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9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学者看法

学史明智 以史育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教育的重要论述

马敏(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9月16日   02 版)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强调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思维的培养,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历史教育。他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为什么历史教育在青少年教育和国民教育中如此之重要?

    首先,“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割不断的历史,都有自己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共同记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鉴古方能知今,继往方能开来。诚如习近平所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 “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她的昨天开始。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把古与今贯通起来,才能真正弄清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满怀信心地去把握今天,开创明天。

    其次,历史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史明智”,学史亦励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国人骨气和底气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泉,我们必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注重从历史中修养人生,以文化涵育新人。如同习近平所强调的,“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和普通国民的历史教育,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要进一步明确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

    关于如何学习和理解历史,如何观察和认识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已为我们指明了历史教育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一是要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延绵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诸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崇尚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情怀等,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继承和弘扬,用以培养我们的浩然之气。

    二是要加强学习中国近代历史。今天的中国直接来源于近代中国,近代史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学习中国近代史,关键是要了解近代中国因落后而挨打的苦难经历及惨痛教训,了解近代以来各派政治力量都曾尝试过以不同的方式挽救民族于危亡,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使中华民族走上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三是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学习,了解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的7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没有比较就没鉴别,没有对照就不了解历史进步的尺度。我们必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和对照,“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本质。

    第二,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走过道路的真实记录,“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敬畏历史、尊重历史,而不能随意丑化历史、歪曲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就是打着“还原历史”“反思历史”“重构历史”的旗号,任意改变历史,“戏说”历史,通过否定“老祖宗”,否定历史正面人物,从根本上否定我们的民族、否定我们的国家、否定我们的文化、否定中国共产党。

    历史既不能任意选择,也不容随意割裂。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是否具有文化自信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正确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历史的客观性和严肃性,对历史及历史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给后人留下一部信史。

    第三,要加强对历史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

    历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因此,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在历史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占据历史教育的主战场。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材建设讲话精神,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中小学历史教材编写,像编写德育、语文教材一样,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高度重视历史统编教材的使用和教师培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历史教育之中,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广大青少年,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

    除加强学校历史教育,我们还必须重视和加强面对全体国民的大众历史教育,以各种形式和手段,做好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普及化工作,让历史走入寻常百姓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显然,在加强历史学术研究的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历史知识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研究,才能真正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落在实处,最大程度地发挥历史的育人功能。

    (本文系作者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马敏(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9月16日 02 版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牢牢把握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学史明智 以史育人
现代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