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演员头戴一种大而圆又有流苏的帽子,舞蹈时随着粗犷豪放的舞姿不停地摇摆,加上身上佩带的长腰刀、马鞭、装在小刀鞘内的小刀和筷子等,越发显示出剽悍而勇敢的性格。与之对应,女演员的扮相则柔美了许多,她们穿着藏族女性的传统服装,身上佩戴各种藏族配饰,手持哈达,边歌边舞……
近日播出的第5期央视综艺节目《我要上春晚》里,来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的藏族非遗歌舞表演《协格尔甲谐》,以一种原生态的美感征服了现场的观众和专业评审,获得了元旦过后《直通春晚》现场的直通卡,将和其他晋级选手一起进行新一轮的技艺角逐,完成向2018年央视春节晚会的最后冲刺。
为了参加《我要上春晚》,54人组成的演出团队从日喀则出发前往北京。此次赴京演出《协格尔甲谐》的50名演员里,除了定日县珠穆朗玛民间艺术团的17名专业演员,还包括33名全县选拔出来的舞蹈爱好者、“协格尔甲谐”传承人、基层文化站职工,在舞蹈编导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专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排练。
“甲谐”的汉语意思是“隆重的歌舞表演”,作为藏族的一种民族传统歌舞,“协格尔甲谐”历史悠久,表演形式多样,是定日群众在各种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传统节目之一。千百年来,经过口耳相传、代代相承,无论从服饰还是从唱腔,“协格尔甲谐”始终保持着原生态歌舞严谨的结构,跳法众多,表演时间可长可短,以蓝天为帷幕、以大地为舞台,充满了独特的高原文化魅力。
“这次《我要上春晚》里的《协格尔甲谐》经过一些改编,但基本上70%还是原生态的。”编导朗杰说,舞蹈本来是要跳7天7夜以上,有23种跳法,他们这次将最精彩的部分浓缩成6分钟,动作上要求整齐划一。传统的“协格尔甲谐”表演,演员要身着民族服装,主要由“森森”帽、上衣、腰裙、宽裤、皮质长靴及其他配饰组成。
定日县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10月当地就入冬。珠穆朗玛民间艺术团团长加参记得,去年10月初开始排练时,大多数是阴天和大风天气,“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场地,排练地点是定日县的一个广场。晴天时太阳照射,地面大理石反光特别刺眼,阴天时,天气严寒,刮的风刺骨。但排练每天都进行,每天在广场排练的时间平均8小时”。
《协格尔甲谐》里的藏族演员,年纪最小的16岁,年纪最大的已过60岁。作为一种藏族民间舞蹈,“协格尔甲谐”今年被纳入自治区级非遗文化名录当中,66岁的旺堆因为三代家传成为市级“协格尔甲谐”传承人。每天排练他都早早来到广场,排练时又当演员又当老师。“虽然舞蹈是当地的民间舞蹈,但为了更加适合《我要上春晚》舞台,一些舞蹈动作要按照舞台艺术要求改编。以前他们跳完全是自娱自乐,舞蹈的扭动动作幅度不会那么大,这次要按标准动作来,有了高度和幅度要求。”加参说。
2017年第四季度,备受关注的《我要上春晚》在央视综艺频道再次启动,在经过12期的角逐后,优秀选手将在《直通春晚》现场进行最终较量,争夺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机会,因此《我要上春晚》在给大家提供平台的同时,也继续承担为央视春晚甄选节目的任务。春晚中少不了少数民族元素,在《我要上春晚》已经播出的8期节目中,有歌舞、杂技、魔术、相声、小品等多个类别,其中少数民族元素让人眼前一亮。
第3期节目里,10岁的吉他高手谢豪用电吉他弹奏了一曲《新赛马》,融入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歌词,把游牧民族的草原美景和现代感十足的电吉他相结合;而第6期被誉为“藏族歌王”的四郎贡布则把藏语童声融入流行歌曲《木兰星》,伴奏采用本民族的乐器,流行与传统相碰撞,有番别样的美;第2期曹芙嘉、金美儿、呼斯楞和扎西顿珠联手表演的《相亲相爱》,回族、朝鲜族、蒙古族和藏族青年歌手一起演唱,展现了不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风貌。
在第10期节目中,青年古筝演奏家程皓如将汇集各乐器领域内的专业伙伴,带来的器乐演奏《天山的花儿》糅合古筝、吉他、钢琴、新疆手鼓、热瓦普、艾捷克等乐器,并将大众熟悉的曲子加以混编,最终呈现出一场缤纷器乐表演。说起这次乐器大集结,程皓如表示:“我主要是想让大家看到古筝有非常大的包容性,无论是西洋乐器还是少数民族乐器,都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第5期的《阿里郎》、乌英嘎的《牧歌》,都是传唱多年的经典民族作品,《阿里郎》的前奏响起,很多观众都跟着舞动起来;而《牧歌》则是用极具代表性的长调唱法,吸引了很多观众。
“我是听着父辈们唱的《牧歌》长大的,虽然在《我要上春晚》的舞台上有灯光、观众、评委,但我完全当成在草原上放歌。”蒙古族青年歌手乌英嘎说,长调没有固定的节奏性,歌手都是用演唱时的情感自己设定节奏,所以每个人唱都不一样,“这次是第一次尝试蒙古长调在特定节奏下唱,而且尝试升了一个高度,以更好反映草原的歌声辽阔和高亢。作为一个传承者,在我能力范围内传播蒙古族音乐,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和《协格尔甲谐》一样取得《直通春晚》资格的,还有多民族乐团哈萨日组合演唱的达斡尔民歌《忠实的心想念你》。来自呼伦贝尔的哈萨日组合成立于2010年,他们的乐器有马头琴、蒙古三弦、羊皮鼓、口弦琴等,并加入了呼麦等蒙古族演唱元素。
“这个节目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老百姓是不是真的喜欢,是不是真的愿意在春晚舞台上看到这样的节目。”作为一位曾4次参与执导春晚的导演,夏雨表示,面对当下多元的文化诉求,他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要将好节目吸纳进来,还要把现场观众的反应传达给春晚剧组,因为这代表了大众的心声,“我们选节目的初衷就是,只要是观众喜欢的,我们都不排斥”。
《我要上春晚》作为央视春晚甄选节目的平台,2010年开播以来,不仅给各类专业演员、歌手,也给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登上春晚舞台的机会,为春晚输出了不少优秀的少数民族节目。
“《协格尔甲谐》反映的是藏族人民对丰收的喜悦,对生活的热忱,对自然的崇敬。这种节目是接地气的,是有文化性和感染力的,我觉得这种节目可以来到这个平台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文化选择也越来越多元,而在夏雨看来,作为中国人,“年”能代表更深层次的文化情愫,而不仅是一个符号或某种形式。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吴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