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2018百所高校创新人才顺德行

科技专家与企业牵手为顺德发展“充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温维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9月03日   05 版)

    8月25日上午,高校专家走进美的全球创新中心,零距离感受美的集团的创新科技,了解美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主办方供图

    8月24日,高校专家走进海信科龙,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交流。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温维娜/摄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博导李爱民向广东申菱集团环保负责人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温维娜/摄

    8月24日~25日,107名科技专家参加由中国青年报社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政府共同举办的“2018百所高校创新人才顺德行”活动。主办方供图

    扫一扫 看视频

    “只要3分40秒,这个设备就能完成对污泥的减量化处理。”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爱民一边用手机播放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边向广东申菱集团环保负责人冯斗作介绍。

    “对!就是要这样!”冯斗盯着这项成果连连称赞,“这项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企业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时间,着实让人惊艳。”他说,广东申菱集团在这项技术上仍然有需要进步的空间,他期待在未来与李爱民的项目有更多合作空间,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一幕,发生在中国青年报社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政府共同举办的“2018百所高校创新人才顺德行”活动上。8月24日至25日,107位来自各高校的专家学者来到顺德,他们亮出金光闪闪的研究成果,找到了美的、海信科龙、万家乐等30多家知名企业的“病症”,为它们“把脉问诊”。现场,不少高校和企业“牵手”成功,为下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校企双方通过这样的形式精准对接,高校创新成果得到了良好的转化,帮助顺德‘充电’。”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的意义,他建议高校专家将交流活动中所了解到的问题带回高校,带回实验室,共同助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新时代科技顺德。

    高校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问题摆到台面上

    “如何提高抽油烟机挡板的使用效率?”活动现场,海信科龙集团研发人员向高校专家抛出了企业一直治愈不了的“病症”。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力学系博导关威听到后,决定为其“接诊”,这与他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两三个小时的交流后,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关威回校后,会根据海信科龙集团现有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百所高校创新人才顺德行”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年。相较于往年,今年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受邀的高校和专家都极为重磅。其中,66所高校涵盖了全国37所“双一流”高校,占比约56%。且受邀专家领导的专业与顺德的产业结构契合度高达100%,主要集中在电气工程、化学化工、机械制造、医药、能源动力等领域。

    广东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50家工业龙头企业之一,自1992年成立以来,在输配电设备产业上,已经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它们仍然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产品使用效率。他们在现场向专家提问:“如何提高热水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教授郑文跃用“研发一种新型耐局部腐蚀合金材料”为之破题。郑文跃坦言:“开发新合金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郑文跃曾在加拿大学习、工作了近30年。30年间,他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企业发展状况。“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占上风的企业,必须具有科技力量。”依据自己多年和企业打交道的经验,他为顺德当地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企业应该更聚焦于研发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技术。”他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尤其注重和外部研究单位的合作,用好外部资源。在他看来,和高校合作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有利于实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共赢”。

    “我们希望专家和高校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遇到的技术性难题。”在对接交流会上,海信科龙的负责人说道。面对企业抛出的关于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问题,百余名高校专家用专业知识一一破题,有的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校企合作的雏形逐渐形成。

    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陆璐参与完这样的活动表示“很兴奋”,“让我们了解到企业真正关心和想解决的问题,对我们的科研工作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活动期间,陆璐与格兰仕集团谈成初步合作意向。合作达成后,将为格兰仕集团节省从日本引进专家的经费预计400多万元。

    校企“直通车”让人才“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顺德地处珠三角腹地,凭借地理位置优势,美的、海信科龙、格兰仕、万家乐等一批知名企业从这里生长起来,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 500 家。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贾春阳就看中这里的企业发展环境。8月25日,回程前,贾春阳特地挤出两小时再次前去美的集团参观学习,“想再深入了解一下这个企业,方便以后开展项目研究,也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波与贾春阳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曾多年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他看来,高校的科研人员不应该以完成SCI论文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应将科研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这个活动为高校一线科研教师和企业搭建了一个平台。”

    事实上,不少专家学者都为了校企合作而来。一位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学院角度,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除了实习基地建设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将逐步推广到合作建设专业实验室,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及企业加速生长。

    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2017年,上海大学主动联系、走访了一批军工国防、高新技术以及国家重点项目领域的企业,和其中不少重点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协议,这批企业提前向高校“预订”人才,为当年的应届毕业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中国矿业大学也在推进着“校企合作”这一育人模式。在校企合作中,除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他们还收获了丰富的研究经验。长期以来,中国矿业大学与江苏徐州政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治理塌陷区生态环境。该校教授卞正富坦言,校企合作中,除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最重要的是他们积累了“分阶段治理”的实际经验。

    “一味学习理论知识,不结合实际,会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变得阳春白雪。”有专家指出,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多和企业接触,了解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能够在毕业上岗时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校企合作不能“一头热”

    校企合作已成为不少高校育人的途径之一,但过程中常存在“一头热”的问题——学校积极性很高,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较低。有的院校深困于此,有的则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如何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我认为应该形成一个常规化、常态化的服务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张志刚提出建立“长效机制”。在他看来,校企合作就像是“男女谈恋爱”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初步认识、后续合作、人才导入,形成新的合作起点。双方在长时间反复协商沟通后才能找到实现校企合作的“最优解”。

    在与海信科龙集团的对接交流中,关威在试图与企业建立张志刚口中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是好事,能让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关威在和学生接触中发现,学生十分渴望能够长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研究,将所学知识融入实践中。此次活动中,除了为海信科龙集团解决技术问题,关威初步与企业达成意向,找到了学生来企业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中不再成为一种简单劳动力的角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吉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杨絮飞提出,企业和学校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负责人应该做好“把关人”的角色,为学生挑选合适的企业;企业也应该转变观念,从育人角度出发培养实习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归属感。

    “顺德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在启动,而顺德在大湾区建设中也会有一席之地。”顺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向阳指出,目前,顺德尤其需要智能化发展的信息技术,高校科研人员对顺德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好的助推作用。孙向阳强调,创新驱动其实也是人才驱动。未来,顺德将出台发展长效、立足长远、共建共享的人才政策,让顺德的人才发展更加具有长久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温维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03日 05 版

科技专家与企业牵手为顺德发展“充电”
学校与企业“联姻” 它们能够实现“双赢”吗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