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7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博观

天津博物馆

——哏儿都的另一面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7月14日   10 版)

    “逗你玩”“二她妈妈拿大木盆”“轧你脚,应该轧你嘴”,熟悉相声的我,每当想到天津时,脑子里都会出现一位位天津相声艺人的舞台形象,他们声音或高或低,语速或急或缓,形容或蔫儿或帅,说着家长里短,讽刺着不正之风。不光是我,许多人心中,相声都成了天津的标签。

    到天津吃狗不理,听相声(这也是前些年的口号,近来相声仍旧坚挺,狗不理颇显乏力)。一段段相声已经渗透到天津人血液里,配上自带幽默的口音,和勇于自嘲的精神,似乎每个天津人都是相声大师。由此,天津得了个“哏儿都”的美号。“哏儿都”的氛围就是生活气息浓重,不拘束,很自在,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在这一派烟火气中,人们忽略了天津的另一面,天津是一个文化教育发达的工业城市,是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说到这,您可能已经想到天津还有著名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但您是否知道曾经国人以拥有为傲的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日常用的鸵鸟墨水、郁美净护肤霜,都是天津出品。或许更想不到现在风行全国的共享单车,大都产自天津。

    天津是明永乐年间开始修建的带有海防性质的港口城市,故旧称天津卫。由港口而来的码头文化,塑造了“哏儿都”市民的性格。而另一方面,港口创造财富,也使天津成为早期开放城市,带来工业和新思潮,催生现代教育文化的发展。要想看到天津有别于哏儿的、市井的一面,天津博物馆是很好的切入口。

    天津博物馆(以下简称“天博”)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已经跨越百年。天津博物馆多次更名,也多次拆分整合,其新馆2012年对公众开放,主要展陈天津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艺术品收藏。

    要了解天津社会、经济、文教的发展,天博有一个常设展览《中华百年看天津》,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天津工业、教育、社会情况都有系统呈现。

    而要体验天津文化底蕴的深厚,天博《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更是不可不看。一个博物馆文物收藏是否宏富,与当地文化特性息息相关。湖南、湖北是古楚故地,楚文化遗存丰富;河南是十三朝建都之地,出土文物众多。这些地方可以说是文物的出处,还有些地方本地未必产生许多文物,但也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出现这种情况的往往都是大都市,可以算文物的聚处,比如北京故宫汇聚了帝王家的收藏。近代以来,天津聚集了大批富商、下野政客、前朝遗老,他们有祖辈和自己积累的大量藏品,随着时代变化,许多文物就成为了天博的藏品,天博也成为文物收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在这只说一张画,从这一张画便能看出天博的收藏不得了,这就是天博的镇馆之宝,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宋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高峰,甚至是顶峰。涌现出众多为后世膜拜的大师。范宽是这些大师中的一个,甚至是大师中的大师。这幅由3幅整绢拼成的一人高、两人宽的巨大山水画作,描绘了为白雪笼罩耸入云霄的山峦,山间古寺萧疏、古木葱茏,山下静水无波,一座小桥横跨沙岸。画作细腻描绘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画面前景的树干中,隐约可见“臣范宽制”的款字。这幅画公认为范宽的精心巨作,又是大陆地区唯一的范宽真迹。

    这幅名作与天津有着特殊缘分,它曾经被清前期天津收藏家安仪周收藏。安仪周是大盐商也是文人,通过他的一生,可以看到在300年前天津的经济已相当发达,文化活动也非常丰富。安仪周之后,这幅作品收入乾隆内府。再后来八国联军劫掠圆明园,这幅作品流落民间,为工部侍郎张翼购得。张翼后来到天津居住,这幅画作又回到天津。1981年,由张翼之子张叔诚先生捐赠给天津艺术博物馆(现天博的一部分)。

    正因为收藏家的无私,公众才有机会看到千年秘藏的珍品。当然,平时参观只能看到它的复制品,真迹只有在特殊时刻才会展出。上一次是在2018年天博100周年的精品展上。下次什么时候再展,观者们只有耐心等待了。当然看不到《雪景寒林图》真迹,要是能碰到展出张择端的《金明锦标图》、苏汉臣的《婴戏图》、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卷》,观众们同样可以大饱眼福。

    看过书画,还可以看看天博瓷器、古玉,甚至古镜和砚台的专题展览。一个博物馆能在小众领域开专题展,没有丰富的收藏是办不到的。

    走出天博展览就是天津文化中心广场。看看广场上休闲的市民,又回到了倍儿哏儿的天津。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7月14日 10 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绿水青山中走上全域旅游的致富路
中国第一个民营国家森林公园的自救
天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