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8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人超越他,但人们一定会记住他”

传奇博尔特悲情谢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14日   08 版)

    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世锦赛男子4x100米接力比赛中因伤未能完赛,就此结束职业生涯。 视觉中国/供图

    “我希望我最后比赛的标题用词是:不可战胜或不可阻挡。”伦敦田径世锦赛前,牙买加“闪电”博尔特“热心”地为记者出谋划策。但一周前,他职业生涯最后一场百米大战,标题关键词是“铜牌”、“不敌加特林”;而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这场被他提前一年就宣告的谢幕战,更意外地在历史上为他留下“受伤”、“摔倒”和“悲情”。

    北京时间8月6日凌晨,博尔特职业生涯的最后100米,顶着“最伟大短跑运动员”光环的牙买加人与缠斗多年的35岁老将加特林、以及21岁的美国大学生科尔曼,3个几乎同时压线的身影叠成一个谜:“博尔特能否用金牌收官自己的百米生涯?”可惜,9秒95的成绩让加特林首次在大赛上超越了自己,银牌属于年轻人科尔曼,博尔特拿到了自己在世锦赛上的第一枚铜牌。赛后,他慷慨地接受1个多小时的采访,谢幕的任务定在了今天凌晨的4×100米接力决赛上——博尔特在接力预赛时就选择出战,以确保牙买加队能够进入决赛。

    可被堆积起来的期待破碎得毫不费力。

    在比赛的最后一个直道上,中国队最后一棒张培萌瞥见跑在前面的博尔特“有个特别大的动作停了一下”,他迅速完成超越,并没看见“传奇”倒下的瞬间——跑出大约50米,博尔特突然露出痛苦表情,猛地放慢脚步,一个踉跄站稳后,用右腿支撑着向前蹦了几步,最终还是摔倒在跑道上,他向前翻滚了一周,趴在地上,眼见被自己战胜过的对手逐一“变小”,定格在约30米外的终点。

    英国选手正在欢庆“我们是世界冠军,世界冠军”,相隔不足一个赛道的博尔特躺在地上,喘着粗气,赛后放大照片才能捕捉到的湿润眼眶,让他像一头被伏击受伤的猎豹,纵有雄心,无力回天。

    轮椅迅速推到博尔特身边,但博尔特示意不需要轮椅,他咬着脖子上的金链子,在队友搀扶下挣扎起身,左腿的裤子退到大腿根,独自赤脚一瘸一拐走向了运动员通道,没留下只言片语,一个时代的“速度”符号与他以往闲庭信步般跑过终点露出的微笑,以及“弯弓射雕”的庆祝动作一起,安静地被历史吞没了。

    这是自从他2008年在鸟巢横空出世之后,从未有过的离场方式。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他和胜利携手时“爱搞怪”的样子——捶着胸冲过终点,披国旗满场飞奔,忘形庆祝时跑掉了鞋子,和观众自拍,还有看似开弓拉箭却源于舞蹈的庆祝动作……据ESPN统计,在博尔特的职业生涯里,他曾147次赢得了比赛冠军,其中,三届奥运会8枚金牌,六届田径世锦赛揽下11枚金牌、两枚银牌和1枚铜牌。在本届世锦赛前,近10年的大赛历史上,除去2011年大邱世锦赛的那次抢跑犯规,博尔特没有真正在赛道上被击败过。

    不败,让博尔特走上神坛,也走进了寒不甚寒的孤独。

    “没拿过冠军的人斗志最旺盛,而我到了最高的地方,却陷入找不到动力的困局。”BBC曾推出记录博尔特在北京田径世锦赛到里约奥运会期间的纪录片《我即闪电》。其间,他曾多次表达过对退役的渴望,“一开始跑步是为父母还债,后来想给他们买好的,然后想给自己买好的,争取一个稳定的未来。但现在我都有了,我还要证明什么?”回归正常生活状态,是博尔特在和自己对垒时,向放弃倾斜的借口。

    “他去哪儿都只能待在酒店和训练场,购物?旅游?好像和他无关。”博尔特的好友恩杰透露,这对喜欢热闹、有些懒散的博尔特而言,是种折磨。纪录片里有一段博尔特在酒店房间自拍的画面,他站在自动滑板车上不停转圈,跟着手机里牙买加的音乐投入地哼唱,却不在调上,“我睡不着,也不知道说什么,或许我不该唱歌,因为我五音不全,可我想让你们知道我无聊时都做什么。”

    早睡早起,对博尔特是难题。即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百米大战前夕,他也精力旺盛到需要教练米尔斯捶墙怒吼:“小子,该睡觉了,明天要比100米。”平日训练若早晨6点起床,他总会提出“睡到10点”的愿望。不爱训练和懒散的态度,加上脊柱侧弯的毛病,甚至短跑选手中少见的1.95米的身高,都曾让博尔特的父亲怀疑他能否成为职业运动员,博尔特只对父亲说了一句:“你不懂我在跑道上的感觉。”

    虽然,现实中的博尔特更像一个需要监督的孩子,但只要一个原因就能让他勇往直前“我讨厌跑在别人后面”。 在恩杰印象里,博尔特只是“不喜欢输掉比赛,天分让他不用太狠地训练就能获胜”。博尔特的跑步天分在12岁显露出来,当地一名牧师偶然间听到博尔特与另一个孩子争论谁跑得更快,于是决定让二人比试一场,“我会请赢的那个孩子吃一顿午饭。”豌豆和炸鸡成了博尔特那天的午餐,牧师告诉他:“如果你今天能赢,那么你一样也能赢过其他所有人。”

    博尔特或许天生就属于跑道。他至今记得参加2002年青少年世锦赛时的景象,当全场人呼喊他的名字时,16岁的博尔特紧张到穿错钉鞋,踩着起跑器浑身无力,“可枪一响我就全力冲刺了”,这种专注从当时瘦得像竹竿一样的少年身上一直保存至今,“我一比赛就特别专注,那时在同胞面前赢得世界大赛金牌就是开始,这次冠军成就了今天的我。”

    尽管满脑子想着放假,可一旦确定目标,博尔特就表现出听话的一面,“父亲告诉我要重视纪律。”因此,当米尔斯从博尔特那儿得到肯定答案后,契约就默默形成了。

    “这周末可不可以不碰酒?”

    “从现在开始。”

    “不,我没听到你的肯定。”

    “我说‘好的’,教练。”

    博尔特系在腰上的绳子,另一端拖着铁圈,疾跑出去,铁圈拖在地上发出叮叮的声音,他的小腿上常有被钉鞋划伤的痕迹,“没划到说明不够快,这是我战斗的疤痕。”

    当博尔特把自由镶嵌进自律的节奏里,成功随之而来——2008年,牙买加少年横空出世,9秒72重新定义了男子百米速度的极限;北京奥运会上,9秒69与19秒30让博尔特创造了100米与200米的世界纪录;一年后的柏林世锦赛,9秒58和19秒19正式宣告博尔特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赛场内,他一次次用数字刷新着人类在速度领域令人遐想的可能性;赛场外,他也因在公益领域表现出的坚持与慷慨,以及在商业领域受到的青睐,拥有大批拥趸。博尔特早已奠定了“英雄”形象,因此,面对告别时的两场失利,粉丝和舆论予以了31岁的博尔特最多的温柔和肯定。

    只是,对“一辈子都在为保持不败而努力”的博尔特而言,“传奇”除了是他人给的荣耀,自己的定义显然更能说服自己,“我一直努力,就是为了让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我获胜,我投入大量训练、勇气和专注,就是要提醒自己还有目标,如果不能守住胜利,那过去的努力就白费了。”去年里约奥运会百米实现三连冠后,博尔特曾表示,“这一页翻过去了,我终于可以吃垃圾食品,休息一下了。”退役的算盘他早已打好,但他没有在辉煌中谢幕,而是乐观地把句号留给了一年后的自己。只是在这对时间锱铢必较的赛道上,面对竞技体育的冷漠与残酷,这次的博尔特没有准备好。

    “博尔特只拿到第三名,但丝毫不影响他是‘传奇’。”对在百米赛道上与博尔特同场竞技的中国名将苏炳添来说,博尔特这次的成绩略微让人有些意外,“他可能训练上不够系统,(今年)只破了两次10秒,破十对他来说本来是很轻松的事。”

    博尔特的“吃力”,在百米半决赛时就有预兆,起跑时就比博尔特有优势的小将科尔曼既没等到“闪电”加速追击自己,还在冲过终点时未尽全力“放了3步”,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前副主任冯树勇在解说时表示,“对年轻人来说,每跑一枪都在涨经验,但对博尔特而言,每跑一枪都是消耗。”

    在博尔特“谢幕”后,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他左大腿痉挛了,但是现在输掉比赛的失望超过了一切的伤痛。”牙买加队医在赛后透露,“过去三个星期,他的训练情况其实并不好,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队友也表示,博尔特在赛后“不停地在向我们道歉”。

    道歉,并不是博尔特在比赛后擅长的表现。“在动荡的世界里,他总是面带笑容,让奔跑的9秒成为享受。”恩杰在纪录片中说到,而在更广泛的评论里,一个难以解释的共同现象是“无论哪儿的人,看见博尔特赢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也赢了。他踏上起跑线时,你会觉得你与他同在,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人超越他,但人们一定会记住他。”

    徒留背影,博尔特的对手只剩下自己。而上一次因没有目标要放弃时,他看到加特林在网上发布的视频,“我会战胜博尔特,把金牌当金项链戴到脖子上去逛街。”

    “什么?想赢我?加特林,有你的。”第二天一早5点半,博尔特主动开始了训练。

    本报北京8月13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8月14日 08 版

传奇博尔特悲情谢幕
体育小镇如何从概念到实体仍存疑
中国男篮在比赛起伏中快速成长
中超争冠之战愈演愈烈
世锦赛女子20公里竞走:杨家玉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