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被誉为“隐形冠军之父”的赫尔曼·西蒙教授,在中德“隐形冠军”峰会上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成为“隐形冠军”企业的“秘诀”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始终致力于产品品质和客户体验度的提升。
“中国隐形冠军”应专注于细分产品领域创新
上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西蒙教授研究证明,对此贡献最大的不是“西门子”之类的大企业,而是大量分散在各自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成为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它们中有的占据了超过90%的全球市场份额,技术遥遥领先于同行,却又隐身于大众视野之外。
西蒙教授提出了“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的概念。他说,“隐形冠军”必须在某一细分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是世界前三名,或者至少是某大洲第一名;年销售额一般不超过50亿美元;企业公众知名度不高,产品一般是某个消费品的部件或原料。
据介绍,目前德国拥有13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在西蒙看来,“隐形冠军”企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大量“隐形冠军”企业是一个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原动力所在,它们能够引导大量企业进行创新性发展;同时,“隐形冠军”企业专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能够引导整个产业链更趋完善。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中小企业主动转型,像德国一样,涌现出一大批细分市场、细分行业的“领跑者”。西蒙教授说,中国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发展可以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中学到很多,“要学会专注自己的行业,不要被外界的短期利益吸引,分心去做其他投资。”
德国驻上海领事馆副总领事施巴尔女士(Claudia Spahl)说,很多德国企业在普通民众中名不见经传,但却是业界翘楚。德国以拥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为荣。在长三角,德资企业有5000多家,其中超过一半是“隐形冠军”企业。中国也有数十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方中小企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中国也应该努力打造自己的“隐形冠军”企业。
商务部投资事务促进局局长刘殿勋说,随着中德两国经济合作和交往的逐渐深入,我们看到,“隐形冠军”企业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当前我们已经到了提质增效、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发展,始终是中国制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努力方向。”刘殿勋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积极培育出一批小而强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领域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价值培育。
政府部门该扮演何种角色
苏州市政府副市长吴庆文说,苏州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培育本地的“隐形冠军”企业,也就是所谓的“专、精、特、新”企业该类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家,涉及精密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中在行业中处于领跑地位的近200家。它们创造了全市20%的工业增加值,提供了30%的就业岗位。
在“隐形冠军”培育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扮演何种角色?
“首先是政府办事流程的简化。”他坦言,这一点德国甚至要向中国学习,中国的办事手续比德国简单。另外很重要的是保护知识产权。
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不断创新。为鼓励创新,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盗版。与此同时,企业要不断创新或保住自己的成果不被他人轻易盗取,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据统计,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为2.7%,远低于德国7.3%的平均水平。公司的投入换来员工的忠诚,员工的忠诚保证了不断的创新,并且创新成果不易随员工离开而流失。“这些经验是中德两国企业都应该认真汲取的。”
本土企业如何跻身世界一流
中德“隐形冠军”峰会日前在江苏太仓召开,这也是西蒙教授第一次来太仓,看到太仓德企名录时发现,很多德企属于世界一流的“隐形冠军”。他十分惊讶,“太仓式精致+德国式严谨”缔造了奇迹。
苏州现有实际运营的德企超过550家,超过一半落户在太仓。其中,近40家是所属行业的全球“隐形冠军”。这些企业不仅带来就业、税收等显性效益,更在发展模式、经营理念上深刻影响了太仓本地企业。
多年来,太仓本土企业“近水楼台”借鉴德企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目前,太仓有300多家本土企业与德企开展产业配套、技术转移、共同研发、人才资本等多种形式合作,形成了“太仓式精致”与“德国式严谨”相交融的制造业发展理念和中德产业联动发展局面,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德科技创新合作集聚区。
据了解,为服务企业人才需求,从2001年开始,太仓在全国率先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多年来,逐渐构建了“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育出近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今年9月,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本科项目正式开班。
西蒙教授建议,除了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中德间的人才交流。有很多德国学生会来中国、太仓寻找发展机会,太仓的年轻人也可以多去德国实习锻炼,学习语言,开拓视野,培养世界格局。
“太仓将进一步受益于德企的聚集效应。”西蒙教授介绍,工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型企业的支持。当一家本土企业和另一家世界一流企业合作时,本土企业自身水平会得到提升甚至可以跻身世界一流。“对本土企业来说,这也是展开国际版图、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