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生回国。同时,近年来,海归创业创新数量明显提升。在“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扶持下,海归群体成为创业生力军。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认为海归回国创业更具优势。海归青睐的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60.0%)、电子通信(51.5%)和创新科技(48.8%)。56.7%的受访者希望发挥创新基地和创业平台作用,以帮助海归创业。
受访者中,26.2%是海归。在出国留学时间段上,大学(69.7%)最多,其他依次为:研究生(27.4%),高中(23.7%),博士(7.4%),初中(5.1%)和小学(1.6%)。
79.6%受访海归表示身边海归创业或打算创业的多
“2012年,各种App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很多大学生创业都是从互联网入手的,我也不例外。”80后徐波(化名)5年前从英国留学回来,有感于年轻人交友互联网化的现状,他创办了一个面向高校学生的线上相亲App。
“我个人比较看好IT、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形势。这两个领域目前在国内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仅机会多,发展潜力也巨大。”90后闫翰翰目前在美国纽约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是电气自动化,他正在考虑是否以后回国创业。
民调显示,47.3%的受访者身边海归群体创业或打算创业的多。在受访海归群体中,这一比例则高达79.6%。互联网(60.0%)、电子通信(51.5%)和创新科技(48.8%)是海归青睐的创业领域。其他还有:金融(31.95)、服务业(20.6%)、教育(14.9%)、健体或保健(14.2%),医疗(12.4%)和培训(11.6%)等。
“目前,在各地留学人员创业园中有超过5万名留学人员在创业和工作,在园企业超过2.2万家,累计孵化企业超过4万家,培育上市企业超过100家。”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郎靖介绍,得益于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对海外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扶持政策、社会氛围、融资环境和人才素质等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宏观环境正在形成,也由此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浪潮。而海归作为创业大军中综合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
具有国际视角和前瞻视野被认为是海归创业最大优势
在国外读了两年IT,使徐波不仅具备了较好的编程基础,而且对海外互联网和手机软件发展也有了了解。“当时国内相亲交友网站多,但App不多,针对高校学生的就更少,我们就把目标人群锁定在高校学生了”。
郎靖介绍,党和国家要求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多项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政策,设立了国家“千人计划”和百余项地方海外人才引进计划,搭建了以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主体的创业孵化载体,以及各类如“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广州留交会、大连海创周、中国海归创业大赛等交流、对接的活动平台,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优良的海归创业生态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71.0%的受访海归表示身边的海归创业时,享受到了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优惠政策。
“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专业背景、国外企业或科研机构工作经历和国际化视野等,使得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时在技术、资金、市场扩展以及创新理念方面具备着良好的基础。”郎靖说。
与国内创业者相比,83.1%的受访者认为海归更具优势,其中18.7%的受访者认为优势明显。谈到具体优势,57.9%的受访者认为海归创业者具有国际视角和前瞻视野,49.2%的受访者认为是“一带一路”等政策支持,46.2%的受访者认为是语言沟通优势。其他依次是:通晓国内外行业形势(45.4%)、文化背景更丰富(36.5%)、拥有更广泛的人脉(25.0%)等。
有优势的同时也会有劣势。闫翰翰认为,海归群体长期在国外读书生活,“不了解国内形势,也不懂国内市场运营的一些规律”。
徐波经历了很多创业者都经历过的起起伏伏,“后来陌陌、探探的火爆,分流了部分客户。维持了两年多,这款App也就逐渐落寞了”。他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起初只想“玩一玩”,缺乏长远规划;二是对国内市场了解不够;三是创业团队里都是学生,从未有过经营经验,“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海归群体回国创业的劣势有哪些?对国内市场缺乏了解(56.1%)、缺乏运营经验(45.9%)以及融资和资金支撑困难(40.2%)被认为是主要劣势。其他还有:海归创业服务和平台支持不到位(29.0%)、经营运行成本高(25.3%)和相关政策缺乏具体细节(22.0%)等。
郎靖分析,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除了在行业关系和融资渠道上比较欠缺,往往还会因执着于技术创新而忽略了市场化应用,或对自身技术实力、经营理念等过于自信,对市场过于乐观,进而容易陷入技术难以产业化、产品不符国内市场需求以及经营管理混乱等困境。“同时,国际化团队要想在国内做好,仍要依靠本土团队,所以在团队组建及用人方面还要花更多心思”。
帮助海归创业,56.7%受访者希望发挥创新基地和创业平台作用
闫翰翰认为,海归创业者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的扶持政策,同时也需要市场概念指导等服务。“大部分的创业者都没有经验,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
徐波表示,除了信息对等还要着力打造创新基地和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市场形势分析、政策普及以及参考建议等。“畅通融资渠道,让更多好的创业项目落地”。
郎靖认为,虽然国内当前创业环境日趋优越,对回国创业者也有很多政策支持,但海归创业项目要想实现软着陆,还要靠自身实力,不能过分依赖政策。另外,也要了解国内环境,善于利用平台和载体。“海外留学人员可回国参加各类创业活动,不仅能获取创业信息,还能与创业园、服务机构等进行技术、产品的实际对接和落地,使创业更有保障”。
郎靖还表示,在海归创业环境的营造方面,各地还应加强政策的制定与落实,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尤其是加强人才吸引和精准服务、政策金融的普惠,以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调查发现,56.7%的受访者希望发挥创新基地和创业平台作用,55.2%的受访者希望减少不必要的创业审核程序,47.9%的受访者希望为海归创业者提供市场概念指导等服务和支持,43.2%的受访者希望设置海归融资特供渠道,30.0%的受访者期待政府相关政策的配套到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伍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