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口秀和各种综艺舞台上,李雪琴持续输出她对这个世界的观点;与此同时,被观察,被解读,又是李雪琴要面对的常态。
---------------
走上舞台,一手拿麦,另一只胳膊一定要搭在立麦架上,面无表情地打招呼“大家好,我是李雪琴”,然后开始讲段子……这是过去一年,李雪琴给公众留下的印象。
作为北大毕业生,李雪琴的职业发展经历,一直是网友津津乐道的梗。远离顶尖名校的常规路线,去拍短视频,因为打破套路的策划走红,2020年,站到了脱口秀舞台上,在全网赢得超高人气。
许多人像解读段子一样解读李雪琴,比如讨论“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为什么会选择喜剧这条路”“喜剧演员李雪琴到底快不快乐”。
在脱口秀和各种综艺舞台上,李雪琴持续输出她对这个世界的观点;与此同时,被观察,被解读,又是李雪琴要面对的常态。
最近,李雪琴参加了一档名为《五十公里桃花坞》的真人秀。在距离北京市中心50公里外的平谷新型社区,李雪琴要和其他14个嘉宾,共同生活21天。观众透过真人秀镜头,观察颇有实验性质的当代人群体社交图鉴。
对于李雪琴而言,第一次参加慢综艺挺快乐的,因为在此期间可以“心无旁骛地生活”:种地、喂鹅、写东西……不用非要做什么事,“就是开开心心在家过日子”。
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李雪琴说,平时很难有时间完全沉浸在生活里,每天都在处理鸡毛蒜皮的事。“我们的工作东跑西颠的,很难连续在一个地方一直生活,没有沉浸。”她最近一次体会到“生活感”,还是有段时间因为腰伤天天在家躺着。
参加真人秀、综艺是观察“人”,而脱口秀核心的作品也是“人”,这两者对于“人”的观察和刻画,在李雪琴心里也有不一样的感觉。
“脱口秀肯定是经过提炼的,可能是把生活中你过的100天,提炼出一个事情讲给大家,但真人秀就是放大你的每一个生活细节,真人秀的提炼肯定不会像脱口秀那么‘精’,会有很多你平时注意不到的,或者想不起来给大家讲的东西,在镜头中被大家捕捉到了,我觉得这也挺神奇的。”
李雪琴觉得,讲脱口秀是主动展示的过程,而真人秀是“被动”被大家发现的过程。后者的体验,带来一种错位的惊喜——“我以为我想展示的是这个,可能被大家发现的是另一个东西”。
“我可愿意观察别人、洞悉别人了!”李雪琴说自己从小爱看热闹,观察周围人身上发生的戏剧性时刻。平时,李雪琴会拍很多vlog,记录她生活里遇到的点点滴滴,“每天想办法把我拍的素材剪辑到一起给大家看”,这种感觉之于她,也等同于一个小型的真人秀。“我拍vlog,就是给大家看我生活里的细节,我特别喜欢用这种方式娱乐大家,同时也娱乐自己。用生活娱乐生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这两年,因为喜剧成名,李雪琴对这件事本身是感到喜悦的。
“喜剧很难,我能因为喜剧成名,说明大家认可我的能力了。本身我也很喜欢喜剧,我个人的喜剧风格好像又跟别人不太一样。”李雪琴认为,她的喜剧风格和本身性格贴合度很高,外界认可她的喜剧风格,也意味着对她真实自我的一种认同。“说明我还是一个招人喜欢的人,我觉得很开心。”
“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样呢?
李雪琴坦陈,她真实的自我,以及做很多事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获得别人的爱和认同。偶尔她也会产生焦虑,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喜欢她了怎么办。“也不是说我成名了才这样,我从小就这样,这种焦虑没法排解。只能说,得好好做人,对别人好。”
认同自己,喜欢自己,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人一生都在学习怎么认同、喜欢自己,有的人这辈子都活得很拧巴,就是因为他(她)对自己不够认同;当然也有一些人年纪轻轻就很爱自己,这个可能是天赋、幸运,大多数人真的要去和自己做斗争。”
李雪琴感慨,有人天生认同自己,也有的人后天通过不断的生活、跟人接触,慢慢学会了与自己共处,喜欢上自己。
对于外界讨论的“好学生特质与反叛精神共存”的问题,李雪琴表示,她感觉反叛感其实不存在,“我这一辈子都没干过什么叛逆的事”。
她说,自己从小到大,“一不小心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也不是说我多努力,这题目就是会做,你说怎么办?成为好学生不是我选择的,但我又不太想做那种标准意义上的最好学生。”
李雪琴笑言:“偏偏我有考试的天赋,然后又有这样的性格,我这个人还是跟着性格走。”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李雪琴:“你觉得你变了吗?”李雪琴说:“我觉得没有,因为我半夜还会睡不着觉,如果有一天我每天睡眠都很好,我可能是变了。”
“这两三年我从事的一些事情,无论是变化也好上升也好,它带给我的情感影响都是等比例放大的,我见到的东西和心里的情绪更多了,但比例没有变,所以我不觉得是改变。”李雪琴自认为适应能力还可以,即使会感到压力和焦虑,但都在她承受范围内。
过去,李雪琴老觉得自己不快乐,特别想追求快乐。“但活到这个年纪,我觉得不快乐就是人生的常态,快乐总是转瞬即逝的。就是因为你的人生大多数时间不快乐,所以才显得那些快乐那么珍贵,那么美好。所以我现在比较peace,不去想为什么不快乐,就随它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