就是说,不管钱多还是钱少,人们都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要做到这点,需要对公共设施进行投资,比如,建设公园、自行车道,清理湖水,让人们在哥本哈根的内港就可以游泳。
中国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把空地改造成公园,打造社区花园或者其他可以让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空间,从而向人们展示,幸福并不是昂贵的东西。
中青报: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维金:我认为第一步就是开始谈论Hygge。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词来形容当我们感到舒适、安全、快乐时的感觉。
然后,开发一个“Hygge 工具箱”,在这个“工具箱”里装上能让你迅速感到Hygge的东西,可能是一块巧克力、一封来自爱人的信、一首特别的歌,或者一种棋盘游戏……
中青报:你书中给出的很多让人感到Hygge的秘诀,都是非常具有丹麦特色的。这些诀窍可以被复制到其他文化中吗?
维金:Hygge就是与我们所爱的人在一起,放松身心,享受简单的快乐——这些都是Hygge的关键要素。但是具体怎么做,可以因地制宜。我和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交谈过,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来践行Hygge。
Hygge可以被赋予很多定义,比如“创造亲密的艺术”“灵魂深处的舒适”或是“烛光伴热巧克力”……关键词是:团聚、放松、放纵、存在感和舒适。而Hygge的真正本质,是追求日常的幸福。比如,在1月寒冷多雨的一天里,当我们完成漫长的一天工作之后,回到家中,那可能是我们离Hygge最近的时刻了。
也许本杰明·富兰克林对此有最好的表述:“幸福更多地存在于每一天发生的小便利或小快乐之中,而不在于那种很少发生的巨大的幸运之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