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从内蒙古草原走来的达斡尔族汉子

哈达铁的驰骋人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29日   06 版)

    哈达铁在比赛中。孙  靖/摄

    “1982年开始骑马,至今还在进步学习的路上。”作为中国马术场地障碍赛标志性人物的哈达铁,面对媒体的一次次追问,这个沉默寡言的达斡尔族汉子早就习惯了以不变应万变。

    金秋10月的第八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哈达铁第八次骑马进入“鸟巢”。2011年,首届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举办,哈达铁成为第一个骑马进入“鸟巢”的中国骑手,之后的每一年,这项赛事上都能看到他驰骋的身影。

    哈达铁,马圈人称“老哈”,从1985年第三届亚洲马术障碍赛第一名,到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马术三项赛团体冠军;从2004年全运会马术三项赛个人、团体冠军,到刚刚决出的2018浪琴表国际马联(FEI)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总决赛140cm俱乐部团体赛冠军,在他的履历表上,荣誉跨越了不同的时代,也记载着中国马术近40年的艰难前行。

    带着“707”参赛

    出生在内蒙古草原的哈达铁,第一次骑上马背却是20岁的事。得过中国引进短道速滑项目后黑龙江举办的第一次测试赛冠军,射箭水平也被教练看好,可他偏偏把自己的成绩归零,投向了一个完全未知的全新领域:马术。

    1982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马联,那一年从内蒙古体育专科学校毕业的哈达铁顺利通过考核,成为国内第一支马术队——内蒙古马术队的一员,从此和马术相伴至今。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马术运动还是一片空白。国家组建内蒙古马术队,目的是打破以往国内马术作为民族表演项目的传统,让中国马术走上国际竞技的道路。当时,招收的十几个队员中大部分都是哈达铁这样从没接触过马术的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国现代马术运动发展的重要奠基人、总教练张汉文的理念是,马术运动来自西方,和游牧民族的骑术性质不同,马术队从零开始,反而进步会更快。有幸成为中国第一支专业马术比赛队中的一员,从看国外骑手的录像开始,哈达铁开始了系统训练。

    “那些年条件挺差的,马匹都是国产马,数量也不多,每个骑手有一匹马就不错了,有时候经常没马骑。”当时队里有一匹白马“年轻气盛”,训练时老是摔人,被认为不再适合参加比赛,队里准备将其淘汰给表演队,哈达铁就跟教练商量,能不能用自己的老马换那匹马。大家都很奇怪,可哈达铁心里却特别有数,他发现那匹白马自由超越时能跳过1米75的障碍,身体条件特别好,而且年轻、有潜力。

    那匹马叫“707”,当时也就五六岁,带着这匹马训练,一度让哈达铁成了内蒙古马术队的一个笑话。骑手传统调教马的方法是不听话就打,让它记住,但这种方式也容易激发马的逆反心理,导致恶性循环。哈达铁不一样,“707”拒跳摔了他无数次,可他从不打马,每次都是上前胡噜胡噜安抚马,然后继续训练,摔一次,胡噜一次。运动马免不了各种扭伤,尽管队里有饲养员管理员兽医,可哈达铁总是专门跑兽医院,自己去给马敷药。

    一年多后的1984年,第一届全国马术锦标赛在新疆举办,哈达铁带着他的“707”参赛,之前从来没有一次顺利完成全场12个障碍的“707”,到了赛场不但没有一次拒跳,还奇迹般地为哈达铁夺得了马术生涯的第一个冠军。同年代表中国参加日本一年一度的亚洲国际障碍赛,首次参加国际比赛的哈达铁取得了第6名的成绩,当时有日本媒体报道了这个来自中国内蒙古的小伙子,而之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展上,哈达铁骑马的巨幅照片整整占据了一面墙,已然成了内蒙古的一张名片。

    1985年再次去日本参加亚洲国际障碍赛,挑马时哈达铁发现一匹白马酷似自己的“707”,巧的是熟悉场地的时候捡到一块马蹄铁,对草原民族来说那是吉祥物,第二天抽签居然真就抽到了那匹白马。就这样一路带着好运,哈达铁成了在亚洲马术比赛中拿到冠军的第一个中国人。

    20世纪80年代末起,哈达铁先后3次赴德国和丹麦学习先进的马术管理经验。在世界马术运动的天堂,从最基础的马房管理学起的哈达铁,已然看到了中国马术运动的未来。

    爱马的“老哈”

    2011年首届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哈达铁作为中国骑手第一个骑马进入“鸟巢”。在中国马术界,哈达铁的“江湖地位”毋庸置疑,就像著名马术运动员黄祖平说的:“作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比赛冠军、第一个亚洲冠军,作为我们的老师,哈达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马术运动功勋人物,他第一个上场,是马术这项运动精神的传承,也是我们对他的最大敬意。”

    上世纪90年代初,哈达铁离开内蒙古马术队,到北京石景山马术俱乐部执教。1993年,哈达铁作为教练,率领他的人马去内蒙古呼和浩特参加那一届的全国锦标赛,那是中国私人俱乐部第一次参加体制内的比赛,拿了第三名。从那时开始,私人俱乐部被正式认可。

    朋友们都说,“老哈”这辈子拿的冠军并不多,但每一个都特别有分量,一步步开垦出马术运动社会化的处女地,见证着中国马术从萌芽到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朋友眼里,哈达铁的价值远不是他拿了多少奖杯,而是他身上有很多超前的东西,比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懂得比赛中维护马的福利,再比如,把俱乐部制度带入中国马术发展的主流。

    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一次马术比赛上,一匹马摔下女骑手以后开始在场子里乱跑,大家束手无措的时候,同样参赛的哈达铁从骑手入场的小门走进来,伸开双手轻轻一拦,那匹马立刻乖乖地停在他身边,任由他抓起缰绳,看得在场的观众和骑手心服口服。

    有人说哈达铁是“中国的马语者”,长期跟马在一起,他非常清楚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代表着马怎样的情绪变化。不管是场下还是比赛中,他首先考虑的是,马是第一位的,首先马要健康,而不能让马承载着人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直到今天朋友们还在为哈达铁遗憾的,是上世纪80年代在呼和浩特举行的那场国际障碍通讯赛。这一比赛的规则是,世界各地的骑手在同一时间锁定同一高度打一场比赛,成绩致电国际马联决出名次。因为马术运动在中国刚刚兴起,国际马联特意派官员来到现场观战。

    当时哈达铁第一轮12个障碍跳完,成绩排在第一名,第二轮如果正常发挥,拿奖就没有悬念了,没想到哈达铁又给全场带来了意外。第二轮开始入场,骑到主裁判席前他就下马了,按照国际马术规则,骑手比赛中途下马就意味着比赛中止。当时在现场的国际马联秘书长伦道尔非常吃惊,原来哈达铁发现自己的“707”有点瘸,当即下马检查,果断放弃了比赛。伦道尔拥抱了一下哈达铁,说了句:“要是我的话我一定会试一下,实在太可惜了。”

    在朋友眼里,哈达铁属于沉稳类型的骑手,更适合骑那些轻快敏感的马,而不是体型笨重的马。从“707”到达斯、克拉斯阿伯都拿过很好的成绩,后来名气大了,选择的余地却小了,马主争相把国际A级马推到他面前,高大的马匹赛场上有优势,也有局限性,动作难免笨重,但在哈达铁眼里,任何时候出了状况马永远没毛病,一切都是人的问题。

    爱马在马术界很常见,可到了“老哈”这儿就升级为痴迷,他对马的情感是骨子里的爱。

    “老哈”爱马,也爱酒。饭桌上,酒杯刚端起来,电话铃声响了,听说马病了,他放下酒杯就赶去马房。每次比赛完,他总是亲自押着马回俱乐部,很少例外。前些年“老哈”晚上喜欢和朋友打牌,但到了喂马的时间,放下牌就走,才不管你几缺几。

    对女儿的希望

    1997年,上海第八届全运会,哈达铁率领他的石景山俱乐部一举拿下了马术三项赛团体赛冠军,当晚一帮朋友狂欢,大家唱着草原歌曲,喝着酒。大喜过后,得知50万元奖金因故泡了汤,大家急了,只有“老哈”淡定自若一言不发。最困难的时期,教练们过年没钱回家,“老哈”夫妻俩就今儿一千明儿八百地借给大家。

    有一次大家一起喝酒时,聊起了滑冰,从重心转移说到冰刀刀刃的运用,聊得非常热闹,“老哈”一句话不说坐在那里。事后大家才知道,滑冰运动员出身的他曾拿过全国青年速滑冠军。

    不熟的人面前哈达铁一向惜字如金。一次,和朋友一起请人吃饭,作为半个主人的“老哈”竟然把客人撂在客厅里躲到厨房抽烟,问原因,答该聊的都聊了,再说就重复了,让人哭笑不得。可一旦遇到同样爱马的人,他可以瞬间变话痨,聊到凌晨3点都不知道困。

    除了自己的马术训练和教学,作为父亲的哈达铁,还和曾经拿过中国现代五项5届全国冠军的夫人刘燕一起,把女儿琪琪木乐培养成了一名出色的骑手。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琪琪木乐1岁多就被爸爸抱上马背,整个童年都是在马场度过的,到现在已经拿过不少级别的冠军。礼貌、谦卑、坚毅、忠诚、优雅、专注……这些词是对骑士精神的诠释,也正是“老哈”对女儿的希望。

    近年来,很多马术俱乐部的骑手大都是孩子,一些家长有钱了,就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贵族梦”。而作为西坞乡村马术俱乐部的总经理和总教练,哈达铁从不主动劝说来骑马的人入会,而是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教学真正喜欢上这项运动。这些年,很多人因为马认识了“老哈”,也有很多人因为“老哈”喜欢上了马。

    “我并不认为马术是一项贵族运动,在我看来‘贵族’更多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不断地受挫、拼搏、克服和日复一日的坚持。”哈达铁认为马术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它要求你处理各种危险、困难,培养你的勇气、胆量,让你变得强壮,让你学会面对各种挫折、失败,教会你如何与另一个生命沟通交流,也教会你如何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一项永无止境的运动”

    今年“十一”的2018浪琴表国际马联(FEI)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总决赛上,哈达铁和他的团队一举拿下140cm俱乐部团体赛冠军。面对镜头,“老哈”搂着年轻搭档们笑得合不拢嘴,比他得了个人冠军还开心。

    2008年,华天等6名骑手进军北京奥运会,填补了中国马术奥运史上的空白,也燃起了中国人对于马术运动的热情。国际马联(FEI)场地障碍世界杯2011年落户中国后,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中国马术巡回赛、西坞大奖赛等重磅赛事相继创立,不管是政府支持还是民间自发,或是几方联手,比赛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马术行业的发展和振兴。而和大量国际高水平骑手、老牌世界冠军同场竞技,也给中国骑手带来了新的视野和动力。

    在一些西方国家,马术是一种传统和文化,而中国马术运动起步晚,不成系统,人才奇缺,发展近40年仍然是小众运动。“老哈”的家里有一幅“愚公移山”的字,在他看来这就是中国马术运动的发展过程,会非常漫长,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除了在马术俱乐部执教,哈达铁还担任过中国马术队、八一马术队的教练,同时也是中国年轻一代优秀骑手韩壮壮、华天的启蒙教练,更是把黄祖平、张可等多位知名骑手送上一个个马术冠军宝座的那把“梯子”。对目前国内涌现的马术骑手低龄化的现象,哈达铁认为现在的孩子在外部环境上比上一辈骑手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中国马术业飞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规范,他们进入马术系统更加便利,而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对于他们开拓眼界、学习技能非常有帮助,“年轻骑手在训练上若有更系统、更正规的引导,多接触马房的工作,喂马,刷马,马感会更好,进步也会更快”。

    身为教练和骑手,哈达铁每天也要充当马工、饲养员和兽医的角色,在他看来,骑手必须深入了解马匹的习性和心理,“障碍赛是一项需要骑手和马匹高度配合的项目,翻越障碍时,马面对的是一米多的高杆,考验的却是骑手的心理、把控能力。骑手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准确把握马的反应,传达比赛的目的,控制马的跳跃,而完成这种默契只有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才能达成”。

    “你永远不可能做到完美,因为总有细节是不完美的。马术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运动,其带给每个人的挫折、失败要远远多于成功,这也促使我不断自我追求,并成为继续努力的强大动力。”从运动员到教练,哈达铁对于马术有着自己的感悟。

    生活中看上去平凡朴素的哈达铁,一旦坐上马背立刻满血复活光彩照人。几十年和马朝夕相处中,他得到了别人无法体会的快乐。骑马,教课,参赛,就是“老哈”生活的全部,作为国内高级别赛事参赛年龄最大的骑手之一,“老哈”常说自己的目标是“有酒喝,有马骑”,只要还有力气就不会退休,因为在跟马交流的那份专注和坚守里,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29日 06 版

哈达铁的驰骋人生
让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州安龙:山里种桑养蚕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