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黄超:做一碗“有乡愁”的桂林米粉

实习生 毛志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7月24日   10 版)

    黄超的朋友圈最近越来越“讨厌”,一到半夜就会发撒着红辣椒青葱香菜的马肉米粉的照片。

    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躲在家里最小的一个房间,烫粉拍照上传朋友圈后等着微信提示未读消息的红点密密麻麻地跳出来。有人给他点赞,有人问他哪里可以买。没过一会儿,淘宝就开始提示有人下单成功,黄超化身客服在淘宝上回复朋友的留言,一碗米粉一吃就吃到了凌晨两三点。

    这是黄超第二次创业,那种冲动起因缘于一场话剧。

    2017年5月,由广西师范大学一个话剧社编排出演的话剧《花桥荣记》首映,黄超受邀前去观看,四五十年代战乱时期,一群桂林人避战台湾,每天到一家名叫“花桥荣记”的米粉店吃粉,借以慰藉思乡的情绪。

    黄超是桂林本地人,大学毕业就回到了桂林,虽然没怎么离开过家乡,但是话剧的表演却给他触动很大,他想起自己的三哥,常年在北京打拼,只要有时间,就坐地铁从海淀区到通州区找一家“觉得还不错的”桂林米粉店,三哥告诉黄超,自己吃到了米粉,就会不那么想家了。看着话剧里这些熟悉的乡情,黄超觉得如果能把原汁原味的桂林米粉用方便包装的技术重新设计,让在外地的桂林人能吃到,来桂林的游客能带走,应该会受欢迎。

    之所以一碗米粉就能慰藉在外游子的乡愁,是因为桂林米粉一直很难走出桂林,全国大街小巷里能看见的桂林米粉,多是由广西崇左市天等县的人开的,虽然都叫桂林米粉,但配方却有很大变化。不是正宗的桂林米粉,外地的桂林人只能将就吃上一碗。正宗的桂林米粉是由大米和水做成的“湿粉”,保质期只有一两天,一旦销售跟不上,很容易就会造成亏损,目前市面上方便包装的米粉,一般都加了淀粉,口感和纯正的桂林米粉也有差距。

    那种纯正的米粉口感,仿佛被拴在桂林一直走不出去。

    决定再创业做桂林米粉的生意之前,黄超是一家名叫“接亲网”婚车租借公司的总裁,这家婚车共享租用平台公司,虽然给黄超带来了丰裕的生活,但他觉得自己还是缺乏成就感。

    “你想想,婚车一般人很少用到”,黄超说,“一些人一生只用一次。”

    和接亲婚车的服务相比,一碗正宗的马肉米粉因为成本高,目前还很少有商家生产销售,黄超觉得如果自己有能力生产,消费者可以感受到马肉米粉作为桂林米粉“贵族”的口感,可以真正影响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去年9月,黄超正好30岁,他和朋友到上海出差,因为KFC进入中国三十周年,东方明珠特意打出了“三十而立”。这四个字给了黄超很大的触动,当晚,他就发了一个朋友圈,宣告自己要第二次创业,试图通过广而告之来断了自己的后路。

    为了做这款心目中的桂林米粉,黄超不仅过上了几乎一天三餐都吃米粉的生活,而且只要听说哪里的米粉比较有名气,黄超就开着车赶去那里。他发现,有些以风味闻名的米粉店,店面虽小门口却停满了私家车,或许也正是因为米粉好吃,店主往往不重视门店的装修,无论是环境还是米粉,拍照分享出去都是“很脏”的感觉,这是桂林米粉行业比较普遍的现状。

    黄超想做一碗区别于同行的米粉。创业初期,他也想过让其他人来负责,但最终决定自己干,因为找来的朋友和自己的观念非常不同,他们想通过做米粉压低成本尽可能地赚钱,而黄超只想不顾成本地做出好的口味来。

    黄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自己这次创业,有点像是赌博。赌赢了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愿;赌输了,自己也输得起。为了米粉的一碗汤,黄超就跑了3个多月。

    马肉米粉是汤粉,汤是米粉的精华,为了能做好这碗汤,很少吃方便面食的黄超几乎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方便面都买了一份回来,但是一看配料吓了一跳,几乎都是化学调味剂。后来他瞄准了几个名字带“高汤”的方便面食品牌,到广州、四川等地分别考察了几个原料提供商,听着负责人的介绍,看着一桶桶好像装了漆料的塑料桶在地上放着。负责人说,你要什么味道的,我都能给你调制出来。

    黄超感觉心里有点不适,回到桂林以后,他认识了一个开餐厅的朋友,于是三天两头地拿一些马骨头往餐厅厨房里钻,让厨师只用骨头和调料熬汤。次数多了,黄超也有点过意不去,后来买了马骨头直接回家熬去,从来没有下过厨房的他掌握不住火候和注意点,碗里的汤味道很腥,上面还浮着一层白色泡沫,但是那种鲜味却怎么也遮盖不住。

    2018年2月,通过朋友的介绍,他找到了一个在其他的速食米粉企业做米粉口味研究的师傅,他也没有做过马肉米粉的汤汁研制,但是在听说对方的品牌是“花桥荣记”后,就欣然答应了,利用空余时间,他研制了两个月才最终确定了马肉米粉汤料的配方。

    米粉研制成功,别人会买这碗用塑料碗装的、开水泡的米粉吗?经过朋友推荐,黄超偷偷潜入了几个外地桂林老乡群里,他想着产品生产出来可以推广到这些群里。

    25岁的袁伟琦是桂林的一个小伙子,因为当初结婚的时候通过黄超的“接亲网”租到了婚车,觉得服务不错,就断断续续一直关注黄超的朋友圈动态。7月5日,黄超写了一个叫做《我不想白白爱过桂林米粉》的微信推文,袁伟琦好奇地点开了看,做接亲网的黄超,怎么开始卖米粉了?

    随即,好奇的他联系黄超买了4箱,价格却有点让他心疼——一碗近20元,但第二天又紧接着找黄超追加了几箱。

    “尝了第一口是真的好吃,后面又买了送朋友。”袁伟琦说,通个这碗米粉他第一次了解到花桥荣记的故事,塑料碗的盖子上坐着的那个黄衣服的小姑娘叫做米粉丫头,她靠着店门,等着当军官的夫君有一天回来娶她。虽然在桂林吃了那么多年的桂林米粉,从来没有人跟他讲这些故事和历史,但在袁伟琦把米粉寄给外地的同学朋友时,对方却会津津有味地听他讲米粉背后的故事。

    目前,黄超的花桥荣记马肉汤粉已经通过电商卖到了美国、德国、日本,桂林一些单位和企业也纷纷采购他的“有乡愁”的米粉作为伴手礼送给外地来的朋友。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参观黄超的企业后,建议他尽快在花桥旁边开一家花桥荣记马肉米粉旗舰店,做最高端的桂林米粉,带领桂林米粉整个行业往前冲。

实习生 毛志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7月24日 10 版

AI医疗:理想很美好 现实仍骨感
黄超:做一碗“有乡愁”的桂林米粉
观点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