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8月2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青年文化研究

时代风潮中的虚拟偶像不是坏事

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8月24日   02 版)

    对每一代年轻人而言,都会有自己的偶像,偶像也会随着时代变化层出不穷,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

    虚拟偶像的出现和流行说到底还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成为一时的风潮也不足为奇。需要认清的是,虚拟偶像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过度将情感寄托在虚拟偶像身上,其后果极有可能是脱离社会,将自己的生活虚幻化。在尊重年轻人选择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引导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虚拟偶像。

    ---------------

    每一代年轻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

    数字社会到来之前,曾经很多年轻人都将大幅靓丽英俊的明星海报挂在墙上,那时比较流行的话语是“梦中情人”。所谓的梦中情人假借虚幻的梦境来说明人们对完美人生伴侣的想象和刻画,多数情况下代表的是难以实现的愿望,而靓丽英俊的明星则成为年轻人最有可能看到的完美形象。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梦中情人的想象和刻画可以借助数字音视频技术得以实现,特别是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虚拟人物的形象可以以三维立体影像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若有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技术的加持,对话互动都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虚拟人物更加生灵活现,梦中情人也由此变为虚拟情人。之所以用梦中情人到虚拟情人来举个例子是想说明,人们追求美好的渴望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出新的内容和形式,现代的年轻人不需要在苦思冥想海报里的明星偶像,可以在网络中随时随地观看到虚拟偶像的近况,还可以购买虚拟偶像的产品,与之产生“亲密接触”。

    对每一代年轻人而言,都会有自己的偶像,偶像也会随着时代变化层出不穷,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上世纪90年代青年一代的国民偶像从军人、科学家转向港台明星时曾经引发不少人的担忧;时至今日,90年代崇拜明星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国之栋梁。随着中国社会多元化,年轻人的偶像自然也不会像过往一样的整齐划一,而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偶像类别,比如有的青年偶像是影视剧演员,有的青年偶像是体坛明星,还有的青年偶像是科技达人,等等,当然也有一部分青年把虚拟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也是基于自身喜好的合理化选择。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把虚拟人物作为偶像有点奇怪,但仔细考量虚拟偶像的打造过程,便会觉得虚拟偶像的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虚拟偶像吸引了更多的粉丝关注

    一些研究者把虚拟偶像的产生与二次元文化关联起来,从一部分虚拟偶像的粉丝情况来看确实如此,但更多的虚拟偶像可谓是商家煞费苦心的高科技产品,其面对的粉丝群体也不仅是喜爱二次元的年轻人。由于各种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让虚拟偶像拟人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它们不仅会唱歌跳舞,而且能够聊天、互动,可以用不同人类表情和动作来表现它们的情绪。这使得虚拟偶像与社会生活中真人交往越来越相似,按照科技进步的趋势,虚拟偶像迟早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交互动的各种方式,自然也会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更多领域之中。

    拟人化的虚拟偶像甚至有一些真人偶像不具备的优势,比如比真人更加完美。日本一家3D影像公司“ModelingCafe”设计的虚拟模特IMMA不仅高度逼真,而且五官精致、皮肤细腻、身材匀称,几乎是按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黄金比例所打造。与近乎完美的虚拟人物设计相比,一些时尚模特恐怕也会黯然失色,一些观众看到图片之后的反应就是个真人,而非虚拟。从照片上来看,IMMA与诸多奢侈品牌有着联系,一些新款的奢侈品牌服装也被用作IMMA道具。这种接近完美化、高级化的虚拟偶像人物设计自然也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IMMA短短时间内在Instagram上拥有了数以十万计的粉丝,并且“接拍”了SK-II的广告片。

    虚拟偶像的完美化引发了许多传统品牌的跟风,就连一直以白胡子老爷爷形象示人的肯德基,也推出了一个拥有腹肌和文身的“型男”虚拟偶像代言人。屈臣氏也推出了全新品牌代言人,一个颜值高、性格nice,会主持、会跳舞的虚拟偶像屈晨曦。毫不夸张地说,虚拟偶像屈晨曦更像是一个少女们所喜欢的“小鲜肉”,这也明确了屈臣氏所拥有客户群体的特点——年轻女性。

    在拟人化、完美化的基础上,虚拟偶像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增加粉丝的黏性,还会因人而异地打造不同虚拟偶像的人物背景、性格特点,甚至有意识地去制造一些“话题”,比如虚拟偶像曾经有什么样的绯闻。显然,虚拟偶像也“继承”了影视圈里炒作的“恶习”,当然,这也是一些明星和网红吸引眼球的套路。而虚拟偶像的粉丝群体对这些话题也多是津津乐道,毕竟是在虚拟空间发生的事情,都是为了提升虚拟偶像的人气所打造的话题,各方都是心知肚明,这也体现出虚拟偶像的另外一个优势:不会因为黑料曝光而出现人设坍塌,进而引起脱粉的情况。人设完美,这也是虚拟偶像与真人偶像相比的巨大优势。

    虚拟偶像为什么能够走红

    言及于此,恐怕仍然有很多人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虚拟偶像能够走红,能够得到年轻人的青睐。说起来道理很简单,可以把年轻人青睐虚拟偶像的过程分为幻情、移情和共情三个阶段。

    每一个年轻人都有一个内心深处的完美伴侣人设,但想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完美伴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当部分的年轻人恐怕终其一生都难以遇到带有完美伴侣人设的人。因而带有想象的完美伴侣人设让很多年轻人在关注到虚拟偶像之前都处于一个“幻情”阶段,而“幻情”是因人而异的,一旦遇到人设完美且符合想象的虚拟偶像,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转而“移情”到虚拟偶像身上,成为虚拟偶像的忠实粉丝。

    虚拟偶像能够带来的“移情”是商家巧妙地利用了粉丝需求,近乎所有的虚拟偶像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打磨,让它更能够符合年轻人的喜好,更接近于年轻人心中最完美的人物形象,比如虚拟偶像的年龄、身高、体重设计都是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除了外在形象,虚拟偶像所具备的技能,比如唱歌、跳舞、声调,都是经过打磨的,甚至一些虚拟偶像可以根据粉丝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声线和服饰,还有的将年轻人最流行的二次元或者古风音乐作为虚拟偶像的作品。这些按需定制的虚拟偶像让粉丝获得了更多的满足感,也更容易引发粉丝将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形象与虚拟偶像叠加起来,产生从内心想象的人物形象到虚拟偶像人物形象的转移,进而完成“移情”的过程。当然,如果有付费的产品,年轻人还可以掏腰包定制自己所需要的特供产品,实现个性化服务。

    “幻情”和“移情”都是集中在个体层面完成的,但一个虚拟偶像要火,必须有一个粉丝集体“共情”的阶段。心理学的共情多指的是从他人立场出发考虑事情,此处的“共情”更强调聚集在同一个虚拟偶像周边的粉丝相互交流、沟通情感,并产生共鸣的过程。毕竟虚拟偶像不是真实存在的,也不存在各种应援打黑的是是非非,虚拟偶像的粉丝聚在一起更多的是交流共同情感,以此提升群体内部的认同感,引发共鸣和共情,进而增强粉丝的黏性和扩大粉丝的规模,实现商家盈利的目的。

    比如,已经对外宣称盈利的虚拟偶像洛天依的运营商家,除了开发虚拟偶像的周边产品,还利用粉丝数量的优势,与多个品牌广告合作,包括肯德基、百雀羚、长安汽车、光明乳业等。更不要提虚拟偶像的鼻祖,诞生于2007年的初音未来,不仅有各种品牌代言、明星合作、演唱会,等等,而且有个别日本年轻人居然宣布与初音未来结婚,引发了一大票人的关注。

    更加客观地认识虚拟偶像

    虚拟偶像的出现和流行说到底还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与“70后”小时候把靓丽的明星海报贴在床头有诸多相通之处,其差异在于虚拟偶像的拟人化、完美化、个性化更加符合青年人的需求,成为一时的风潮也不足为奇。尤其是虚拟偶像能够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另外一种符合时代时尚型选择,或许他们可以借助虚拟偶像逃离现实生活的压力,转向一个虚幻的精神寄托和获得感,也不是一件坏事。

    但需要认清的是,虚拟偶像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基于各种数字模拟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的程序化产品,尽管虚拟偶像的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与人们幻想的完美人设越来越贴合,也能够替代一部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但过度将情感寄托在虚拟偶像身上,其后果极有可能是脱离社会,将自己的生活虚幻化,陷入“圈地自萌”而无法自拔的境地,因而在尊重年轻人选择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引导他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虚拟偶像。

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8月24日 02 版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
时代风潮中的虚拟偶像不是坏事
流水的偶像 铁打的“初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