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王彤再一次来到三沙市永兴学校,借着跟新一批支教老师交接工作,他还带过来了一些物资。
永兴学校是祖国最南端的学校,2015年12月才开始正式招生,学校里的老师都是支教老师,王彤是第四批。
王彤清楚地记得自己从海南文昌的清澜港登船的日期,那天是2017年2月17日,家乡陕西还笼罩在寒冷中,海南的温度却超过了25摄氏度。晚上6点,看着船渐渐驶离,看着大海的颜色由蔚蓝变成深蓝,王彤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四句:
这是六点三十七分的大海,
温暖的夕阳暖暖下沉,
这是六点三十七分的大海,
熟悉的城市疾速后退……
1988年出生的王彤是个文艺青年,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都跟文学相关,海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在琼台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所以,王彤身边总是带着个日记本,有感触就记上一笔。
不过,文学的浪漫并没帮王彤缓解刚到永兴岛时的紧张,他从没教过这么小的孩子。
其实,学校里的孩子并不多。
永兴学校的孩子大都是随父母来到岛上的。30多个孩子中20多个上幼儿园,剩下8个是小学生。这8个中有5个上一年级,两个上二年级、1个上五年级。王彤的任务是教二年级和五年级的语文,以及整个小学部的美术。因为老师少,很多人都身兼数职,王彤除了教语文和美术,还是学校远程教学的对接人。所以,只要学校跟海口市的学校进行远程教学时,无论什么课一般都是王彤来上。
别看就这么几个孩子,也让王彤头疼了一阵子。这些孩子在来永兴岛之前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带着的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加上这些孩子上岛时间也不长,还处在适应期,有时候上着上着课,几个孩子就会跑到教室后面去,“学生少,所以教室就显得很宽敞,孩子们可以在后面滚成一团。”王彤说。
所以,每次上课,王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证孩子们能有一个良好的、正常的情绪。王彤用了大概一个月又是聊天、办公室正式谈话,又是奖励零食,各种方法使尽之后,终于,孩子们学会了遵守课堂规矩,终于,他们能正常教学了。
都说三沙苦,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三沙除了“碧海蓝天”,还是“碧海蓝天”。
在王彤的日记中他最常提到北京路和宣德路,其实,由于三沙的特殊性,王彤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只能在这两条路上,更别提有什么丰富的课余生活了。
所以,刚到三沙时,周末最不好熬。享受够了阳光、蓝天的王彤会感到寂寞,仿佛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但是很快,王彤的这种伤感就不见了,因为,“三沙很小,三沙人很少”。王彤很快就和岛上的人熟识起来。这种感觉让王彤觉得很特别、很美好。
“铺好宣纸,蘸好墨水,细细临摹起古人的花鸟鱼虫,伴随着不远处的阵阵涛声,时光总会过得很快。” 王彤捡起了许久没动的画笔。他不仅自己画、教学生画,他还在周末的时候把那些没有成家的年轻老师组织在一起画画,或者约上岛上熟悉的朋友,三五个人,去海边散步,捡捡贝壳,抓抓螃蟹……
在三沙支教的日子在王彤眼中变得像诗一般了。这时,岛上物资的缺乏、半天就能晒掉皮的阳光、时不时就会光顾的台风,所有这些都变成了“一个带给我们欢乐的宝库”。
再美好也会离开。
半年后,王彤的支教结束了。13个小时的海上颠簸就把王彤带回到海口,“我的生活回到了往常的热闹中。”
不过以前很少看电视的他现在经常会打开电视,然后调到三沙卫视,“电视上那个人以前经常在我们学校图书馆看书”“我在的时候北京路上还在做绿化,现在花圃里已经鲜花盛开了”……王彤会用心地寻找三沙这些小小的变化。
离开三沙那天,“三沙1号”刚刚起航,王彤就开始怀念,看着永兴岛越来越远,他翻开日记本写下:“碧波万顷,书声琅琅,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