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寻找青春榜样

刘晓晓:“网络写手”也能走更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16日   11 版)

    20岁以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刘晓晓已经完成了近200万字的网络小说。不过对于这个热爱文字的女孩来说,这只是个开始。

    在她心里,没有什么比写作更让人宁静,也没有什么比新作出炉更令人欣喜,“迷上了爬格子的生活”。

    日码万字、签约、走红……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体验接踵而至。但刘晓晓清楚,成功背后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她也和她的作品一起走过了“从弱变强”的成长轨迹。

    刘晓晓从小喜欢读书。每逢周末,家住北京石景山的她都会抽出一天,前往市中心的图书大厦,从早到晚,泡在书堆里,直到店员提醒要关门了,才会恋恋不舍地合上手里的书本。

    “恰巧读完了,回去的路上,心里便全是书里描绘的情节;如果没读完,整个一周都会设想接下来的故事走向,迫不及待想要下一次的会面。”因为期待,难熬的通勤时间都成了刘晓晓的美好回忆。在拥挤的车厢里,她会放空自己,在脑海中上演书中一幕幕精彩的场景。

    阅读习惯一直持续到了初中。伴随课业的加重,刘晓晓不再有时间整天沉浸在书本编织的多彩世界。但当时的语文老师每两个月都会留下一个书单,要求学生阅读15~20本的书籍,隔半个月还会召集一次读书交流会,验收大家的读书成果。

    刘晓晓也从单纯看故事扩展到看散文随笔、经史子集。久而久之,想用文字倾吐心声的想法悄然萌生。

    高一寒假,刘晓晓着手第一本小说的创作。她从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题材出发,以道家修行升仙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在漫漫修仙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起初只是把自己想象中的东西‘挪’上去,常常是一个人边写边乐的状态。”刘晓晓回忆自己的初心。但在更新了六章后,这个练笔之作得到了网站编辑的青睐,顺利签约。刘晓晓的压力骤然增加——每天至少要更新6000字。

    很快,老师发现了她私自写小说的行为,提醒她以高考为重。但越来越多的订阅量,让刘晓晓不能“一走了之”。

    她只好想法设法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本来上课时还会走神,但一想到放学后要写小说,便会整颗心放在学习上。”为了激励自己,刘晓晓主动弃文学理,成绩却不降反增,“飙升”到了全班第一,时间也好像比之前多了不少。一年后,她完成100多万字的创作,随后全身心扑在了学业上。

    2016年高考结束,刘晓晓再一次构思起新的故事。此时,已经“入门”的她了解到大多网络小说的“瓶颈”——以青春与爱情为主题,以猎奇与刺激为“卖点”,鲜少深层次地探讨。

    刘晓晓决定跳出“窄门”,静下心来,写一本“不是那么浮躁”的作品。她仍然从历史出发,在列好故事大纲后,逐一查证故事发展所需要的背景知识。

    从天文地理到围棋茶道再到服饰妆容,刘晓晓全都小心考证,力图准确。精心准备下,小说评分持续走高,连续7周获得网页推荐。善于学习的刘晓晓也有了“意外之喜”,获得首经贸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以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二等奖。

    写小说收获不止于此。刘晓晓还从谋篇布局中学会规划,在业余时间学习了西班牙语、古筝、艺术体操等;而为了故事情节生动,她自己也变得更加善于观察,总是带着纸笔记录生活中的感触;对古代文化的兴趣亦是日益浓厚,不仅承担起学校汉服社礼乐阁的舞蹈教学任务,还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弘扬传统文化。

    “性格也更加包容,能虚心接受网上时好时坏的评价。”刘晓晓告诉记者,网络写手的身份给了她一颗平常心,以至于让她产生期待差评的心理,“因为期待差评,就是期待自己的进步”。

    前不久,刘晓晓结束了第二本小说的创作。她决定给自己放一年假,积蓄更多的能量。“写出来的东西是要传达正能量的,因此,我小说的主角身上都会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而我自己应该向他们靠拢。”刘晓晓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16日 11 版

我是如何一步步与校内教育离心离德的
机会来临时,我已经准备好
放弃还是坚持,就在一念间
刘晓晓:“网络写手”也能走更远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