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台湾青年沪上创办“鲁班学堂”培养新一代工匠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5月07日   11 版)

    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看视频

    “在钢铁、塑料的时代之前,木工是‘百工之首’,很多家具、桥梁、建筑都是用木头做的。”在上海市闵行区的麦可将文创园,“木忘初心——上海鲁班学堂”创始人黄上智正在进行木工教学:从了解木头细胞构造、纹理到划线、磨刀,再到工具使用和榫卯制作。一个季度的课程后,学员能独立完成各类家具的制作。

    3年来,“鲁班学堂”以其独特的沉浸式教学方式吸引了数百位学员:在校大学生、退休人士、业内工人、企业家……

    1976年在台湾出生的黄上智的木工作品也屡获大奖,定制产品、空间设计、世赛培训等“订单”不断。

    “台湾有成熟的工艺传承体系,上海的市场还没饱和”

    黄上智从小就喜欢木工,高中时学习家具木工专业后赴日本深造,并成为日本知名设计公司丹青社的公共空间设计师。

    2005年,正逢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黄上智随公司参与了“水立方”场馆内部设计,又承接了朝阳大悦城、西单大悦城等大型商业空间设计业务。3年后,他带着设立分公司的任务来到上海,进行世博会日本馆设计项目工作,并在上海安顿下来。

    多年的工程经验让黄上智发现了一片未被开发的市场,“很多大型设计虽然壮观、漂亮,细节却有待完善,木作工人的技术也需要提升”。黄上智认为,与其在每个工程开展前花时间做施工培训,不如通过基础培训的方式让工人掌握结构思维。

    “我用了‘木忘初心’这个名字,希望做一个推广教学的事业。”2016年,恰逢闵行区的麦可将文创园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负责人的号召下,黄上智作为早期入驻者,在园区设立了“木忘初心——上海鲁班学堂”。

    麦可将文创园区的执行长刘亦展同样来自台湾,他介绍,该园区是国内第一座手作体验与时尚创意设计相结合的文创园区。目前,除了“鲁班学堂”,园区内还集聚了40多家台湾和大陆的优质文创项目,如玻璃、毛毡、纸箱制作、文博产品开发。

    黄上智觉得,上海的环境开放、包容、多元化,有“行行出状元”的氛围,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地方。在上海市台办的宣传推广帮助下,“鲁班学堂”迎来了第一批学员;后来又在久光百货、月星家具开设了店铺教授课程。

    “在文创行业,台湾已经有成熟的工艺传承体系,也有一些师兄弟开这样的工坊,而上海的市场还没有饱和。”黄上智说。

    除了木作教室,黄上智的业务多面发展。2016年,他被聘请为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第44届世界节能大赛中国精细木工项目集训基地的技术指导专家。同时,他还承担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可视化辅导工作。他的作品《木质自行车》《摇椅飞机》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展出,后者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两岸一梦》获得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文创大赛第一名。

    “用机器组装半成品,虽然很快有体验感,但离开教室就不会制作了”

    4月27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鲁班学堂”看到,几间工作房外是“青木工坊”店铺,摆着一些供出售的木艺作品,有小巧精致的手机壳、相框、笔盒、储蓄罐等;工作房内则堆满了各式木材、工具和学员们的木作成品、半成品。

    课程从上午10点开始进行到下午5点。学员们陆续来到学堂,挑选要制作桌子的木材。学堂使用的工具别具一格。黄上智介绍,其中很多是由台湾专门做手工工具的老师傅制作的,现在已经不太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制作这些工具。因为生产数量少、相对成本高,也几乎没有工厂愿意生产,“鲁班学堂”希望把这些工具推广开来。

    在“鲁班学堂”,木工教学分为初、中、高级3个阶段,每个阶段在3个月内的12个周六教学完毕。其中初级阶段以工具使用和榫卯结构等技巧教授为主,很少使用机器。

    在黄上智看来,上海不乏木作工艺的工坊,但多数都会让初学者直接使用机器,组装准备好的半成品,学员虽然很快得到了体验感,但一旦离开了教室,就不会制作了。“这里的学员是真的想学东西才来的,每天下班后花些时间制作,图纸画什么就能做出来什么。比如做桌子,年轻人可能想做办公桌,退休人士想做茶桌、琴桌,在这里都能实现”。

    “鲁班学堂”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至今已有五六百名学员参加过培训。早期的学员会在黄上智组织展览时前来帮忙,甚至辅助教学;有一些大学生从萌发兴趣到掌握技术,最后选择成为职业木作工匠;有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浙江省冠军的年轻人,继续在这里钻研工艺……

    做文创不能只靠情怀

    黄上智认为,“鲁班学堂”受到青睐,和近年来提倡的“大国工匠”精神、“文化复兴”理念是分不开的,他希望“鲁班学堂”未来能影响更多业内的年轻人,突破过去老师傅两三年才能带出徒弟的模式,更加高效地培养新一代工匠。

    刘亦展则认为,“做文创不能只靠情怀”。园区作为孵化器,需要考虑产业如何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他介绍,作为一家创新的“全体验式”文创园区,园区内每一个项目都是“前店后厂”模式,将产品与活动相结合:“产品售卖是‘走出去’,内容体验和制作是‘带进来’”。

    “文创需要和文博、文旅相结合。”刘亦展说,近两年,麦可将文创园区陆续拿到了上海市3A旅游景区认证和国家级文博创意产品开发生产基地认证,正在进行文博类产品开发设计,“我们的优势在于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强,比如与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合作,为他们设计了铜丝网材质的插卡抽换式博物馆纪念包,还结合了品牌故事和当地文化,产品能让顾客‘带得走、记得住、买得起’”。

    文创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支持。黄上智说,“鲁班学堂”从创立到现在一直在闵行区,正是因为这里对文化创业者有较多政策优惠,比如他申请了“闵行当代工匠”人才库,可享受相关待遇;入驻文创园区则得到租金优惠。上海市台办还帮助学堂做宣传推广,吸引了不少学员。“这些措施、补助对我们手艺人来说很重要,因为文创并不是一个能很快产生经济效益的行业”。

    上海市台办、台协为园区发展做了不少“穿针引线”的工作。刘亦展介绍,目前,园区内有100多位台湾青年从业人员,创业者有将近50家,去年经济税收将近900万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5月07日 11 版

上合青年伙伴共享创新创业红利
台湾青年沪上创办“鲁班学堂”培养新一代工匠
国内供应链支撑共享滑板车火爆海外
残疾夫妻种艾草“逆袭”成为创业榜样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