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表达(能力)不好,但我相信我做的事老师和同学们都有看到。”作为由团中央学校部组织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十一期学员实践活动的成员,在广东活动期间的座谈中,来自云南的李顺成磕磕巴巴地说出了自己成为云南农业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原因。他常常憨笑,说话总是一个字、一个词地往外蹦,会颠覆人们对学生干部的传统印象。
有比盖新房更重要的事
改革开放的成果迟到了20多年才来到李顺成的家——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金源乡高峰村一个只有两三张床大小的房子。2003年,因政府搬迁至当地,李顺成的家乡才得以通水通电通路,也正是从那时起,李顺成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在家庭条件的制约下,父亲当年的求学路被迫中断,如今父母、叔叔靠着家里4亩玉米地,再加上打些零工帮人摘烟,全力供李顺成读书。
对于李顺成的家乡来说,出个大学生很难。“小时候上学要走5公里山路,我们几个小孩每天5点多就起床了。遇到下雨的时候,我们会用油纸把书包在里面,身上淋湿了无所谓,书不能淋湿。遇到沟的时候,为了不被水冲走,我们都是几个同学搀扶着一起过。”李顺成憨笑着讲出当年的艰辛,苞谷饭和土豆用热水泡一下就是一顿饭,晚上放牛回来肚子饿,一元钱的方便面分成两顿吃,肉和米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
李顺成的学习都是在忙里偷闲中进行的,他摊开双手,一道接一道的疤都是小时候割猪草时留下的。除了上课听讲,就是趁放牛的时候再看看书本,“别人的书很新,我的书是很烂的,等快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书后面的壳子都掉了。”李顺成说。后来,辍学的同学越来越多,李顺成却坚持下来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他一直是班里的班干部,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而进入云南农业大学后的班干部竞选却给了李顺成一个下马威。“我站在台上做自我介绍,我来自云南,我叫……我突然把自己的名字给忘了。”这一幕李顺成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记得同学们给他鼓掌鼓励,但是那场竞选却毫无疑问地失败了。
自此以后,他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自我介绍,并把下一次的期待留给了校学生会的面试。“面试的时候部长问我会不会做PPT,我那时候根本不知道PPT是什么。还让我向一个女生推销卫生巾,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就大声地把广告词念出来了,他们当时都笑我,我现在看到那个女生还觉得有点尴尬。”就是这样,面试“一问三不知”的李顺成却意外地通过了淘汰率接近80%的学生会面试。他用激动、特别激动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然后开始默默地下功夫学习一些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极其平常的事,以弥补他在农村十几年来教育上缺失的东西。李顺成把手机输入法从九键改成全键来熟悉在电脑上打字的感觉,PPT也从完全不懂到如今帮老师做课件几乎一次性通过,并自学一次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面试他的学长后来告诉他,当时看中的不是他究竟会多少,而是从李顺成身上看到了一种别人没有的态度和品质。
对于李顺成来说,当选学生会主席便是意料之中的事了。一共19人投票,李顺成以高票17票当选。“我觉得我做的事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在眼里。比如他们叫我去扫地,我肯定不会只扫地,我还会把地再拖一遍,在农村学不来偷奸耍滑”。
日后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李顺成及其团队为学校拉到了华为25万元创新创业专项经费;为社团嘉年华晚会拉到四五万元的赞助,参与晚会的人数远超了场馆的承受能力,“我们把会场的800个椅子换成了1500个小凳子都坐不下,后面还站着很多人。”李顺成自豪地谈起自己举办的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与此同时,之前的几届学生会账目上几乎没有留下钱,李顺成却为下一届留下了一万七八千元的经费。“给他们留一些钱,希望他们能比我做得更好一点儿。”李顺成说。
荣誉也随着李顺成的努力纷至沓来。校级年度人物,省级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云南省唯一一个大学生团十八大代表,共青团云南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并被选为团云南省委委员候选人。这些荣誉他却从没有跟爸妈提起过,他说:“又不是小孩子要糖吃,没什么好说的。挣奖学金和其他涉及钱的事我会说,不让他们担心。”
各种奖学金的获得,再加上兼职辅导员的工资,李顺成大学3年来,只朝家里要了1万元,用于大一时的学费、生活费。“我妈总问我还有钱吗,我说有,我妈说我是不是不吃饭呀。”李顺成笑着讲出这段与母亲的对话,和目前多数大学生和家长的对话截然相反。
出身贫寒的李顺成曾经对挣钱极度地向往,村里有几个搞房地产挣了钱的,他们开着小轿车回村的模样让李顺成觉得无比风光,他说:“要是没读书的话,我现在一定是个小土老板,我有闯劲儿,那时又对挣钱特别渴望。”
如今的李顺成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云南省,之前的那些想法都只能为自己谋福利,现如今他更希望能让整个云南省都摆脱物质、精神的双重贫困。李顺成大学期间积极参与支教等志愿活动,他的同学说他:“你别再去那些地方了,再去你就回不来了。”
李顺成在当地看到了许多政府帮扶没有起到积极效果的情况,“比如政府给他一头牛,他却把牛卖了换酒喝,不是政府不好,是他自己没有那个意识。”云南省的精神脱贫是李顺成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有很多地方不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把孩子交给隔代人抚养,短时间的支教也根本不能真正地帮助到他们。
李顺成今后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梦想,他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落实到切实有效的政策上,用自己一丝丝的努力,为家乡带来一丝丝的改变,帮助家乡脱贫。“要不是因为我上学,我家借点钱肯定把新房子盖起来了,但这都是为了自己,我现在觉得,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事”。
趁年轻从幕后走到台前
在过去的34年,深圳大学学生会主席一直是大四的学生。杨泽斌是第一个大三时就成为学生会主席却并不担心别人说自己经验不够。他同时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学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在班级中也是班委和班导。在学院和班级工作的经验,帮助杨泽斌了解学院、班级、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便于开展学生会的工作。“虽然有些人会说我年轻,但我在过去的两年中在完成部门事务的同时,还参与到校会的项目组中组织各种活动。”杨泽斌谈起4月28日在深圳大学录制的《开讲啦》节目,便是由他带领的活动小组负责的。
年轻对于杨泽斌来说更是一种资本。不同于一般大四的学长在考研与毕业的压力之下难以亲力亲为学生会的工作,杨泽斌时间上更为充裕,虽然学习和学生会工作会有冲突,但是对于杨泽斌来说学生会的工作是在寻找意义,“要是过去的两年我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可能绩点会高一点,但我觉得在学生工作中得来的获得感对我来说更有意义。”同时,与多数学生会成员同龄,杨泽斌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来更好地沟通交流、开展工作。
情怀,成就感和获得感,是杨泽斌一直热衷于投身各种学生工作的原因。“你办的活动有人会去看甚至是抢票;你所做的权益维护工作有人会去重视甚至是跟进,迫切地想去向你了解;或就是公众号推文里的点赞、留言,都是我实现获得感的地方。”杨泽斌说。
刚刚上任学生会主席的杨泽斌有太多设想,他留下来更是为了改变。当前校学生会仍旧面临诸多困境,社团联合会、校学生会、院学生会之间缺乏沟通,彼此抢活动、抢热点,同时新生的自媒体力量也来争抢受众面。杨泽斌希望完善信息资源的集中和共享,并突出校学生会的执行力优势来逐一破解当前的困境。同时他提出“学生会是一家人”,并积极加强与全校23个学院主席的沟通交流,他们组建了一个群,名字就叫做“学生会一家人”。杨泽斌甚至通过在深圳大学召开的广深高校主席团会议,跟外校开展交流合作,以响应省学联的灯塔工程。同时设想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热点,积极搭建粤港澳大湾区主席论坛。杨泽斌说:“交流永远是一件好事,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全国一流的学生会。”
大一在外联部,大二在公关部,如今准大三就上任主席的杨泽斌靠能力和魄力征服同级甚至高年级的副主席和各个部长。他说:“不是我一个人当主席,我的背后有一整个team,我更想从幕后走到台前,跟他们一起去完成一些事情,不想只在最后露面谈卸任感言。”
如果要当官,就到基层去
今年博士三年级的呼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内蒙古汉子,却横下一条心想扎根在西北这片热土,从基层干起。
呼和从研究生阶段开始进入学生组织,如今是西安交通大学刚卸任的研究生会主席。而本科时的呼和更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做数学建模并参加了各种大赛,也拿了不少奖项。但性格使然,呼和不是一个愿意做书呆子的人,他更愿意跟人打交道,愿意与更多有趣的人相识,去提升自己。他同时觉得,985院校出来的学生基本可以衣食无忧,虽然难求大富大贵,但再差也能保证温饱,所以在这种现实下,呼和想要追求一些意义——服务国家。
本科、硕士到博士一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呼和,对母校的西迁精神有深刻的理解和传承使命感。西安交大的定位便是“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呼和取前两个来要求自己,并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西安交大的西迁历史,谈起那一辈人党让去哪里就去哪里的情怀,“现在我们交大学生的口号是‘做西迁精神新传人’,我家在北部,求学又在西北,我更清楚这边的落后以及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所以我愿意在基层工作,要到第一线去工作。”呼和谈起自身公仆精神的培养就是在校园里形成的。西安交通大学每年为西北留下40%的人才,为西部培养了30多名院士。西迁也为西安市带来了很多军工企业,带动了产业发展。可以说,这是一种从学校到老师再到学生的传承。
呼和说:“如果要从政的话我会选择做选调生,到基层锻炼。”博士生协会中的一个学长也对呼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经济学博士毕业后,学长放弃了在工作岗位上60万元~100万元的年薪,而去做了一名选调生。因为当时这位学长是“大骨班”第六期的学员,在参与去江西的大骨实践活动中,他亲眼看到的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成为他不顾一切投身基层工作的理由。
与此同时,华为也为呼和开出了50万元的年薪。他却说:“不管从不从政我一定会留在西北。虽然很多人说年轻人需要到北上广去闯荡闯荡,但我觉得,如果大家都这样,西部就没有人才了。”
学生会没有束缚我向往自由的心
浙江大学的杨华昕从小学就开始专业学习乒乓球,2011年杨华昕获得了国际乒联青少年巡回赛男子第三名和山西省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
“我还是挺有心气和兴趣的,毕竟选择了这条路就想一直坚持下去。”杨华昕说。然而,之前打球还并不太影响学习,到了高中之后大家在假期里学得更用功,在学习上杨华昕发现自己和大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他选择了单考单招,最终通过了浙江大学的体育生考试。并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获得山西省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和男双冠军。
杨华昕身为运动员比较喜欢自由,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想加入学生会,但出于丰富大学生活的想法,以及被学生会“全心全意服务为你”的宗旨所吸引,杨华昕在大一时加入了院系学生会,当院里的同学都看到或参与了自己办的活动时,杨华昕感受到了获得感。
大二时杨华昕便决定到校学生会尝试一下。新年狂欢夜长达五六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让杨华昕改投文艺部而放弃了老本行体育部,他想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舞台和平台。大二在文艺部的工作中,杨华昕举办了两场晚会——新年狂欢夜和120周年校庆,并深深地感受到校学生会比院系学生会组织架构更严密,从中收获了时间管理、人际交往、组织意识、分析思路等方面的提高。
一般都是大三当部长,大四进主席团,杨华昕却提前在大三报名且顺利进入了主席团。“开始的时候觉得学生会或者不适合我,但进来之后发现学生会是一个架构严密、充满爱的大家庭。”杨华昕点点头说,“有约束的自由,帮助我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
关于未来,杨华昕更想进入体育类的公司或事业单位,通过做一些体育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把比赛指标转化成数学模型来分析,从而推进国内的体育改革。杨华昕感慨,“体育人的身份好像真的融在血液里一样,毕竟打球打了十几年,对体育相关的事情我有思考、有兴趣。”每一场体育竞技比赛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团队在付出,不仅是乒乓球,其实我国的体育科研,在有些领域上仍是欠缺的,远不及国外那么发达,而杨华昕想做的正是去完善它。
实习生 臧子叶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