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1月0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家国同追梦 青春接力跑

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1月03日   06 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的代代传承之路,总是回响着青春的脚步声。

    40年前的今天,《中国青年报》头版发表评论《扫除血统论,携手向前行》,认为摘掉以地主等血统划分身份的“成分”帽子,不仅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对团结青年一代携手向前走,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40年一晃而过,今天的年轻人或许难以理解这意味着什么——

    几千万生活在“灰暗”中的青年,突然平等地和同龄人一起,站在了高考的起跑线上;亿万普通家庭,与这个国家一起,点燃起希望和梦想的光芒。

    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就专门提到,201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多已经退休,大批‘00后’进入高校校园”。从恢复高考的“改革开放一代”,到今天学习成长中的“强国一代”,时代从不辜负青春,它只是不断磨炼我们,磨炼着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普通青年。

    与40年前相比,今天的年轻人虽然不再为“成分”的差别苦恼,不再有温饱和上学的生存焦虑,但依然怀有改变自己命运的需求与渴望,保持着对美好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向往和追求。

    40年,一代代青年一次又一次面对“身份”的苦恼。从旧的“身份”差异问题,演变成了消除新的“身份”不平等所带来的考验与挑战;与此同时,当代青年还面临就业、创业、维权、心理、婚恋等种种问题和困惑。

    本报年前刊发一篇题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引发了各界热议,教育公平问题再一次摆在人们面前。去年年初,国家确定了11项攻坚行动,其中有一项就是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尽管教育的信息化、公平化已取得巨大成就,但还需要继续下更大的力气,我们依然在路上。

    40年,我们一次又一次叩问自己的内心:衣食一旦有了着落,除了谋好职业争取更多物质条件外,我们还有没有为更高事业不懈奋斗的干劲和担当?

    家国同追梦,青春接力跑,是历史,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无论是百年前振臂一呼的新青年,还是七八十年前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无论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下海创业的追梦者;无论是海外留学归来的“洄游一代”,还是刚刚步入成年的“00后”,青年个体的命运和前途,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100位被表彰的改革开放40年功臣,哪一位没经历过奋斗的青春?哪一位不是富有家国情怀的贡献者?

    系列微视频《40年,来自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中,哪一个不是以精彩小故事的普通“小家”,集中展示中华民族这个不断变化的“大家”?

    正如中青报的《中国面壁者》所言:人有脊椎可以挺直腰板,基石稳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但真正的脊梁和基石原本就是看不见的。

    奋斗的青春最幸福——

    有人叹息青春散场,有人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太追求“自我”,但更多的人开始吟唱新的序曲,一切尚未命名,我们仍在路上。今天的年轻人,正在用他们知行合一的传承和接力,定义什么叫“强国一代”。

    有这样一位一直坚守在科研第一线的“女汉子”——蓝可,多次放弃下海出国的机会,把青春献给了热爱的航天事业。在她身后,还有“悟空”“墨子”“蛟龙”“天眼”等团队中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中国航天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在而立之年。

    有这样一位外卖小哥,在凌晨昏暗的灯光里,主动给救护车带路,指明方向。一句“救人要紧,我来带路”,让我们在熙熙攘攘的路上,记住了他瘦弱却坚毅的身影。

    在他的身侧,我们也看见了穿着桔衣的环卫工人、戴着白手套的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辛勤劳动者的身影。他们自信笃定,让人潮涌动变得井然有序;他们接力奔跑,让所有起点与终点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

    在我国西藏边境最危险的一条边防线上,30多年来已有14名官兵牺牲在巡逻途中。官兵们的冒险则是出于一种职责——战士必须用血肉之躯守护祖国的每一寸疆土,向世界宣示我们的主权。中青报刊发的报道《我站立的地方》里这些可爱可敬的年轻战士,和参军远赴亚丁湾护航的北大女生一样,表达着坚守岗位的那一种平凡的英雄主义。

    ……

    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作为其中默默奉献的新闻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坚持用脚采访、用眼观察、用心思考、用笔还原,同样在书写着与新时代同行、为青春喝彩的奋斗华章。

    从2015年开始,每年的新年评论——《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我”期待有这样一种获得感》《文化的光芒无“微”不至》《新时代,我的舞台我的国》,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中青报人艰难跋涉的心路历程。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要真诚尊重各种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创新创造的活力。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

    是的,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处理和解决深化改革开放中的种种问题,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青春建功有作为。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期待这种更强的活力,让更多年轻人能够向上寻找成长的通道和力量,向内发现回归初心的信仰和信念。我们都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努力奔跑着,微笑着,相信着。

    一位年轻人新年寄给自己的祝福引起人们呼应:更加精益求精地专注做好当下每件事,正如看似傻傻奔跑的一个人,是一个逐渐剔除杂念而自我成熟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2018年进入中青报的新同事,主创了融媒“新年献辞”——“和你在一起”视频节目,同样引发很多共鸣:原来简单和纯粹是一种成熟的力量,也是一种青春的能量,只有在尊重和唤醒中,才能更好地陪伴、引领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正在融合改革转型中的中青报,今年也进行了相应的版面、订价调整,这是顺应新闻传播方式新变化、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要调整,是中青报奋进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内容和版面精品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我们不会在意各种评头论足和追求眼前一时的流量,而是在用心用情用力地向改革者致敬,立足岗位,扎根基层,关注青年,关注未来,为奋斗、创新、担当者鼓与呼;

    我们不必嘲笑只顾小家的燕雀之志,更要理直气壮地拒绝平庸,为鸿鹄之志鸣锣开道,把书写青春华章,落在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体验、实践中,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

    我们不仅会继续弘扬真善美,也不会放弃对假丑恶的监督与鞭挞,把尊重人性、尊重常识、尊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有机地融入尊重规律中,包括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

    如何书写“强国一代”的奋斗?

    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是当代青年的机遇,更是沉甸甸的使命。

    如何书写新闻人的奋斗?

    同样在传承和发扬中接好前辈的接力棒,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是我们沉甸甸的使命。

    2019年,以青春之名,我们正在一一作出回答。

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1月03日 06 版

祖国必须统一 也必然统一
“最美背影”温暖新年第一天
杨忠:精忠报国 英名长存
周洲:热爱发明的小院士
李东蔓:在国际公益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家国同追梦 青春接力跑
“改革先锋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