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到上海张江走上一遭,就一定能发现它的与众不同。
这里聚集了全国众多科研院所,在用在建的大科学设施14个,居全国首位。科学家们白天在实验室里工作,晚上过一条马路就能到家——一片专为科学家建造的别墅区。这里很容易在大街上碰到创业青年,近10万家科技企业、309家境内外上市企业、9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聚集,全国1/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出自这里。
3月30日,在上海市政府为张江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张江晒出一系列傲人的数据。从2011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张江示范区”)至今,张江正好10岁。这个10岁“少年”和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年轻人一样活力四射。
中国的硅谷
刚刚过10岁生日的,是上海人常说的“大张江”,即张江示范区,目前已形成“二十二园”的发展格局,覆盖上海全市各区,总面积约531平方公里。
而张江的雏形,是1992年成立、伴随浦东开发开放一起成长的、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这里被称为中国的硅谷,现在的浦东人通常叫它“小张江”。
上海市原副市长赵启正曾在其撰写的《浦东奇迹》一书中这样描述21世纪初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盛况——一位留学生不无感慨地说,当年申请出国时曾在上海的美国领事馆门口排着长队等签证,而今要回浦东工作、创业,没想到也要在国外排着长队等与来访的浦东官员谈话的机会。
浦东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20年组团赴海外招聘高层次留学人才,相继在北美、欧洲举办上百场招聘会,接洽的留学人才数以十万计。赵启正回忆当年情况时称:“应聘人数远远超过了岗位需求,不少人驱车10多个小时专程赶来应聘。”
如今,“大张江”持续布局建设了覆盖光子、生命科学、海洋、能源等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这里集聚了33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年度发明专利授权超过1.5万件。
年轻人为什么扎堆张江
2017年,张江曾对外发布一组数据——在当时张江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6万从业者,其中80%是35岁以下的青年。这群青年中,高层次、高学历、海归、外籍专家者众多。
一些张江青年的经历,或许能说明“年轻人为什么爱在张江扎堆”。
能链科技创始人林乐,是中科院应用物理学博士、深圳证交所金融学博士后。公司于2016年成立,花了4年半时间,成为业内唯一一个有盈利的区块链技术公司。
他告诉记者,选择张江,主要从人才、项目以及园区对科创的支持角度考量。“张江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大科学设施都在这里,人才也在这里。”林乐说。此外,能链的客户也在“大张江”范围内的陆家嘴金融科技生态园里活动,他能在这里以最低的成本、最高效地为客户服务。张江对科创类企业有许多政策支持,申请方便。
而在云计算服务平台UCloud优刻得副总裁刘杰看来,“大张江”引领下的整个上海的创新氛围最为可贵。去年,优刻得的一个客户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位于“大张江”范围内的企业上海银行通过其对优刻得云平台的使用情况,来评估这个客户的未来成长性和履约能力,最终为其提供了1000万元的贷款。客户获益,优刻得也能获益。2020年1月,优刻得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第一家公有云科创板上市公司。
张江人的创新自觉
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张江人,身上都有一股子创新自觉。
“大张江”范围内的金桥区域,是全国最早提出“产城融合”概念的地方。这里是上海极少数能在城市公共区域内看到被修剪成正方形、长方形、圆球状、葫芦状绿植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超过1万名各国人士,被评为“国际人居范例”城区。建设之初,建设者就决定为其配置洋气的公园和国际学校。
曾任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总经理的朱晓明回忆,1992年,按照规划,数百家入驻金桥的企业都遵守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自建锅炉房、烟囱。开发区引进世界著名能源公司合作绿色能源的开发与使用,整个园区内只有一个烟囱。
当时,柯达公司要在中国建一个总部,他们的全球资深副总带队来金桥考察,不问地价、不问优惠政策,第一个问题是“金桥的教育环境怎么样”。这让金桥的开发者深感开发一片创新之地,要面向未来、面向国际。
如今的张江人,仍保留着执着的创新自觉。
加入中微半导体公司的人才,被要求不能带一片纸、一行代码。公司副总裁曹炼生说,在项目讨论会上,如果有一个人说我以前的公司怎么做,会被项目负责人要求打住,“你可以带你的基本逻辑、思路过来,但我们绝不按照你以前公司的做法去做。我们要从头开始重新做。”
他们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苛求”,使得这家公司在创办早期遭遇国外知识产权争议诉讼时,可以历经两年让对方找不到任何瑕疵。2019年科创板推出后,中微半导体成为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始终是“大张江”衡量自身发展的关键指标。12英寸生产线建成投产,14纳米实现量产,工艺能级和产品覆盖度全国领先,“大张江”内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多个细分领域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全国批准99个创新医疗器械中有18个来自张江;2019年,诞生了全国约1/3的I类创新药;2020年全国批准上市的8个抗体药物中有5个来自张江。
目前,“大张江”范围内从业人员约238万人,集聚了上海全市80%以上的高端人才,企业留学归国和外籍人才占从业人员的3.2%,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领军人才均超千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