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语言扶贫

“家乡话”学习小组

左智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14日   06 版)

    如果说女儿仓拉在江苏徐州求学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妈妈拉珍第一反应就是普通话。

    21岁的仓拉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家乡拉萨到徐州,她要坐42个小时的火车。到远在3000多公里之外的城市上学,父母最初有些担心,当看到孩子普通话进步神速,拉珍终于放心了。

    刚来学校时,仓拉对老师与同学所讲的内容常常一知半解,同学们也很难理解仓拉想表达的意思。

    一次,班主任兼辅导员司胲锐让仓拉帮忙告知同学明天开班会。仓拉费了半天劲,同学们才弄明白班会的时间与地点。语言交流不通畅,使本就内向羞涩的仓拉变得更加沉默。

    甘肃姑娘王如如是仓拉所在班级的班长,也是她的舍友。为了帮助好朋友练习普通话,3名室友与仓拉结成“家乡话”学习小组。王如如会教仓拉一些歌曲,让她在唱歌的过程中练习发音,还常使用成语、俗语与仓拉对话。细心的仓拉会在笔记本上记录交谈中出现的成语及其含义和使用语境,以便温习。

    在大伙儿的共同努力下,仓拉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用语与所学专业的术语。在去年的元旦晚会上,她们一起上台演唱了歌曲《房间》,听着仓拉清晰标准的普通话,大家都很感动。

    如今,仓拉已把徐州当作“第二故乡”。她希望把普通话练得更好,以后做一名导游,给更多西藏游客提供帮助,为他们讲解祖国之美。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该校2019级软件技术专业学生麦尔哈巴身上。麦尔哈巴是一个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女孩。

    来徐州上学是麦尔哈巴最远的一次旅行,陌生的环境一度让她心里“打起了鼓”。不过她很快感受到徐州的热情,与同学打成一片。

    麦尔哈巴的名字维吾尔语意为“欢迎”,她用一周时间自编了名为“欢迎”的新疆舞,并在新生才艺展示中表演,让同学们耳目一新。不少同学慕名而来,向她学习新疆舞蹈与维吾尔语。同学们也教麦尔哈巴普通话,还帮她补习英语。

    如今,通过“家乡话”,学校里的百余名新疆、西藏学子和内地学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麦尔哈巴的日记里记录着这样一段话:“来到学校,每一位朋友和老师都对我非常好。我教他们的第一句维吾尔语就是‘我爱你’,因为我真的非常爱他们、非常爱这片土地。”

左智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14日 06 版

在乡村课堂重识家乡
跨越四千公里到南疆当幼师
“家乡话”学习小组
校园里的“推普”新风尚
合肥市和平小学二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