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中国留美体育生眼中的中美体育差异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12日   04 版)

    第四届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11月9日在苏州举行,会场上,谌玥得到和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一样受人“瞩目”的待遇——谌玥身高1米99,2015年毕业于清华附中的她以篮球特长生的身份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全额奖学金,入校后作为女篮队成员参加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的女篮联赛。

    在美国的3年多,谌玥逐渐明白体育生为什么在美国高校更受欢迎,以及中美两国教育环境、文化语境里对体育的理解有着怎样的巨大差异。

    查阅2013~2015年的中国中学生女子篮球运动赛事记录,谌玥是无法被忽略的明星人物。2013年,清华女篮首夺全国高中女子篮球联赛总冠军,此后两年均卫冕成功,其间,她都是清华附中女篮的核心球员,其中在2014和2015两届全国高中女子篮球联赛上,谌玥均获得联赛的最有价值球员(MVP)。

    在中国视角里,身高近两米的谌玥天生就是干体育的料儿,即便未来的事业走向也应该和体育相关,诸如篮球教练、体育老师等。但谌玥想在未来从事和商业相关的工作,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的是商业与统计专业。并且,谌玥的学业成绩绝不比她的篮球水平逊色,除了她个人的努力外,美国大学对体育生学业要求的严苛也让她不敢松懈。

    中美体育文化的差距开始显现。

    谌玥表示,“通常在中国,篮球只是篮球、体育只是体育。”长期体育和教育间的距离让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在体育上有出色表现的人在学习方面不会有太好表现,就应该是只擅长体育。但在美国,出色的运动表现力代表着一个人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谌玥注意到,例如,在高效利用时间上,学生运动员通常做得更好,“我们每周要花一定时间用于比赛和训练。同时还要兼顾学业。包括运动训练在内,美国大学也并不推崇训练时长与训练质量划等号。”这也体现了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的原则,因此,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也都受到严格控制,约每天两个小时左右。这意味着,每一个学生运动员无论是进行运动训练还是学业学习都要保证高效性。

    作为一名曾在国内拔尖儿的高中女篮队员,谌玥到了美国后,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和运动人才,她也面临着重新审视自我和找到自己在团队中位置的挑战。“必须要接受你的角色,发挥你的作用。这对你向未来的职业过度也有帮助,要找到你在团队的位置。”谌玥表示,“在队里,并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很多时候要进行妥协、让步,与他人协作。”

    在她看来,学生运动员通常还具备如下品质:不放弃梦想、理性面对一次次出现的胜利和失败、擅于在急速变化的环境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更好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都是美国人认为体育可以帮助一个年轻人发展出更高综合素质的原因。

    “华尔街的精英人群中有不少是学生运动员出身。”谌玥表示,也正是因为广泛认同体育不仅给人带来健康体魄,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优秀品质,美国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为孩子选择一到两项坚持参加的体育运动。

    把体育只当成体育,并按照这一思路去培养体育生,这大概就是中国对体育的最大误区。在此次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上,谌玥与另一名留美的中国体育生赵天健一起上台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留学感受,面对台下就坐的包括姚明在内的众多知名人士,他们不凡的谈吐、清晰的思路、独到的见解和落落大方的性格,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认识里的体育生形象。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如果说学习语文是让孩子认识文字、掌握写作和表达能力,学习数学是让孩子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英文是让孩子掌握另一门语言……每门学科都有其教育意义和教育目的,那么对于体育,我们的给它赋予的内涵和意义是否也可以更丰富一些?

    本报北京11月11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12日 04 版

大变革时代中超联赛喜忧参半
一道难解但并非无解的常识题
火箭断崖式跌落原因何在
中国留美体育生眼中的中美体育差异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