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8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旅游发展极简史之定位篇

中国旅游业经历的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杜一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8月02日   08 版)

    制图:实习生 姜舒宁

    旅游业经历的主要社会发展阶段,是1978年从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旅游业直接为人服务,“贴身”感受到整个社会需求提升带来的改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0年的旅游业发展其实是一个行业样本,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包含在里边,“吾变”因为“尔变”,桴鼓相应,枝干相持:我们的需求升级了,除了“吃没吃”“吃得好不好”,有了更多的关切,关切“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关切”是经济发展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人的格局的展开。今天的国人不仅关注怎么活着,还普遍关注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领域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拓展。这正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平台,看到的风景和要解决的问题属于新的阶段。

    旅游业作为直接为人服务的行业,“贴身”感受到整个社会需求提升带来的生活观念、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各种改变。市场的爆炸式发展,需求的各种演变,原来尚可掌控的产业如今是“混沌世界”。业者学者研究者,唯在历史和趋势的大层面上,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这个“历史巨变”中,“对标”旅游的“吃喝玩乐”之闲事的“标度”“方位”和“节点”,能比较简明梳理出旅游业在“混沌世界”发展的基本轨迹。同时,旅游产业的“轨迹”和“定位”,也标记和标注了“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之变。

    旅游业40年经历了四大阶段

    40年旅游业发展的格局是逐步展开的,旅游业跟随国家战略,不断嵌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调试和提升旅游业的定位,大致10年一次提升,40年经历了四大阶段:

    第一个10年是初创阶段。1978年、1979年,国家为改革开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出生就有一个“为什么干”“怎么干”的问题,需要国家从战略上明确旅游业的性质和定位。国家第一个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1981年国务院80号文件)有两个定位:第一个是双重性质双重目标,“旅游事业在我国既是经济事业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游业发展要“政治经济双丰收”,这是用以确定旅游业“中国式道路”特征的定位;第二个是把旅游放在经济领域中比较、调试后的定位,“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这也是第一次关于产业重要性的精准定位,为旅游业在40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大发展中“选对跑道”“对上表”。

    第二个10年是产业化进程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前后拉长一点,从1986年国民经济“七五”计划,到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旅游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81年,国务院主持制定了旅游业第一个发展规划,在5年后列入国家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5年实践、5年探索有多难可以想见,最终这个《规划》敲定了作为“国民经济一个组成部分”的产业应该有的基本政策体制保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轨道上开始了产业化进程。旅游业产业化进程和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转型同轨同频同行。旅游业随着1992年国家市场机制的完善而转型,主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大的责任。这10年,是开启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的10年。

    第三个10年,是旅游业市场化进程深入的阶段。从1998年到2009年,“假日制度”推出,大众旅游风生水起,旅游市场繁荣兴旺。在国家整体转型继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09年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30年后又是一次“双目标定位”,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第一部《国民休闲纲要》出台,共同体现旅游业对国民经济作用的“增强凸显”,同时也是旅游业对国民生活重要性的“深度显现”。

    第四个10年,是“全面融入国家战略”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旅游业以主动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更大格局,以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方协同的改革精神,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在推动“旅游+”“大旅游”“全域旅游”的过程中,转型升级形成了新格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发展要求,“全域旅游”不仅是符合旅游业规律的发展要求,而且是促进经济社会统筹推进和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成为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旅游业定位的重要肯定。

    社会主要矛盾的渐次变化,决定了旅游发展的“力点”“亮点”和“爆点”

    40年旅游业的发展明显是一条非均衡发展的轨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市场发展,逐步到三大市场全面发展;从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到全域发展;从旅游行业发展到旅游产业发展,再到“旅游+”的产业集群发展;从单领域突进到全域发展,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综合性,旅游产业的定位是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能量、规模、效能是不断增强的。

    拿着40年的成绩单,很容易形成一种虚妄的骄傲认识,认为旅游业的顺利发展在于“人力”,甚至认为是部分人的“人力”,其实不是,是“趋势”。这40年国家发展的大势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从单领域突破到全方位提升,大趋势中的“大事件”形成了旅游业的各种“力点”“亮点”和“爆点”。

    然而最根本的,这40年间几次大的历史跨越、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民群众成长中的需求。在第一个10年初创发展期,中国人均GDP只有154美元,很穷,旅游和人民群众是“绝缘的”。但是改革开放的双向效应直接启动了中国人的旅游需求,如同山顶的雪球,最初推动这个雪球的时候,还没有人看到雪道到底有多长。

    到第二个10年,1994年开始研究推动国内旅游发展时,人均GDP才317美元,而到1998年研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时候”,人均GDP已经达到873美元。这个期间是国家转轨变型启动内需的经济发展阶段。记得当时我们在研究中大胆预测,“中国人均GDP即将达到1000美元,其中部分人群已达3000美元以上,这是一个国内兴起的阶段。”奋力推动旅游业这个大雪球从“先导性产业”轨道拐进了国内需求的“大产业轨道”。

    再到第三个10年,国家经济持续发展,2006年人均GDP超2000美元,2010年超4500美元,2015年超7000美元,而2017年已经8800美元,这个跑道越来越长,雪层越来越厚,旅游市场需求催动,雪球已经大到超过所有人的预想。

    旅游业的跨历史发展,是走在一条人民需求的“渐变线上”,和这个需求恰当配伍的发展定位,不是人为定位或拔高的过程,社会主要矛盾的渐次变化决定了旅游业的作用位点不同。旅游业的定位过程,是不断深化的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关系的一个认识过程。

    (作者为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杜一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8月02日 08 版

革命文物再现历史 助力老区脱贫
特色旅游商品要做实做细做深
中国旅游业经历的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城市匿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