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我一直在奔跑/以最独特的方式奔跑/跌倒也好,流血也罢……一路的坚持/只为遇见最期待的风景”写诗的女孩名叫王忆,来自江苏南京。她不会奔跑,连口头表达都含混不清,由于身患重度脑瘫,从客厅到卧室,都只能坐在塑料小凳上一点点腾挪。然而,残障的身体困住了王忆的行动,却没有限制她在字里行间享受奔跑的快乐。仅靠右手的一根食指,她逐字敲出100万字,完成并出版散文集、诗集6部。
29年前,母亲在分娩时因羊水破裂,王忆缺氧窒息,落下小脑偏瘫的疾障。
在她进入普通学校求学的时候,几乎所有学校都提出了这样的顾虑:上厕所怎么解决?会不会影响别的孩子?发生意外又该怎么办?为此,王忆父母联系了多少学校,就遭到了多少拒绝。直到王忆9岁,好不容易有一家小学同意考虑,在家长签下全责承诺书后,王忆终于迈进了学校的大门。
生活上,王忆父母极度“狠心”,要求女儿独立吃饭穿衣上厕所,从不帮她分毫。“在家里,饭必须自己吃,哪怕吃得满桌都是;衣服必须自己穿,哪怕一件衣服穿一个小时;厕所必须自己去,哪怕是爬着。”王忆通过打字告诉记者,父母早晚有一天会衰老,她必须学着独立。身体残障已是命中不幸,如果精神也萎靡了,一个人就彻底无望了。
从小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生活,王忆被磨砺得比普通孩子更坚强、更独立。这源于父母对王忆严慈交加的爱,也成为王忆日后的力量之泉。如今,出门遛弯、喝咖啡这样的日常事务,王忆已能够独立完成。“她平时在手机上网购、订外卖、发微博很顺利,连这次车票都是她搞定的。”王凤刚侧头看着女儿,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挂着宠溺的笑容。
轮椅虽然限制了王忆的行动,但文字却让她的青春和自我无限张扬。王忆自幼爱好写作,小学四年级在作文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写作天赋初露端倪;2008年开始独立创作,几乎每天在写作上耗费8个多小时。
对王忆来说,写作不仅是心灵的抒发,还是一场汗流浃背的体力劳动。由于上肢相对僵硬、过程中四肢会不由自主地颤抖,王忆每在键盘上敲击一个字节,几乎都是头贴键盘,同时伸出一根颤抖的手指去触碰。
2015年,26岁的王忆根据个人经历撰写了自传体文章《残障中舞出真美丽》,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握着手中200多元的稿费,她请全家人吃了一顿南京大牌档。年逾70的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这下‘小废人’有用了。”
10年来,王忆手写了5本日记,敲烂了3台电脑的键盘,写下了《轮椅上的青春》等数百篇散文、诗歌、小说,并于去年被吸纳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对她而言,是一场“键盘”上的马拉松,然而她却越跑越精彩。
文学创作之外,王忆还身体力行地投身公益。从苏网公益的热心博主到《文艺自强》的专栏编辑,从特校的读书访谈会到南京女子监狱的诗歌朗诵会。去年1月22日,王忆来到徐州火车站,为春运过往旅客赠送图书,还为每本书签名,眼睛几乎趴到书页上。热心公益的王忆也因此获得“江苏好青年”“南京好市民”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场“键盘”上的马拉松,王忆越跑越精彩。目前,王忆正在创作自己的新诗集《三十而立》,讲述自己人至30岁的生命体悟。“和以前不一样,语言更加冷静理性。”王忆仍然吃力地说着,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戴云 孔德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