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刚刚结束高考的常永龙来到外婆家,陪着外婆去镇上的卫生室看病。在那里,常永龙看到医生用“简单的工具”——后来他才知道那叫针刀、火罐给患者治疗,并且,用小小的银针治好了外婆的关节炎。他觉得很神奇,每周都到卫生室,跟在医生身后观摩。
后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常永龙坚定地选择学医,学中医。
“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无时不在锻炼着我,让我乘风破浪后拥有无惧病魔的勇气,尊重生命,更好地生活。”现在,常永龙是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名医学生。迈入医学领域之后,常永龙在点滴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到医学的伟大。“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点亮他人希望之光的人,努力守护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也希望我们在行医路上的每一天都能被温柔以待。”常永龙说。
学医意味着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
曹莹莹是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儿内科的一名“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生。高考完,家人、老师都跟她说学医很苦,“但我想高三都挺过来了,学医也一定能坚持。”
大学生活比曹莹莹想象中要忙碌和充实很多。总有看不完的书、背不完的资料。每天早上6点起床,穿着拖鞋就跑到图书馆占座位,晚上9点半图书馆闭馆后,再转到教室,看书到11点。回寝室简单洗漱,搬出小桌子在床上看书。5年时间,除了上课,这是常态。
“考试前一个月,图书馆走廊、学校的各个小角落,甚至自行车后座上都有人在看书学习。我们几个室友每次考完试都会大病一场,养几天才能缓过来。”曹莹莹说。
医学生都是这样拼过来的。“从第一节课起,我便知道学医绝非易事。7年来,学校给予了我不怕吃苦、关心疾苦、以仁为先的品质。”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张笑颜说。
温州医科大学的赵小姗记得,参加执业医师第一阶段理考试的前一天,她和室友刷了一晚上题。第二天上午考了3个半小时,下午又去很远的另一个校区准备期末考。“当时眼泪都快流下来了,觉得比高考还累”。
“医生的责任是守护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我们只能通过比其他专业更多的努力来体现担当。我们‘负重前行’,肩负的是成百上千人的生命,是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更是我们自己的良知。”赵小姗说。
艺诚心正有担当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刘鑫源在大五时曾经犯过一个错误。当时,他在一家三甲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实习,有一天给一个患有鼻炎的老奶奶扎针,针刺太阳穴后,见老人呼吸通畅,刘鑫源便离开了医院。
半个小时后,刘鑫源接到电话,说老奶奶出现左眼眼底血肿,已经看不见了。医院的值班大夫给她做了冰敷和止血等及时处理后,老人视力恢复,但局部仍有血肿。刘鑫源赶到医院看老奶奶的时候,非常愧疚,连连道歉。
老奶奶说:“小伙子,你放心,就算我的眼睛真的瞎了,也不会怪你,因为我已经74岁了,但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行医一定要注意医疗安全。”
听了老奶奶的话,刘鑫源感动得差点哭了。他感到,当医生有赤诚的心愿意去帮助患者的时候,患者也可以给与包容。“这件事让我以后更加小心谨慎,反复查对,把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犯错误”。
每一个学医的人都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现实生活中有时会不尽如人意,即使再努力,运用各种新的技术,付出大量精力和财力,最后可能患者还是去世了。
那是曹莹莹参加“规培”的第一年,一个14岁的小女孩因为呕吐腹泻入院,入院后血压偏低,提示休克早期,医护人员展开了积极的治疗措施,但最终却没能挽救她的生命。
看到女孩的父母跪在地上磕头向老天求助的场面,曹莹莹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们刚入校园时何其单纯,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战胜一切疾病,但是可治愈的疾病是有限的,我们努力减少这种悲剧的同时要认识到医学的不足。当然,也不能被疾病吓倒。希望我们永远记得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时的热忱,牢记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刘鑫源用北宋思想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来形容医生的职责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医生应该是一个有尊严,受人尊敬的职业,对整个社会要有所担当。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都是以往贤者沉淀下来的科学,我们要继承、发扬、学习、创新”。
“医学依旧有大量工作待完成,我们在医学领域的原创性、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少之又少,很多临床用药依靠仿制和进口,这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国民的健康素养普遍不足,健康意识差,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科普工作。”刘鑫源说。
把医者的仁心带到祖国大地
2019年,刘鑫源作为领队带了6位博士到湖北省秭归县义诊。第一天下午的义诊安排在茅坪镇建东村党员活动中心,博士团赶到时,100多位村民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一下车,村民们就围过来说:“刘医生,你们终于来了,我们等了两个多小时了。”刘鑫源非常感动。“基层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医学人才比较缺乏,人们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非常强烈”。
前段时间,刘鑫源在家乡内蒙古巴彦淖尔义诊了300多位患者。他说,因为疫情滞留在家,家乡医疗条件落后,很多疾病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自己便利用学习、写作之余,拿出固定时间为寻医问药者义诊。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每一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都会背的《大医精诚》。意思是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
刘鑫源说,学校除了教知识,还教会学生们要拥有一颗博爱的心,懂得如何关怀别人,“无论医学发展到什么高度,归根结底是人学,那就要以解决人的问题为中心。医生在看病的时候,应以病人的痛苦为痛苦,一心赴救,而不能依靠医学来聚敛财富、谋求私欲,不管长幼男女、漂亮丑陋、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均应一视同仁,这是学校赋予我们的情怀。”
常永龙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常去社区、敬老院等地点给老人做推拿。有一次,和社区一位老奶奶聊天的过程中,常永龙得知她和老伴在哈工大读书时相识相爱,之后结婚,两人一起被分配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几十年投身于核学研究。老伴因为长期受核辐射,59岁就离她而去,而奶奶自己也因为辐射的影响换过骨头。因为科学研究以及辐射的危害,他们并没有孩子,奶奶如今独自生活。
交谈中奶奶跟常永龙说:“现在我们生活好啦,都有‘小太阳’了,我还能看到,可是老头再也看不到了。”说到这,奶奶就不说话了,常永龙也有些哽咽。
临走时,奶奶拉着常永龙的手说:“谢谢你孩子,你要是常来就好了,我很开心。”
“以后我有时间就常来看您,再给您推拿、艾灸。”常永龙说。
“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他们的存在,也才有了我们这个强大的祖国,他们这种对待事业以及工作的精神,值得我上下而求索。这激励我更要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守护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常永龙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