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湖北武汉,春暖花开。但从大江南北各导弹军营集中到江城的数十名导弹旅长却无心赏樱,他们正在火箭军“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中鏖战比拼。
走进考场笔者看到,正在接受考核的是火箭军某旅旅长吕尔参,面对来自军种、战区、院校等多方向“联合”考官的轮番“发难”,他时而凝神思索,时而流畅作答,无形战场上“硝烟弥漫”。
与很多别的考试采取闭卷、考生不能携带任何资料入场不一样,导弹旅长考核是“开卷考试”,不仅允许携带完备的作战资料,参考旅长还有参谋团队协助,演习基本想定也会提前一天下发。
“但要想拿高分可不容易。”吕尔参说,“这与其说是竞赛考核,不如说是升级版的实战预演!”
“一旅一试卷”
获悉导弹旅长比武竞赛规则,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鹿文龙心里喜忧参半,既有迎接挑战的期待,也有一丝忧虑。
鹿文龙是第二次参加导弹旅长比武。第一次考核时,题目重在考查军事共同基础和指挥应用,因个人军事素养突出,那场比武中他3公里武装越野战绩不俗。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今年考核规则完全变了,旅长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带领参谋团队“共同作战”,摒弃“米秒环”的较量,聚焦导弹旅长核心素养,区分不同导弹型号,变以往的“通用考卷”为“一旅一试卷”“一类一想定”,考的是作战筹划、指挥控制等能力,所有考题都与各部队担负的作战任务紧密关联。
反复研究考核方案,鹿文龙看出了一些“门道”:过去考核中,体能要素很全,更像是考“运动员”;现在,紧贴导弹旅长岗位核心能力出考题,是真正在考“指挥员”。
“我很赞同现在这种竞赛考核模式。”在鹿文龙看来,这才是考核旅长的“正确打开方式”,更能检验导弹旅长指挥打仗的能力水平。
“不图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求实实在在的效果!”谈及竞赛考核模式创新的初衷,有的导弹旅长打了一个形象比喻:以前在一些炊事比武中,在萝卜上“雕龙刻凤”就能拿高分,结果却是“中看不中吃”,这种过分追求形式的做法,实际上是违背了比武的初衷。这次导弹旅长竞赛考核,在内容和形式上看似做了“减法”,实则突出重点,让导弹旅长回归到了战场指挥员的角色。
步入考点,首次参赛的火箭军某旅旅长李少刚感受到不一样的考试氛围。连续几天,在参谋团队的“助攻”下,他相继完成筹划作业、特情处置、决心陈述、战法介绍、质询答辩5项内容的考核,所有考题均严格按照平时训练作战要求设计。按照考题要求,部队置身陌生作战地域,在“忽明忽暗”的战场条件下,他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收集掌握情况、权衡判明对部队行动的影响,而后结合作战环境、战场态势临机进行决策。
李少刚介绍,考核内容跟部队平时训练的差不多,区别在于考核设置的战场更真、特情更险,把触角延伸到了部队训练中还未涉足的“空白地带”,如果平时战场积淀不够,上了这样的考场肯定抓瞎。
“特情叠加出现,处处‘暗礁险滩’!”同样是考场“新人”的火箭军某旅旅长沈勇,自收到比武通知后就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脑海中进行过无数次“考场预演”,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逐个过筛子。尽管做足了功课,可当面对来自各战区机关和军队院校等10余名专家轮番炮轰、环环相扣的复杂情况时,他切身感知到了考场的残酷,直言看清了未来战场的脉络。
也是对考官的考核
“考点非常有针对性,瞄准了指挥员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
“考卷强调贴近实战,考的都是打仗必备、战场急需……”
走出考场,参赛旅长们纷纷为考题的“实战味”点赞。这一道道紧贴实战的考题,是考官团队夜以继日、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
火箭军指挥学院指挥系某教研室主任刘华、战术系某教研室主任吴凯斌,是此次比武考官团队的核心成员。从今年年初开始,他俩就和其他命题组成员进驻指定出卷场所,展开全程封闭式出题。
考核竞赛筹划之初,比武考官团队便定下考试的总基调——实战牵引!
常年参与战区和火箭军重大演训任务的刘华,这些年南征北战,打造了颇具影响的实战化导调品牌,实战经验相当丰富。这次出卷,他仍感觉很“烧脑”。且不说“一旅一试卷”的考核模式给考官带来的巨大工作量,就如何精准把握战场变量,构建一个个紧贴各导弹部队实际、对接未来战场的实战化考场,也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考官战场素养和前瞻战略视野。
那段时间,考官团队全封闭起来,在一轮轮纸上谈兵的攻防战中,初步考核方案很快形成。之后,他们又邀请参赛导弹旅骨干力量和各战区机关、国防大学等专家对方案进行全方位“挑刺儿”。终于在六易其稿后,一份份为参考人员量身打造的考卷最终定稿。
当时有人担心,考卷硝烟味浓、考题不尽相同,如何在评分标准上做到公平公正?考官吴凯斌有自己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评分标准就是部队抓练兵备战的参照系,导弹旅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部队训练的主要方向,都应该能在评分细则里找到答案,因此在评分标准的设计上,必须设置一套既能科学评判当前竞赛考核、又能牵引推动今后导弹部队训练的评分体系。”
在吴凯斌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份《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作战纲要(试行)》文件,在制订评分标准过程中,他们深钻细研文件精神,将理论学习成果积极转化运用其中,立起新的评分标杆。
“处置要点操作性不强扣1-10分,不符合战术原则、未体现战法运用扣1-15分……”翻阅评分标准可以看到,平均每一个考点都有8项左右的评分细则,每一项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种紧贴实战的评分标准,在考场上扮演着“铁面判官”的重要角色。
3月25日,野外指挥帐篷里,考核竞赛正在紧张进行。火箭军某旅旅长桂志杰进行决心陈述后,考官对照评分标准,围绕遂行任务的核心问题、利弊相生的矛盾点、可能影响作战行动进程的风险变量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判,很快就给出了合理分数。
竞赛考核结束后,考官还要结合受考导弹旅长提交的作业和现场答辩情况,逐个进行“画像”,指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找准练兵备战努力方向。看着考官列出的“问题清单”,不少旅长感叹:“问题点评一针见血。”
“如果不熟悉部队作战任务、演训进展,就无法真正胜任‘考官’。”全程“执裁”的火箭军指挥学院指挥系主任鲍伟深有感触地说,“这次竞赛考核,对考生和考官都是一次实战检验,让大家更加清晰地看清自身强项和不足,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提素强能提供了一个全新‘标本’。”
收获比名次更重要
“光缆通信中断、卫星干扰……”特情处置现场,一张张作战决心图不断更换,一个个复杂敌特情接连袭来,正在参加考试的火箭军某旅旅长赵建真切地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强大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比武成绩的好坏,更来自于提升指挥打仗能力的紧迫感。
“既然是比武竞赛,肯定有分数高低的较量。”赵建说,考核的名次固然重要,但如果能通过比武弥补短板、提升战斗力,这样的收获比名次更具分量。
“不带想定资料入场,‘裸考’答卷!”在质询答辩环节,火箭军某旅旅长吕尔参一个举动,让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向了他。按照比武要求,考生均可携带相关信息资料入场答卷,他此举无疑是自讨苦吃。
“只有把自己逼入绝境,才能更清楚地看清自身差距!”面对众人的不解,吕尔参解释说,“裸考”并非为了博眼球,作为一支刚换型升级的部队,武器装备、作战理念都处在新老交替的磨合期,这个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考场上逼自己一把,或许会影响比武成绩,但对提升自己指挥能力和促进单位长远建设却大有好处。
犹如一针清醒剂
考核结束了,回望比武征程,火箭军某旅旅长周勇坤说:“这场‘题目源自实战、考卷回归战场’的竞赛考核,犹如一针‘清醒剂’,考醒了导弹旅长对自身能力短板的清醒认识,也考醒了大家对未来战场的深刻把握。”
尽管竞赛考核已落下帷幕,但周勇坤并没有“考完一身轻”的如释重负,他一遍遍剖析考场上每一个“失分点”,率参谋团队一轮轮梳理重难点问题,在抽丝剥茧中号准问题脉搏、找准练兵备战主攻方向。
此次竞赛考核,参谋团队作为指挥员的“智囊团”,同样经受了实战洗礼。刚军校毕业不久的火箭军某旅作训参谋周浩就表示:“考核让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本领恐慌。”
他回忆说,在筹划作业环节,参谋团队跟旅长异地同步展开作业,指挥员要在两小时内独立完成作战准备、火力突击等关键内容筹划,形成初步决心要点。这个时候,如果参谋团队战术素养不过硬,在落实作战意图上就可能会“慢半拍”,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尴尬局面。“这次比武像一面镜子,照清了自己的差距,为固强补弱立起了靶标。”他说。
考核期间,火箭军某旅作训科科长刘梦海正在执行某大项任务,那几天,他通过军线跟旅长吕尔参“问道取经”,交流越深入,他心里越发慌。在他的印象中,这些年单位实战化训练越抓越紧,但总感觉还“差一把火”,对照这次竞赛考核,他看到了差距在哪里。
考核结束后,他带领参谋人员加班加点,紧锣密鼓修改完善作战方案,将竞赛考核最新成果及时融入部队练兵备战实践。
“比考场更残酷的是未来战场,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打赢能力。”参考的导弹旅长普遍感到,这场竞赛考核已经吹响了火箭军备战打仗新的冲锋号。
李永飞 肖盼 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