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9月1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灾后玉树 白手起家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11日   09 版)

    见到嘎松扎西你一定会觉得他“是条汉子”,健壮的身体加上高原人才特有的“高原红”,让人一见到他就觉得有安全感。

    嘎松扎西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2006年被州教育局统招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小任教,现在是这所学校的校长。

    麻秀村小地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坐落在高原“腹地”的学校。嘎松扎西刚来时,这所学校还是一所民办校,校舍是村民们自己兴建的,由于缺少建房经验,房子建在了湿地上,墙体受潮就会不断下沉,教室与教室之间的隔墙慢慢地裂开了大缝。后来,教育部门筹集资金重新选址给麻秀村小盖了几间瓦房。但是好景不长,2010年玉树地震,刚建好不久的新校舍出现了裂缝,变成了危房。

    这时候,嘎松扎西刚刚当上一年麻秀村小的校长。虽然国家非常重视灾后重建,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于是,责任和重担便压在了这个年轻校长的肩上。除了重修校舍这样的“大动作”,学校日常工作中还有很多具体的细节要重新打理。每次回县城,嘎松扎西总会“东张西望”,看见任何东西嘎松扎西都会忍不住会想一想学校是否需要,只要能用上,哪怕是一颗螺丝钉他也会带回来。

    为了既要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还要在过渡时期坚持办学,嘎松扎西最着急的事儿就是师资。

    “每年都会有全州招聘的教师,有些人知道是要来我们学校,连县城的门都不进,直接就放弃这个机会了。”嘎松校长说,从麻秀村小到县城要半天,再到州上还要4个小时,一路坑坑洼洼,还要蹚三条河,车子经常坏。虽然一直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出入不方便仍然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

    实在缺老师了,嘎松扎西就只能在本地找代课老师。

    “我们不需要学历太高的人。”嘎松扎西说,“在牧区当老师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即使是硕士生,如果没有责任心,在这里也不会是个好老师。”

    知道嘎松校长的人都会给你讲一个他翻山头追学生的故事。

    嘎松扎西刚到麻秀村小的时候,那些在高山下、牧场上跟着牛羊长大的孩子才不愿意被圈到教室里,也不愿读书,有些孩子即使来上学了也会偷偷地从学校逃跑。

    憨厚的高原汉子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就是觉得“娃娃们得上学”。

    所以,孩子跑了,嘎松扎西就去追。

    有一次嘎松扎西又发现一个学生从学校“逃跑”,他便一路追一路喊,直到翻了几个山头,才终于追到学生,师生二人当时都累瘫在草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谁也说不出话来,最终,这名学生跟着嘎松扎西回到了学校。

    嘎松扎西记忆中这种满山遍野地追学生的场景“至少得有七八次”,最后一次大概是2011年。

    那次地震后麻秀村小变成了公办校,全新的校舍已经投入使用了,食堂里也有了“家里吃不到的那么好吃的面片了”,孩子们没有再“逃跑”的了。现在,不论是放假后的开学,还是老师出去开会回来,每次嘎松扎西和老师们回到学校,135个孩子就会一个个地和老师贴脸。“这是藏区的礼仪,是针对亲朋好友的。藏区的孩子朴实,不会把‘爱老师’放在口头上,但是,他们会用行动表示。”嘎松扎西说。

    嘎松扎西习惯在床头放着笔和本子。“每天晚上临睡前想的都是学校的事,想到什么就记下来。”嘎松扎西说,这样第二天就可以及时去解决。嘎松扎西已经当了9年的校长,很多困难都一步步挺过来了,“我都不相信我能坚持这么久”。

    实在太累了,嘎松扎西就上讲台。“我非常怀念那些每天只上课的日子,简单、快乐。身心最干净。”嘎松扎西说,学校里如果老师请假了要他代课,嘎松扎西总是答应得非常爽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9月11日 09 版)

教师节,致敬扎根泥土的不抛弃不放弃
祖国最南端学校 诗一般的支教
用生命耕耘在高处
灾后玉树 白手起家
在底层望闻问切解心结
亲历中国华文教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