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江苏省昆山市(苏州市辖)石牌中心小学校园里就传出一声声“柳梦梅、杜丽娘”稚嫩的水磨腔,这是小票友们在学习昆曲。
石牌中心小学昆曲社团有80多名小票友,他们的师傅是昆曲名角——苏州昆剧院副院长俞玖林。石牌中心小学是昆曲艺术特色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招生,周末、暑期开展昆曲教学。近年来,已经多次在全国戏剧艺术比赛中获奖。
在昆山,像这样有昆曲社团的小学有11所,曾经阳春白雪的昆曲已经成了昆山青少年中最流行的文化。
昆曲是昆山的文化符号,青年是城市的人文坐标。近3年来,团昆山市委努力用青春力量助推昆山文化建设、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尤其聚焦昆山昆曲这一最具有辨识度和美誉度的文化符号。
从2016年开始,团昆山市委联合市文明办、文广新局、昆山当代昆剧院举办青少年昆曲夏令营。
昆山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周驾介绍说:“每次报名有三四百人,只能择优录取。家长要先给孩子录一段小视频,老师觉得可以初步录取,再进行一轮面试,正式录取。”
“昆芽儿成长季”“昆芽儿寻梦记”连续两届夏令营共有100名青少年选拔入营。孩子们从昆曲基本功学起,学习发声拍曲、身段训练、戏曲赏析。
夏雯是一名英语老师,之前她对昆曲并不了解。“戏词太文雅,作为本地人居然听不懂真的很惭愧”。
在参加了几次昆曲活动后,她报名做昆曲志愿者,协助老师指导小票友们化妆、服饰搭配,做一些幕后工作。
2016年,昆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昆山当代昆剧院,成立昆山首支青年昆曲志愿服务队,用志愿服务把600年昆曲和新时代青年连接起来,用青年力量传承优秀文化,让传统文化浸润当代青年。
两年来,青年昆曲志愿服务队为台湾大学生昆曲体验活动、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青少年昆曲沙龙等昆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近50次。
“昆曲姓昆,根在昆山,弘扬昆曲文化是对一个城市精神和城市人文的滋养。”团昆山市委书记李猛对昆曲推崇备至。
为了请到昆曲大师为青年们作一堂讲座,李猛买来《大美昆曲》等书籍苦读了3个月,学习昆曲基本知识。
他亲自到上海请昆曲大师张军来讲课。
“你们想让我讲什么呢?”
“题目就叫’说·唱的昆曲’吧!”
“昆曲不是说的,这要让行家们笑话的。”
“说唱中间有个点,说昆曲怎么唱,唱出你说的昆曲。”
一番交流,张军被李猛的诚意所打动,当即答应。
在昆山保利大剧院里,来自社会各界的昆曲爱好者上千人听了张军的昆曲公开课。张军还专门带了七八个演员,在讲座后登台演出了一场《春江花月夜》。
讲座后,观众们纷纷发朋友圈,“第一次静心做了回昆曲王子的粉丝。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触动我心”、“天籁般的昆曲让我秒变粉丝”……
3年来,团昆山市委精心打造“青春公开课”品牌,让青年抢着来、挤着坐、听得进、记得住,成为昆山的一道文化盛宴,每次发布开课消息,门票秒抢一空。
为更好地促进昆曲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推进青少年昆曲文化普及,让传统文化焕发青春活力,今年,“青春公开课”携手俞玖林工作室,启动“大美昆曲”城市人文系列讲座,邀请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等昆曲名家现身讲座,开办青年昆曲雅集、昆曲沙龙等活动。
为让更多人了解昆曲,把昆曲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去年,团昆山市委举办以“大美昆曲”为主题的首届海峡两岸(昆山)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去年5月,大赛在台北正式启动后,在两岸火热推进。大赛紧扣城市旅游、大众消费,致力于发现“接地气、有创新、买得起、带得走”的系列文创产品,打造有青春印记的文创“百宝箱”。
团市委书记李猛带队,到国内17所高校去推广文创大赛,宣讲传播昆曲文化。
台湾青年蔡曜乾是昆曲铁杆粉丝,他带队到台湾4所高校传播昆曲文化,发动台湾大学生参加文创大赛。去年大赛收到704件作品,其中有413件来自台湾。
最后,本届大赛中,《昆曲脸谱尺》《“八音迭奏”餐具》《其名为昆》《昆曲脸谱酱料盘》等作品获奖,还设计出了昆山山、昆青青两个卡通人物。
中共昆山市委书记、市长杜小刚认为,文化正成为百姓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昆山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传承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城市内涵相结合,提炼出城市精神,促进文化融合,并以此为抓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