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严肃点,人生不如戏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1月17日   10 版)

    2017年如果选年度词汇的话,我会选“戏精”。家长群里的戏精、办签证时的戏精、舞台上“戏精的诞生”,真是“该配合你的演出我视而不见,在逼一个最爱你的人即兴表演。”

    就像有人看完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在影院痛哭到不能自已,悲痛就快要压垮前排椅背,泪水溢满锁骨窝,泛滥了影院深红色的地毯。

    自我沉浸也就算了,看完还要纷纷把前任从黑名单里放出来,思前想后在深夜发出一句“你过得好吗?”大晚上的,不好好睡觉,这不是扰乱公序良俗吗?

    可有些人就是不行,强行给自己加戏,走到哪儿都是舞台,没有电视剧脚本,就不知道该咋生活。

    电视剧里主角把辞职信甩在上司脸上,他工作遇到不舒心也裸辞,忘了每月8000元的房贷;电视剧里情侣吵架要自杀,她闹分手了也上吊,还以为踢完凳子就刚好有个他赶到。

    说到谈恋爱,广大男女情窦初开第一参考,莫过于琼瑶阿姨的电视剧。除了贡献吵架常用语“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以外,还有“你只不过是失去一条腿,而紫菱呢,她失去了整个爱情”这样惊世骇俗的三观。

    她作品里的女主角们,可以阶段性地被打倒,可以有所失去,但肉身一定要光芒万丈,要登上成功的巅峰再来缅怀失去的爱情。

    琼瑶阿姨自己也是戏如人生的理论实践者。据说,她每天都要问90岁的丈夫平鑫涛三个问题,“你好不好,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爱不爱我?”但人家已是失智的重病人,无法给她想要的答案,还管她叫“妈”,琼瑶受不了了:“我的心一沉,在心里大叫:‘鑫涛!不可以!我还没准备好,你不许忘掉我!如果你忘掉了我,我立刻哭死去!’”

    我能理解,搞文学创作的人,很多天性“抓马”。人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逻辑自洽,那别人也没什么可指摘的。但作为普通人,被电视剧教唆,是不是显得有点蠢了?

    人家说,傻白甜的少女总是幻想自己就是那个多愁善感的灰姑娘,认为总有个白马王子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等着自己,梦想着自己寻寻觅觅,拒绝生活中的男二男三,最后会与男主角一见钟情,爱得死去活来颇多坎坷波折。

    长大后,发现生活中哪儿来那么多男二男三,已经到了大女当婚的阶段,哪儿有那么多的纠结和互相折腾。真正虐你千百遍的是生活,真正让你忧虑的是买什么房子,换什么工作,朋友圈如何维系,老人如何安排,孩子上什么幼儿园,上什么小学和初中,如何教育。夫妻之间像互相咬合的齿轮一样,越来越熟悉地配合着运转家庭内外的关系。哪有那么多要死要活肝脑涂地?

    通常情况下,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实践——一是亲身体验的实践,二是已经转化为书本知识的他人实践。后者是非虚构性的,但总有人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当作人生坐标,衡量自己过得好不好。遇到问题,也习惯从影视剧说找答案。当把太多情绪投入剧情,会消解很多严肃讨论的空间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有人在微博上说,他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当讨论某种社会问题或者现实问题的时候,会有很多人用电影、电视剧剧情或者娱乐秀内容作为支持观点的论据。也就是说,他们把剧情当做事实来使用,无法区分剧情和事实之间的区别。

    《红楼梦》里宝钗有句劝林黛玉的话:“看了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好了。”

    琼瑶就是个特别笃定的人,她曾说:“回顾我的一生,我的所作所为,有对有错。我的遭遇和经历,有的是天意,有的是人为,不管怎样,都充满了戏剧化,使我至今深信, ‘人生如戏’。”

    但有位“浑身是戏的人”唱得好:“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递进的情绪请省略,你又不是个演员,别设计那些情节。”

    难道,拿《三国演义》还真能治国吗?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1月17日 10 版)

寒门博士之死
“现金贷”吞钱又吞命
严肃点,人生不如戏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