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人民都在祈求好运。这两周,美国开出几个大彩票,奖金折合100多亿元人民币。全民沸腾了,当地媒体说,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彩票周——彩票玩家梦想着超乎想象的奖金,彩票零售商们享受着客流量大幅增长带来的繁荣,各州政府则摩拳擦掌,期待着一笔意外之财。
中国人民也没闲着,自从支付宝带火“中国锦鲤”信小呆,众商家快速复制,在评论区里频频呈现大奖。有送新款卷发棒的、有送最贵苹果手机的、有送上百支口红的、有请一年奶茶的,还有送一辆宝马汽车的……彩妆锦鲤、写真锦鲤、球鞋锦鲤、手机锦鲤,甚至地区锦鲤,诱惑着像我这样梦想一夜暴富的人。
鱼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以两种姿态出现:一是在餐桌上,二是转发好运的图腾。后者在中文互联网圈子里迅速繁衍。
我的微博主页几乎是全网最全抽奖锦鲤合集,每一条转发下面都有过万元的奖品“只宠你一人”。老朋友纷纷问我是不是被盗号了,一位新粉丝专门留言,“特意从你这里转走,中了的话请你喝一杯奶茶。”
我心里想着,等我中奖后,围观群众来“吸欧气”(形容沾喜气)时,就会发现一个道理:努力就会成功!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毕竟,全网锦鲤,我几乎一条不落地转发了。
于是,我的日常就是一边发现新锦鲤,赶紧转发;一边看结果公示默默删除,感叹又做了一次分母。时不时,也能看到同学转了一条鱼,“转发锦鲤,提案求过”“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日常迷信一下”。
虽然至今未中过一毛钱,我的情绪倒也没什么大的起伏。毕竟只是动动手指,也没付出多大成本。只是成功塑造了一个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穷鬼)的形象而已。
朋友发我一张图:转发这个鲍德里亚,意识到你们所转发的锦鲤都是消费符号。
鲍德里亚曾提出著名的“消费社会”理论,说消费者不是对具体的物品功用价值有所需求,他们实际上是对商品所赋予的意义有所需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们添置洗衣机等生活用品不仅是“当作工具来使用”而且被“当作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体验”并愿意为后者掏钱。
也就是说消费活动与我们的真实需求无关,它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社会学系统,生产欲望,构建人设。当你转发了锦鲤,就像在东北泡了个澡,既融入了流行文化,也获得一种心灵愉悦。
它还能带来一种泡澡所不及的附加体验——对生活多了份希望,万一我中奖了呢,这老些琳琅满目的热门商品统统归我了。
互联网上锦鲤的设置非常有意思,商家众多但重合度很高,没有诸如“玛莎拉蒂5元代金券(限第二辆使用)”的鸡肋玩意儿,多是一些抢手货。比如新出的人气款,大牌护肤品,奢侈品包袋珠宝等。
每一个单品拿出来,都营造出以女孩为主的消费者争先追逐的热潮。用上这款面膜,前男友看了要后悔;涂上这些口红,你就是生活的女王。
耳边又响起鲍德里亚老爷子振聋发聩的声音,也许我并不是想要让嘴唇看上去更红,我可能只是想要这支口红带来的气场,以及使用这个品牌营造出的心里舒适和虚幻阶级感。毕竟,连码农的格子衬衫都从几年前的真维斯升级为巴宝莉了。
奖品揭晓日期虽五花八门,但最多的还是在11月11日,剁手节。一些网友在看完奖品名单后感慨,奖是一个没中,反倒被礼品清单种了草。我也是在微博和淘宝之间反复切换。
广告商定义了产品的调性,消费者趋之若鹜,走进一些人满为患的性冷淡风店铺,尝试一些没多惊艳的网红食品。锦鲤的奖品就是欲望的合集,获得它,你就是拥有品味和运气的女孩。
目前,公认具有这一能力的姑娘是信小呆。有人说,她直播拆礼物都能成为网红。人民群众对于这个全网宠儿非常拥护,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大V,评论里一堆叫姐、叫妈、叫祖宗的,她在偶像微博下的留言都能被点赞捧上第一位。
上一个这样的平民女神还是杨超越。穷苦出身,唱跳欠佳,却能依靠粉丝投票在选秀中名列前茅。于是,被网友奉为“躺赢”的锦鲤,好运的象征。
出了名的杨超越接到很多广告代言,又滚入了消费符号的大潮。粉丝们乐意为同款埋单。
虽然知道有人织了一张消费的大网,但我还是禁不住扑腾扑腾想要当一只锦鲤。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