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2月2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含泪看完《你好,李焕英》的乡村老人与青年

张一无(南京师范大学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2月26日   03 版)

    2020年年末,我的家乡,一个沿海小村,拥有了第一家电影院。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里,这家影院几乎场场爆满,连不太热卖的《人潮汹涌》,在我们这都是座无虚席。

    上一次这个村子里出现电影热,听奶奶说,还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民公社组织的露天放映。“那时候要是听说晚上放电影,家家户户,特别是有小孩的,都会赶紧吃完晚饭抱着板凳去占位置。”这种热情虽然后来被电视的普及所瓦解,却在今年以崭新的形式回归。

    对于这种新气象,我自然乐见其成。虽不是电影爱好者,也不是哪个明星的粉丝,但毕竟在城市里读书,消费习惯和娱乐方式都经过一定程度的塑造,寒暑假回家后这种惯性不易被打破。比起之前想看电影要先坐40分钟的公交车到县城,现在散着步就能到影院可方便了太多。

    但仅靠返乡学生,影院是做不到一票难求的。观影的主力军,是25岁至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到城市求学或生活的经历,但是他们的观影热情比起我们这些返乡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年龄段的人与他们的上一代有着明显不同。上了年纪的人不愿意看电影的原因主要在于不想花这个钱,他们觉得,花30元进电影院坐两小时,远没有买一斤排骨回家烧着吃来得值。但25岁至40岁的人,消费观念显然更加开放。他们成长的环境,虽不富裕但也很少挨饿,就不会产生那种“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紧巴感。而成年后,个人的努力工作又搭上了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让他们也有了能力去完成这样的消费。所以,不只是电影院,很多在老一辈人看起来“华而不实”的,比如甜品店、鲜花店,都在这个村庄落地生根、蓬勃生长。

    当然,电影院的特殊还在于,它确确实实为村里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以往春节,村子里男女老少为了消磨时间,搓麻将的搓麻将,打牌的打牌。这可能也是苏北“掼蛋”远近闻名的原因。而今年,有相当一部分人分流到影院。节日正不可阻挡地向假日演变,村里的春节也是如此。完成了一些带点仪式感的“保留项目”后,更多的人希望利用这一年中难得的假期好好地放松、休息。电影院的出现,把一种不耗神费力又有不错体验的放松方式,摆在了村里人的面前。

    不过,村里的影院与城里不同的是,它不是纯商业性的,政府有专门的负责人对接影院工作。自2019年起,江苏省就把乡镇影院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对于每个乡镇影院给予50万元财政补贴。我家门口的这个影院,就是在此背景下建立的。

    说实话,起初我是不太理解乡镇影院为何会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直到那天我从《你好,李焕英》的影院走出来。那是为数不多的一次,我能看到不少年纪较大的人出现在影院,他们是被自己年轻的子女拉过来的。再仔细看,能发现他们当中有人是红着眼眶的。

    我们常说,中国人是羞于也不善于表达对家人的爱的,这种现象在农村更是如此。电影中贾晓玲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好生活的种种努力、李焕英“我对你别无所求,只求你健康快乐”的朴实想法,其实正是银幕前很多人想说但没说出口的心声。之前,他们鲜有机会去表达,而现在,电影替他们表达了这一切。精神文明看似虚无缥缈,但和谐的家庭关系、浓浓的亲情不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吗?村里人喜实不喜虚,让村民进一次影院,比几场家风宣教会所产生的共情都要多、效果都要好。

    春节档业已结束,但观影习惯却在不断地培养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村庄的夜晚,广场舞之外,走进影院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张一无(南京师范大学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2月26日 03 版

用“返乡日记”与田野和家国对话
一个苏北村庄的新气象与旧风物
含泪看完《你好,李焕英》的乡村老人与青年
别担心空心化,有生命的村落永不缺人来人往
老人全盘接受手机对现实的定义,让我很担心
独自玩剧本杀,年轻人悦己文化的盛行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