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小小绣花针牵动三千家庭致富梦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3月16日   04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最近,36岁的绣娘莫元花有了很多 “人生第一次的幸福时刻”: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现场聆听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对那么多媒体讲述鲁垛的故事……

    平时,这个来自江苏省宝应县鲁垛镇的绣娘,只是拿着一枚小小的绣花针,讲着自己的奋斗故事。“两秒三针手不停,千针万线织锦绣。”

    但很少有人想到,17年来,她的这枚绣花针,带着全镇3000多名姐妹走上脱贫致富路。

    对莫元花来说,父亲莫学春的“奋斗故事”对她影响很大。“当年,父亲从常州带回的千根丝、万根线,不仅孕育出水乡妇女创业致富的五彩线、幸福线,也融入我的青春线和奋斗线。”

    上世纪80年代,水网密布、湖荡交织的鲁垛镇,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这里的乡亲以荷藕为邻,靠捕鱼为生。莫学春从部队退伍后来到常州乱针绣研究所学习。1989年,他带着10个女工,开办了鲁垛镇第一家乱针绣小作坊。创业初期,没有资金,没有品牌,没有订单,老莫硬是靠着不服输的劲儿闯出一片天。

    2001年,莫元花从连云港外事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绣娘。那段日子,她白天在工厂学习乱针绣,晚上回去还要画画。“达不到父亲的高标准,很多次想要放弃。”

    直到2002年,莫元花历时两年、用1800万针绣出来的《蒙娜丽莎》完成。看着画面上蒙娜丽莎露出的微笑,莫元花内心涌起一阵“刻骨铭心的幸福感”。

    2006年,莫元花成功招收了第一名“徒弟”——一位15岁下肢残疾的姑娘。

    “渐渐上了正轨”的小徒弟没让莫元花失望。2010年,她在扬州的技能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现在,这个徒弟也成为莫元花的“得力干将”,一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同时,当地很多中年妇女外出打工的现实情况也触动着她:一年收入还不到5万元,但“牺牲很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照顾不到”。

    为带动更多农村妇女脱贫致富,莫元花与宝应县职教集团联合开办乱针绣职业技能中专班,多次邀请苏州、常州等地的刺绣大师来传授技艺。

    跟着莫元花学技能的人越来越多。“姐妹们在家刺绣,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照顾家庭,我们村几乎没有留守儿童。”莫元花心里乐开了花。

    如今,莫元花培训出来的绣娘有3000多人。乱针绣产业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宝应还被评为“中国乱针绣之乡”。三千绣娘闻名全国,产品远销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值达3亿元。

    近年来,莫元花创绣的作品频频获奖,并亮相国际舞台:绣品《归程》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作为礼物赠送给香港;《奥运会水上场馆图》被赠送给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2015年,作品《丝路》捧回国家级“百花杯”奖,那是8位绣娘历时6个月绣出来的。

    不过,莫元花也开始困惑,从2010年起,她接受的订单有一部分是私人定制,都是依照客户提供的照片进行设计,“全部靠模仿,艺术价值还远远不够,作品的附加值太低了”。如何把乱针绣变成艺术品,成为莫元花一直思考的问题。

    如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莫元花建议政府出台“锦绣计划”,提供更多国际化的交流学习机会和平台,让鲁垛绣娘们“走出去”,让更多作品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16日 04 版

网络理政的成都“答卷”
朱永新《见证十年》:一部民间两会史 代表委员教科书
委员热议机构改革:符合外交需要 体现大国胸怀
小小绣花针牵动三千家庭致富梦
两会离校园并不遥远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